您的位置:首页 > >征文作品 > 新文推荐 > 正文
传递大爱,感动中原 发布时间:2014-02-28 10:38:51     发布人:
传递大爱,感动中原 
                ——记央企劳模、河南移动村通工程师付殿晓  
                                                             
       这是一个有着伏牛山一样性格的男人,沉默、平实、刚毅。但他却在改造着伏牛山,他让伏牛山不再因险峻而闭塞,他让大山里的人们不再因闭塞而孤陋寡闻。他将厚重朴实的爱献给大山,沉默的大山则将因他而更壮丽!



人物档案
       付殿晓,1972年11月出生,共产党员。担任过机务员、移动基站班班长、网络部主任等职,现任中国移动河南公司洛阳栾川县分公司工程师、副经理。

       付殿晓十年如一日为山区人民编织“致富网”,长期资助山区留守儿童,被人们称为“山区文明播火者”。他先后被授予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抗震救灾英模”、“感动中原人物”等荣誉,是“中央企业劳动模范”。

       付殿晓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农村的老百姓像城里人一样享受到信息带来的便利,他希望知识和文明的种子早日在大山深处开花结果。
 
人生格言:

       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积小善以养大德。
     
      有这样一个普通、平凡的河南人。他,身材不高,却显得非常精神,话语不多而目光坚定,因为常年奔波在伏牛山区建设移动基站,风餐露宿的痕迹刻在了通红的脸上;他,不畏艰难,靠双肩背出了中原地区第一个高山基站,靠摸爬滚打建成国内第一家洞内网络覆盖系统,在大山深处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在家庭并不富裕的情况下,长期照料四名留守儿童,把工地上做饭用的案板变成了黑板,用爱心为山区的孩子们送去知识和快乐,带给他们亲人般的温暖;他,主动请缨,汶川地震后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数十次进入龙门山重灾区,参与通信抢险,并自掏腰包3000多元购买发电机、太阳能充电器供灾区群众手机充电……

       他就是中国移动河南栾川县分公司的村通工程师付殿晓。
 
在坚守中传递无言的爱

       伏牛山,层峦叠嶂、蜿蜒逶迤400公里。这里风景如画,但交通闭塞、信息封闭,一个个美丽的村庄处在“世外桃源”般的平静和隔绝之中。

       生于斯长于斯的付殿晓,自1999年邮电分营以来,就一直在栾川移动分公司从事网络建设、维护工作。哪里网络有故障,他一定是第一个驾车到达现场的人。每天他驾车奔波在山区道路上,爬遍栾川209个村的1600多个山头,开坏了两辆工具车,平均一个月穿破3双胶靴,行程60多万公里山路,足以绕地球16圈,将信息的薪火传至山区的每个角落。他的同事杨亚鹏说:“付工不忍心让司机们在夜里劳累,就自己学会了开车。”同事熊东东说:“他太忙了,每天都要在各个基站之间转。山村里哪里网络有故障,他一定是第一个驾车到达现场的人。”

       1999年移动分营时,栾川移动用户只有2000余户,基站仅有11个,网络覆盖率不足30%,光缆线路依靠租用。在付殿晓的带领下,截至2009年年底,栾川县移动手机用户接近20万户,移动电话人口普及率超过60%,基站达到278个,网络覆盖率达99%以上,光缆线路达1700余公里,而且各项网络运营指标均居全区前列。

       2001年4月,河南移动加快了山区通信网络的建设进度。由于山区工程量大,覆盖范围小,建设同样数量的基站不仅要比平原地区付出数倍的汗水,而且覆盖效果远比平原地区差。工程师付殿晓等人在多次考察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在海拔2200米伏牛山主峰老君山上建设基站。当时,设备厂家的工程技术人员一口否定了这个建议,因为在高山上建基站不仅在全省没有先例,而且基站的防雷、维护等也都没有经验可循。

