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征文作品 > 新文推荐 > 正文
转产之后发布时间:2014-11-06 16:29:07     发布人:刘秉银
  2011年初,国电英力特集团作出决定,年底前正式关停英力特冶金制品公司年产1.2万吨碳化硅生产装置。
  如今,关停转产任务已全部完成,关停后的冶金制品公司员工顺利转产环保建材行业,工作和生活情况如何?从传统产业到新型产业,这些从事冶金产业的员工能否胜任新任务?
  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走访了宁东环保建材分公司。

员工不会因为企业关停转产而失业
  “关停一个企业,要比创建一个企业难很多,牵涉的问题多,解决的事项多,也很费精力。”2月8日,在环保建材分公司总经理黄春雷的办公室,谈及关停冶金制品公司时,他感慨地说。
黄春雷此前任英力特冶金制品公司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党支部副书记,在整个关停过程中,他经历了很多,感触自然最深。
  英力特冶金制品公司的前身是银川机砖厂,1958年建厂,1988年改建为银川碳化硅厂,最初设计年产能为8000吨,后因经营不善,1996年倒闭。2000年,英力特进行资产重组,并投资进行技改,银川碳化硅厂更名为宁夏英力特冶金制品有限公司,厂子又重新运转起来。
  冶金制品公司成立以来,由于技改显效,经营得力,每年都有盈利。公司先后荣获银川市A级纳税信用单位、银川市西夏区30强纳税企业、银川市小巨人企业等荣誉称号。
  黄春雷说,公司在碳化硅市场拼搏了十多年,开拓出了属于自己的市场,长期经营下去没有问题,但是,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提前关停,毋庸置疑。
  2011年下半年,公司着手准备关停,重点做好安全生产、人员稳定、资金安全、转产培训、资产处置等工作。
2012年1月,经自治区政府确认,冶金制品公司碳化硅生产系统正式关停。截至年底,所有产品销售实现清零,应收账款全部收回,设备拍卖拆除工作全部结束,关停工作十分顺利。
  公司原有115名员工,除28人因个人原因自愿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外,其余87人全部转产宁东,除向乙炔公司分流20人、检修公司分流5人、质检中心分流6人外,转产环保建材项目的有56人。
  万玲,此前是冶金制品公司职工食堂的一名厨师。1990年到原银川碳化硅厂做了一名临时工,1996年碳化硅厂倒闭后,她又辗转到附近的水泥厂干临时工。2000年,冶金制品公司重组开业,她又回职工食堂掌起了炒菜勺。万玲的丈夫是厂里的一名保安,两口子在公司工作了几年后,凑钱买了一套70平米的楼房,在银川安了家。
万玲说,她当年从河南老家来银川走亲戚时经人介绍认识了丈夫,后来又在银川安了家,她从心眼里感到高兴。就在日子刚刚好转时,丈夫得了肾病,家里经济条件困难起来,公司领导多次到家中看望,员工多次捐款帮助,尽管她倾全力救治,丈夫还是留下一堆债务离她而去。丈夫去世后,黄春雷除组织公司员工进行捐款外,还多次自掏腰包进行资助,帮她度过难关。
  在接受笔者采访时,万玲止不住眼泪直流,她操着浓重的河南口音哽咽地说:“现在的社会,如果你没有钱,家里条件不好,亲戚朋友都看不起你,当时听说冶金制品要关停,我打心眼里觉得紧张,并做好了下岗过苦日子的准备,没想到公司转产时没有辞退我,而是让我到了新的工作岗位,这是我当初没有想到的。”
  黄春雷说,英力特集团秦江玉总经理曾在多个场合表态,英力特的员工不会因为企业关停转产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而失业。冶金制品关停转产时,也很好地贯彻了这个理念,没有因为公司原因抛弃一名员工。

