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征文作品 > 获奖文字作品 > 第四届 > 正文
秋绽“蓝莲花” ——遵义至仁怀天然气支线开通纪实发布时间:2014-10-24 14:35:08     发布人: 岳雨若
  上午9点30分,贵州省赤水河畔茅台镇的工作人员小吴像往常一样,将白酒酿制所需要的煤加入燃料仓,随着高温和火焰的侵蚀,夹杂着二氧化硫和磷的氧化物,以及大量粉尘的黑色浓烟一跃而起,盘旋至洁净湛蓝的天空。与此同时,倚畔而居的张大妈重重地关上了窗户,她望着玻璃外不断袭来的浓烟,皱着眉叹了一口气。青翠葱郁的山脉霎时黑烟缭绕,新生的嫩叶尖挂着煤渣,为风光旖旎的赤水河画上了极不协调的一笔墨。
  9月23日,随着贵州管网工程遵义至仁怀天然气支线管道的顺利开通,这样的画面将不复存在。
  作为贵州省第一条天然气支线,该项目为管道局在贵州燃气管网市场扩大了战果。项目建成投运后,每年可向遵义县的鸭溪镇、和平工业园区和苟江冶金循环经济工业园区,金沙县,仁怀市的坛厂镇、樟柏酒类配套产业园、中枢镇、茅台镇、荣昌坝名酒工业园等区域内的居民、公建用户输送4.98亿立方米天然气。一朵朵绽放的蓝莲花,跳跃在家家户户的灶台上,为黔贵大地送来了喜“气”和福“气”。
“酒都”迎来新时代
  “上游是茅台,下游望泸州,船到二郎滩,又该喝习酒。”一首在赤水河流域流传甚广的民谚,向世人展示了这一方水土中深厚的酿酒文明底蕴,赤水河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水文气候特性,酝酿了许多蜚声中外的美酒。
长期以来,仁怀市白酒酿制所消耗的燃料主要为煤,节能降耗及减排的难度可想而知,随着中枢、盐津、苍龙、茅台镇及赤水河沿线燃气用户的日益增多,“煤改气”工程燃气锅炉的逐步投产,天然气储配站的供气能力、调配能力,以及槽车运输方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气需求,燃气供应面临着迫在眉睫的巨大压力,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刻不容缓。
  只有通过建设遵义至仁怀长输管道才能有效解决供气紧张的问题,然而,该项目却面临着工期紧、任务重、地形复杂、气候影响等诸多难题,为迅速扩大贵州燃气管网市场,管道局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
攻坚克难、敢打硬仗的管道局参建将士们,为“酒都”开创了管道天然气时代。该项目开通投运后,国酒茅台等生产企业都将用上清洁、高效的天然气。
  新时代的到来,2014年即可实现替煤量25100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2050吨、减少烟尘排放25390吨、减少炉灰16460吨,改善仁怀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管道局为促进绿色生态环保酒都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啃下“八山一水一分田”
  遵义至仁怀天然气支线管道始于遵义县和平分输站,止于“仁怀名酒工业园”的荣昌坝末站,沿途设置三座场站、五座阀室,线路全长约119.1公里,途径12个乡镇。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管道局高度重视,精心筹备,挑选骨干将士参加建设,为该项目添砖加瓦。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由于施工地段高原山地居多,砂石路易打滑,盘山弯道狭窄曲折,只能勉强设置两个车道,工程车辆不得不减速缓行。在多处断崖地带,施工机械设备根本无法通行,只能选择搭建简易通行便道或者绕道而行,导致物资材料到达现场时间严重滞后,运输过程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
  山坡的管道铺设也是导致施工速度减慢的一大因素。管道的铺设根据贵州山势而建,焊接作业的速度也因山势问题受到影响,起伏不平的管道考验着现场施工人员的焊接技术,若是在平原地区,一天下来可完成近三十多道焊接作业,但是面对如此恶劣的地理环境,他们一天只能完成二十多道。
  “焊接经验再多,在贵州就不管用了,因为不是平地,一切都要靠实力。”望着眼前槽沟里绵延不断的管道,现场的焊接员双眉颦蹙。来自建设公司的汉伟面对记者的镜头,更是满腔激动:“虽然参加的项目很多,但是这次经历可以说是记忆深刻。”
  克服重重困难,保质保量还要赶工期,管道局的参建将士们在黔贵大地上洒下了大把大把的汗水和心血。
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贵州进入六月以来,暴雨一茬接着一茬,每次降雨的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突变的天气导致工程车辆行驶困难,密集的雨水让焊接工作无法正常进行,泥泞的道路让施工人员数次摔倒,雨天里无法施工,耽误了施工进度。
此次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面对由于施工环境的影响和材料供应滞后带来的双重压力,管道局参建将士们没有退缩,他们抢抓时间,倒排工期,增派运输人员,遇到道路无法前行时,他们用人力搬运设备材料,加快运输速度。同时,根据施工进度和地理条件的不同,随时调整施工方案,面对种种困难,他们迎难而上,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顽强的意志默默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保证施工进度的顺利推进。
  随着遵义至仁怀天然气支线管道建设进入倒计时阶段,为确保工程项目按时、顺利竣工,管道局参建将士们舍弃周末、挑灯夜战、争分夺秒加快进度,全力以赴进行最后的冲刺。
  在施工现场,记者听说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名工作人员在徒步翻越高山时遇到马蜂,腿上被蛰了许多包,浮肿的双腿疼得他只能咬紧牙关,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只能前往医院进行消毒处理。在短暂的休息后,他又立刻前往施工前线,至今他的小腿上仍能看到被蛰过的印记。
  这样催人奋进、感人至深的事迹在管道局参建队伍里比比皆是,这里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无闻的坚持。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场战役,只可言胜不可论败,在这样的队伍里,有一种力量令人热泪盈眶,有一种精神令人热血澎湃,有一种情怀令人领悟到,管道人肩上的责任和使命。这是一支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管道队伍,是他们的无悔和奉献,为贵州人民送来了福音,令一朵朵美丽的蓝莲花,绽放在黔贵大地的绿水青山。

作者简介

岳雨若,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任《石油管道报》记者。


 

头条推荐
本月热点更多>>
征文作品更多>>
精彩图片
新闻学院更多>>
中新智库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2787号
Copyright © 1996 - 2013 CHINA 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