       为了尝试在伏牛山主峰老君山建设基站,付殿晓带领同事们历时6个月,克服山高路险、烈日、暴雨等种种恶劣自然环境,多次尝试高山避雷试验,经过多次艰苦的测试,采取肩扛手提的手段运送设备和建设材料。基站顺利开通后,经测试,网络覆盖效果达到了2~3个基站的覆盖范围,不仅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高山基站经验在全省推广,为全省高山站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付殿晓用自己的智慧和信心,在中原的最高峰,树立了一座中国移动的丰碑,已故著名诗人王怀让写诗盛赞他“让中原的海拔增添了一座铁塔的高度”。

       在深山区建设,面对的不仅是艰苦条件的挑战,更多的是精神和毅力的挑战。在狮子庙基站搬迁过程中,任务重,时间紧,付殿晓和所有的工作人员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就吃住在山上。基站所在的山上没有泉水,他们就在背阴处挖大坑,蓄雨水食用。因为坑大蓄水时间长,水里有很多小虫子,喝水的时候得用箩把虫子过滤出来后再饮用。

       作为参与建设者之一,付殿晓早上五点多就起床,背上电脑和测试设备上山,中午以后才步行10多公里爬上山顶。若当天测试工作没有结束,晚上就在山上唯一的一间道观里借宿,有时为了提供翔实数据,不得不一天往返一趟。有一次他和同事在下山途中突遇暴雨,脚下就像抹了油,加上天黑没有照明设施,一位同事脚下打滑滑到了小路边,最后抓住一丛竹子才上来。第二天同事们上山看看滑倒的地方,个个不寒而栗:原来脚下是不见底的深渊。后来,该基站建成后网络覆盖半径达20公里,使覆盖效果达2—3个站的能力,不仅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为基站搬迁、建设高山基站积累了宝贵经验。

       2002年,河南移动开始进行旅游精品网络建设,其中一项重点工程就是打造覆盖洛阳、南阳、平顶山、三门峡、驻马店等5市15县的伏牛山生态旅游区。

      当时,为配合“鸡冠洞”景区争创国家4A级景区,付殿晓多次腰缠绳索下至没有开发的深洞中,出来后经常是一脸的汗水,身上还经常被尖利的钟乳石划破,脸上至今还留有伤疤。经过一个多月的摸爬滚打,他和同事在近2000米鸡冠洞内布放光缆、电缆,架设了各种天线29副,开创了移动通信技术在深洞内解决网络覆盖的先河,为精品网罩上光环。为该景区顺利通过国家4A级景区验收提供了必要条件。

正是在付殿晓等广大工程建设者的奋力拼搏下,2007年9月,“环伏牛山旅游精品网络”正式建成,不仅实现了伏牛山旅游区域的全面网络覆盖,而且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旅游景区。深山里的乡亲们也通过旅游开发走上致富的道路。 
 
记者手记

       一路采访,一路感动。所到之处感悟的是一个将民生装进心里的至善情怀和无私大爱;体验的是移动信息化带给山村的勃勃生机;满耳听到的尽是朴实的山里人对付殿晓的称赞。但这些评价其实就那么三句话:他是个好人;他是个对工作负责的人;他是个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人。他每天都要和村民打交道,小小的记录本上,记录着密密麻麻的电话号码和村民的家庭情况。一个电话打过来,他就会及时赶到,帮助村民排除故障、运送山货、送去致富信息、捎带生活用品……他将一片爱心洒向山区。
 
      从村通工程师到“网络红人”


 付殿晓正在教被帮扶的儿童学习

        付殿晓的事迹得以发现和传颂,还得从网上一个感人的故事讲起……
 
      2007年11月,新浪网博客首页出现了一篇题为《一个村通工程师和他的四个娃》的帖子和一组照片。博主“田舍公”在伏牛山自助游时发现“村通工程师”用菜板背面做黑板,教4名儿童学习,结对帮扶。深山、流水、露天教室,这一切浑然一体,博主按下相机快门并将这一感动场面传到网上。随后30多家网络转载,引起了网友的热议和《河南日报》等各大媒体的关注,于是,付殿晓开始走到了公众面前,河南省委有关领导也做出重要批示。