落后产能关停转产的样板经验
  冶金制品公司关停时,共有在册员工115人,员工中大多数是原银川碳化硅厂的下岗工人,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整体素质不高,部分员工家庭困难,生活拮据。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央企,如何妥善解决员工的队伍稳定和转产安置,是摆在公司面前的头等大事。
2011年下半年开始,黄春雷每天的工作增加了新内容,那就是找每一位员工谈心,倾听员工的心声。由于公司员工大多数生活比较困难,公司领导和员工真诚面对、促膝谈心,做好关停转产的动员工作,展望宁东项目的美好前景。
送温暖、送清凉、大病救助、金秋助学、困难帮扶,公司还开展了系列“暖心活动”,通过体贴入微的关怀,赢得员工的理解。
  原冶金制品公司冶炼车间王五军说,他在碳化硅行业工作了十几年,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他明白关停落后产能是国家政策,谁也不能抗拒。他说,自己当初对关停转产也有所顾虑,主要是因为自己文化程度比较低,对能不能胜任宁东比较先进的项目心里没有把握,后经领导多次解释,他心里的石头放下了。他说,万事只怕认真,只要认真学习,就一定能把新项目干好,现在他们每天学习环保建材新知识,感觉非常踏实,心情也很愉悦。跟王五军一样,经过反复的思想工作,绝大多数员工选择留在英力特,转产宁东。
  2012年2月,冶金制品公司召开职工代表大会,集体审议通过了《职工劳动关系转移方案》,对员工的劳动关系转移做了妥善安置。按照自愿原则,115名员工中有87人自愿转移宁东环保建材分公司,28人由于个人原因选择辞职。对于辞职人员,公司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核算经济补偿并进行公示。
在选择离开的28人里,有部分人员提出不合理诉求,公司及时与自治区信访、社保、医保、劳动监察等部门主动联系,吃透国家政策,并向大家细致讲解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引导大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个人诉求。由于措施得当,未雨绸缪,在人员安置方面没有造成较大影响,矛盾均解决在萌芽状态。
  黄春雷说,冶金制品公司是央企的子公司,这里的每一分钱都是国有资产,员工的合理诉求都不折不扣地给予满足,不合理的诉求无论如何都不能答应,都是国家的资产,谁也没有权力自作主张。
冶金制品的顺利转产,俨然已成为落后产能关停转产的样板经验。

建好新项目是我们肩上最大的责任
  2013年春节前夕,环保建材分公司为97名员工赠送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
  这份礼物不是鲜花,也不是巧克力,而是一本畅销全球的书籍——《致加西亚的信》。
  华北电力大学毕业后应聘到环保建材公司工作的崔燕洁说,她第一年参加工作,原以为新年会收到什么别样的礼物,没想到公司送给她的礼物是一本书,这份特殊的礼物寄托着公司领导的一份希望和一份期待,她要仔细阅读,用心感受书中主人公坚韧执著的敬业精神和不折不扣的执行力。
  公司总经理工作部副主任张文斌说,公司将研读《致加西亚的信》一书列入年度学习培训计划,并开辟学习专栏,将员工的学习心得张贴公布,互相交流,共同学习,切实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执行力,努力使全体员工在面对工作任务时,立即行动、全力以赴,让每位员工都能成为《致加西亚的信》一书送信人罗文一样的人。
  从碳化硅行业转产环保建材行业,对于53多名老员工和20多名新招聘的员工来说,都是新的开始。如何让员工尽快掌握电石渣制水泥的技艺,培训,是解决类似问题的唯一途径。
  2012年伊始,冶金制品公司就启动了内部培训工作,每月4次、每次3小时,历时1年,通过新型干法水泥知识、企业管理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使员工尽快熟悉和适应水泥项目的生产流程。
转产宁东后,环保建材公司将全厂工艺流程分解为6个工艺单元,将新招聘员工和转岗员工组成6个小组,每组安排一位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技术联络人,各组分别对6个工艺单元用彩色不干胶纸制作、拼接工艺流程图,定期对本单元工艺流程、设备特点进行讲解。
  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对工艺流程图的详细讲解、员工对工艺流程的叙述、参培人员现场问答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评选出优秀小组进行奖励。通过新员工和转岗员工新老搭配,努力营造一个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员工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今年,公司还将组织人员到内蒙一家新建的水泥厂参与开车试生产,并跟班学习,这将为宁东水泥项目的顺利投产积累宝贵经验。
  2月8日,笔者在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年产100万吨电石渣制水泥项目雏形初现,烧成系统窑尾、窑头、窑中主体工程已完成,原料系统原料配料站主体工程完成,原料粉磨区已封顶,生料均化库、熟料库及水泥配料站主体封顶。
     据环保建材公司工程建设部闫军林介绍,项目自3月26日开工以来,先后组织施工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月”活动,各关键线路节点顺利完成。截止年底,土建总工程量完成35%,安装总工程量完成10%。按照预期目标,2013年10月30日,年产100万吨电石渣制水泥项目将建成投产。
  黄春雷说,当前,建好新项目是我们肩上最大的责任,项目建成后,当初给老员工描绘的美好蓝图,将逐渐变成现实。宁东,也必将成为每一名新老员工实现价值和展示自我的美好家园。

作者:刘秉银
头条推荐
本月热点更多>>
征文作品更多>>
精彩图片
新闻学院更多>>
中新智库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2787号
Copyright © 1996 - 2013 CHINA 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