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库专家 > 专家推荐阅读 > 正文
新闻发言人的语言表达技巧发布时间:2017-09-25 22:34:02     发布人:

 

在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于“新闻发言人”大众并不觉得陌生,那么新闻发言人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养呢?多数人都认为一个优秀的新闻发言人至少要具备以下业务素养:较高的政治素养、过硬的专业素养、敏捷的思维、一定的公关组织能力。有人认为,发言人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出口成章的表达能力和敏捷的思维外,在言行举止、风度仪表、气质形象等方面也应当有较高的要求。新闻发言人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呢?那就是“说真话”,但新闻发言人并不会说出所有事实的一切真相,回答记者的问题也并不是都按媒体的意图让他们满意而归。

新闻发言人总是按照既定的意识形态发布新闻,而且介绍信息、阐述立场都要遵循若干原则。因此,新闻发言人要做到胸有成竹,熟悉自己发布内容的全部情况和有关知识,通过长期积累掌握临场发言的技巧,成为新闻现场发布的直接策略。新闻发言人在面对一些突发状况时,需要掌握一些语言表达技巧。 

一、借助肢体语言表现自信 

现场面对媒体记者时,新闻发言人一定要有信心,起码要让记者看起来信心十足。因为你代表的不是你自己,而是一个政府或者机构的形象,充满自信是每个新闻发言人必须牢记的信条。要影响听众,必须首先影响自己。卡耐基说:“你的精神和灵魂会通过你的目光、你的语音和你的神态向外放射。你不冷不热,他们就三心二意;你轻率肤浅,他们就视如儿戏;你出言不逊,他们就对你侧目而视。”姿态和表情宜于稳重大方,适当节制手势的幅度,彬彬有礼却不咄咄逼人。 

正确地使用目光,以目光集中记者的注意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眼神、目光,判断、感知这个人内心的想法及态度。在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的目光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必要的时候,一束目光等于很多深沉的语言。”新闻发言人说话时,目光不必聚焦于对方脸上某个部位,而是放虚一点,用目光笼罩台下所有人。观察记者的表情,调整自己的思路和声音,让记者始终跟着新闻发言人的神态和话语思考。 

二、增强语势的感染力 

要注意声音的力度和弹性。我们说话时往往会耸肩、皱眉、提高音量、改变声调、调整频率等。但是姿态和表情更好地配合谈话,能增强语言表达效果,记者从发布会上能接受更丰富的思想。新闻发言人采用温和平缓的叙述方式,将事情原委娓娓道来,表情放松、语气平和、眼神亲切、动作轻柔,尽量拉近与提问者的心理距离,争取获得信任感。如果新闻发言人讲话有活力,那么表情兴奋会对他人的精神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甚至记者的情绪也会随发言人的姿态和表情而发生变化。 

说话时要注意吐字清楚,音量音高适中。语言要清晰规范,表达流利自如,词汇丰富,字句多样。有时音调放低,更加表现出权威感;当要加强某个观点或态度时,语势可以较急促,音量提高,使记者集中注意力;在表达悲痛或强调沉重心情时,可以用较缓慢的语速,注意重音和适当停顿。停顿在静默中为记者提供思考的空间。停顿产生思想,产生回味,令发布会的进程呈现节奏感。当记者需要笔录的时候,发言人以适度的停顿给他们点时间,让记者从容地记下需要的内容,否则记者就会手忙脚乱。停顿还可以集中注意力,强调某个观点,表达深刻的寓意。周恩来总理在20世纪60年代曾举行一次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总理先生,中国是否有妓女?”周总理立即回答:“有。”他停顿了一下并扫视各位记者。中国记者惊愕地看着总理,认为他发生了口误,外国记者高度注意,等着周总理如何自圆其说。大厅里寂静得听出每个人的呼吸声,这时周总理抬高声调说:“在台湾。”听罢,所有记者对周总理的智慧与敏锐万分佩服,他的停顿增强了表达效果,增强了感染力。 

三、照本宣科与脱稿表达相结合 

新闻发言人照本宣科一般不如脱稿表达效果好。脱稿发言针对现场情况生动活泼地予以宣讲,与记者的眼神接触能增强表达效果,凸显新闻发言人的自信。事实上,发言人根本不可能事先知道每位记者的提问而做好准备。如果记者的提问和发言人宣读的稿子内容出现很大差异,反而会削弱发言的效果。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如果针对重大事件的发言事先有讲话稿,那么较多地照稿宣读也会增强其权威性。 

在发言方式的选择上,照本宣科与脱稿表达各有用处,可以取长补短、结合使用。当发言人介绍数据和重要细节时,根据文稿照本宣读,在与会记者的心目中留下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良好印象。在表达观点、申述理由时,不妨脱稿表达,文采飞扬、轻松自如、平易近人的语言和适当发挥的诙谐,能够塑造新闻发言人的出色形象。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周恩来答一位美国记者问:“总理阁下,为什么中国人走路总是低着头,而我们美国人走路总是挺胸仰头?”周总理风趣地回答:“那是由于我们中国人正在走上坡路,而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如果总理照本宣科,就无法回答这种突如其来的问题,只有自由发挥才能显露新闻发言人的自信与机智。 

四、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切勿“绝对化” 

新闻发言人是代表公司、政府或其他机构的身份发言,并向记者宣传情况、回答记者的提问,他的一言一行会代表本部门的观点和立场,在发言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切勿太过“绝对化”,或者掺杂太多个人情感色彩。例如某部委的发言人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情到激动时宣称要“要建立‘记者黑名单’制度”。这让现场的记者都很吃惊,也非常尴尬。他的本义是加强对媒体的管理,杜绝不实报道,这是非常正面并且值得提倡的理念,但“黑名单”的说法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太过绝对化,而且比较笼统,用词非常严谨,无形中伤害了记者的感情,从而引发了媒体的炒作。其实仔细斟酌,没必要说“黑名单”,完全可以选用一些精准而恰当的用词,比如,媒体稽核制度。这是更专业化、更符合受众接受习惯的表述。媒体发言人今后应该在精准用词上多下工夫,多吸收新知识,多锤炼语言,让表达更上一层楼,最终赢得受众的信服。 

五、直截了当,避开语言“陷阱” 

在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难免会遇到一些记者提出的假设性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言“陷阱”,比如记者经常喜欢以“如果”、“假如”、“要是”等词语提问,问的都是一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既然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就会有不确切性,人们就会追求和期待,引起大众的兴趣,最终引发新的话题。如果发言人被这种语言陷阱套住,顺着记者的假设性话题展开回答,就很有可能被带偏,引发一些新的舆论话题,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社会连锁反应。面对这种“陷阱”性的提问,发言人最简单的应对方式就是直截了当“不回答假设性问题,谢谢”,这种直截了当的回答,既能保证发言人言语的严谨性,又能有效避开全套式的提问,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由此可见,学习运用好新闻发言人的语言表达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作为一个新闻发言人的必备素养。只有在做好准备的基础上勤于思考,灵活运用语言表达技巧应对记者的挑战,才能临阵不慌、应对自如,从容面对发布会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从而有效进行新闻发布。

作者:孙阳阳

转载来源:http://www.xzbu.com/9/view-6594154.htm

头条推荐
本月热点更多>>
征文作品更多>>
精彩图片
新闻学院更多>>
中新智库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2787号
Copyright © 1996 - 2013 CHINA 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