       2008年1月,河南省委宣传部邀请了30多家新闻媒体,组成村通工程师付殿晓典型事迹采访团,走进伏牛山深处的田间地头、厂矿学校、施工现场,感受村村通电话工程带来的深刻变化,聚焦村通工程师付殿晓的典型事迹,弘扬“村村通”精神。

       如今,在百度搜索“付殿晓”三个字,一篇篇报道、一张张图片占满屏幕,仅新闻链接和网页就超过了2800个。付殿晓在网上走红了,这种红火来源于无私奉献、平实精神带来的感动。
付殿晓,中国移动河南公司栾川分公司的一名村村通网络工程师,一位行走在封闭山区的“文明播火者”,他用朴实的行动向大家阐释了什么是“村村通”精神……

       2006年,中国移动河南公司全面承担了省内最后101个行政村“村村通电话”工程,在包括付殿晓在内的3000名工程技术人员的艰苦奋战下,全省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副省长史济春在总结表彰中高度评价了河南移动公司的这种“不畏艰险、艰辛、艰苦,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敢于创新”的“村村通”精神。

       2007年,按照信息产业部和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全省自然村“村村通电话”工程的部署,中国移动河南公司又主动承担起全省自然村“村村通电话”工程任务,再次挺进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等深山区,提前两个月完成2007年自然村“村村通电话”工程。河南省委书记得知后盛赞中国移动河南公司“做了一件暖人心、顺人心、得人心的大好事!”

       2008年10月2日,中国移动河南公司新建基站153个,铺设光缆约1000多公里,实现了移动通信信号对460个自然村的覆盖,超额完成了360个自然村的建设目标,织就了一张张帮助农民走上致富路的信息网。

       2009年7月30日,中国移动河南公司提前两个月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自然村“村村通电话”建设任务,12.8万农村居民从此告别了不通电话的历史。

       记者走进伏牛深山,栾川县垢峪村村支书段改新站在基站下,道出了内心对村村通电话工程带来的喜悦之情:“俺这村过去地理条件恶劣,交通不便,通信闭塞,村里生产的香菇等特产,由于信息不灵,钱都让收香菇的贩子给赚了;如今信息通了,我们种香菇的发财了!这都是村村通工程给俺村带来的幸福。”

       洛阳市鸡冠洞景区管理处处长张志钦更是对付殿晓赞不绝口:“付工可以说是我们景区的最大功臣,为了使移动信号能够覆盖到景区内部,他爬高摸黑,多处被剐伤,使我们顺利创建了国家4A级景区,在2007年创建世界地质公园过程中,良好通畅的信号系统也得到了有关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十八盘村村支书李军帅告诉记者,5年前的一天下午,母亲得了胃穿孔,当时没电话,乡亲们用担架抬了一里地,然后用三轮车拉到镇上,镇上卫生院无法救治,然后又拉到县医院时,已是第二天早上,因为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母亲离开了人间。李军帅含着眼泪说,如果是现在,拿起手机打个电话,医院就会在很短时间内派救护车来,母亲也不会就这样离开我们…… 

记者手记

       一路采访,一路思考。看到深山里的村民谈起付殿晓时那满脸感激的神情,说起现在幸福生活时的一张张甜甜的笑脸,我们深深地被付殿晓和那些为村通工程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所感动!

      中国移动河南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原建国指出:付殿晓用自己的真诚付出感动了全省人民,扩大了企业的影响力。他的敬业精神和民生情怀体现了中国移动“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移动员工对中原父老乡亲和农民兄弟的一片深情,体现了当代社会高尚的精神风貌和价值主流,也是中国移动广大员工认真落实十七大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人物缩影。

       付殿晓,一位行走在封闭山区的文明播火者,他用最朴实的行动向大家阐释了什么是“村村通精神”,什么是中国移动人的责任。


 
挑重担抢通重灾区通信生命线
 

付殿晓在抗震救灾一线抢修通信线路

付殿晓在野外施工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3分,汶川地震发生后,河南移动紧急行动,13日凌晨,从安阳急调一辆应急移动通信车和6名队员赶赴四川地震灾区。付殿晓主动请缨,经公司批准,他首批加入河南移动应急通信抢险分队,和其他抢险队员一同启程赶赴四川灾区。

       从栾川到汶川,付殿晓和抢险队员开着应急通信车和工程抢险车,经过20多个小时的昼夜兼程,到达了四川彭州市的政府广场。彭州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救灾服务点都设在此处,上万人聚集在这里,寻人启事随处可见,救护车来回穿梭,到处是哭泣声和呼救声,人们反复拨打着手机,脸上充满了急躁和无奈,眼里急得要冒出火来。在这次地震中,当地移动基站几乎全部退出服务,157个基站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付殿晓和队友的首要任务就是恢复和保障广场上的移动信号,提供应急通信服务,使彭州尽早脱离“信息孤岛”处境,保障整个彭州抗震救灾工作的有效有序进行,给灾民带来希望和勇气。

       情况紧急,尽管十几个小时没有吃饭、没有休息,但付殿晓和队友们没有片刻犹豫,立即投入工作,迅速安装、调测设备。一切就绪后,却发现微波传输设备和当地电源不匹配,而当地又没有这种设备。这期间,不断有群众围上来,问啥时候能弄好,大家都焦急万分。付殿晓根据经验,试着改动电源模块,很快开通了应急通信车。老乡们开始通过电话寻找亲人。看到有人没有手机或手机没电,付殿晓和6名队员不约而同地把自己的手机给他们使用,还在应急车旁边自制了“免费报平安电话”的指示牌。他们与当地移动公司协调,设置免费座机电话6部,手机加油站4台,受灾群众可以免费充电,免费打电话。付殿晓拿出随车携带的火腿肠等食品赠送给灾区群众。一个小女孩终于用电话找到了失散54个小时的妈妈,哭着说:“妈妈,我还活着,好好的。”大概她妈妈在那头问她怎么打通电话的,小女孩一个劲儿哭着说:“是一群好人,一群河南来的好人!”电话通了,广场上的受灾群众纷纷靠上前来与亲人通话。通信带来的不仅是沟通和问候,甚至是一个生命能够继续下去的勇气,那是希望的连线,生命的通话。

       灾难猛于虎,生命悬一线。几万同胞遇难,几十万同胞受伤,几百万同胞无家可归。中国移动争分夺秒,打通这个“信息孤岛”。在完成应急通信保障任务的同时,付殿晓还找到当地移动公司,主动请战,要求到最艰苦、最艰险的一线去抢修基站。当地同仁说:“目前通信抢险工作主要集中在山区乡镇,那里经常发生泥石流、山体塌方,危险啊!”付殿晓没有退却:“我们既然来了,就不怕危险,有危险我们应该共同面对,我来这儿之前就是在山区负责建设基站的,网络工程是我的强项!”
在龙门山镇抢修时,他和战友梁宝辉驾车去拉设备,刚走没多久,突然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山上会随时爆发泥石流。他们在九死一生的路上摸索了6个多小时,终于平安赶到宝山村……当时宝山村村民已全部撤离。在一排倒塌的民房前,一位老大娘孤零零地坐在水泥板上发愣,她的双手因在废墟中寻找亲人而扒得血肉模糊。地震发生时,她正在山上打猪草,看到房屋在摇晃、倒塌,回到家里,老伴已倒在血泊中,她和孙子孙女哭干了眼泪,与儿子、儿媳失去联系。付殿晓把手机递给老人,可她却怎么也拨不通儿子的电话,她紧紧攥住手机,哭着说:“儿呀,你要是还活着,就赶紧给妈来个电话吧……”看到这个情景,付殿晓实在忍不住哭了出来,拉着老人的手说:大娘,你就拿我当儿子吧!白鹿镇基站抢通后,乡亲非常感谢,可是附近几个村的电力一直没有恢复,他们的手机无法充电,很是着急。付殿晓连夜赶到彭州市区,跑了好几家商店,终于买到了几台发电机,一下子解决了数千人的通信难题。他们又能打电话了,乡亲们就从地里抱来仅有的两个西瓜让他们吃。后来,村民们还给他发来短信。一条短信这样说:我们不是亲人,但是胜似亲人!

       天灾无情,大爱无疆。从栾川到汶川,21天惊和险,5000公里风和雨,付殿晓和队友们与时间赛跑,和死神抗争,参与抢修基站、架设光缆,在重灾区建立起了救死扶伤、解危济难的通信网络。他们忘记时间,忘记环境,先后深入彭州龙门山、小鱼洞,顶着余震、泥石流等危险,数十次进入龙门山镇重灾区,参与修复基站127个,直接抢通基站8个,恢复光缆15公里,行程5000多公里,竭尽全力将一个个通信盲点乡镇通信“生命线”打通,帮助灾区受困群众和救灾人员传递平安信息,为当地抗灾抢险指挥提供了有力的支援,被军民称为“灾区通信生命线”。彭州市政府抗震救灾办公室周岩科长连连称赞付殿晓:“河南人真厚道,真勇敢!” 

记者手记

        在采访中记者深深地感到,付殿晓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去为更多的生命连线,把绝望向希望移动,把灾区向美好的明天移动。

       感动是一种力量。从十年如一日建设山区网络,帮助山区编织信息致富之网,到大灾面前主动请缨上战场,千里驰援,抢通灾区营救生命线,付殿晓从来没有忘记一名网络工程师的神圣职责;从长期关爱救助山区留守儿童到慷慨解囊,到救灾置生命安危不顾。大灾无情人有情,付殿晓以实际行动演绎了一段人间扶危济困的感人故事。
 
■后记  

       中国移动核心价值观扎根中原大地

      付殿晓的典型事迹所体现的责任、卓越、爱心的精神品质,承载了企业文化的内涵,河南移动公司从他身上找到了传播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中国移动河南公司号召全体员工向付殿晓学习,勇担责任。在他的事迹影响下,社会各界人士和中国移动河南公司青年志愿者自发组织,先后20多批次近千余人分别开赴伏牛山区开展“爱心接力”行动,公司爱心志愿者在断滩村建成了“付殿晓爱心图书馆”、阳光操场,山村小学的教学条件得到了改善。与此同时,河南移动积极联合河南省妇联开展“春暖行动”,将浓浓爱心向农村播撒,一对一资助了2500名留守儿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付殿晓的影响下,广大员工向全省贫困失学儿童捐赠钱物、学习用品等,共建成阳光操场12个,在山区共建成爱心图书馆47个、多媒体教室7个,建成电脑阅览室200所,资助贫困失学儿童3200名、优秀贫困大学生400名,“天籁行动”让70名聋哑儿童聆听世界……在他的影响下,企业内部帮困助残、敬老爱幼、见义勇为先进人物不断涌现,援奥志愿者、TD青年突击队、援博志愿者等先进集体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作用。目前,河南移动“爱心接力”品牌已经成为河南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公益品牌。很多市民也积极参与互动,深入山区开展爱心接力行动。
付殿晓,这个普通的名字,引起了河南乃至全国各界越来越多人的瞩目。然而,他依旧早出晚归,依旧在属于他的工地上辛勤地工作,他没有时间看报纸,这些来自繁华都市对他的褒奖,仿佛离他很远。他的人格魅力和工作精神无不令人感动。

作者:闫永 沈会阳
报送单位:
中国移动河南分公司

头条推荐
本月热点更多>>
征文作品更多>>
精彩图片
新闻学院更多>>
中新智库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2787号
Copyright © 1996 - 2013 CHINA 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