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发生在撒哈拉南部
作者:时菁 
尼日尔阿贾德姆项目,西方人曾经陆陆续续工作了30年,终因收效甚微而遗憾退出。孰知仅仅在三年半之后,中国石油尼日尔项目却在同一片土地上收获累累硕果,一步一个脚印地从一个高风险勘探项目快速发展成为上下游一体化项目。
飞机掠过广袤的非洲大地,掠过河流,远离城市,从郁郁葱葱的草原到浩翰无垠的戈壁,再到沙陵逶迤的沙漠。当一条银线般笔直的跑道和一排低矮板房出现时,就到达尼日尔阿贾德姆(AGADEM)油田作业区了。这里,西方人曾经陆陆续续工作了30年,终因收效甚微而遗憾退出。孰知仅仅在三年半之后,中国石油尼日尔项目却在同一片土地上收获累累硕果,一步一个脚印地从一个高风险勘探项目快速发展成为上下游一体化项目。

以“奇迹”兑现尼日尔承诺
2008年6月,刚刚与尼日尔政府签署了阿贾德姆区块产品分成协议,尼日尔项目总经理付吉林就与第一批前线作业队伍,自带油料车、水罐车、食物和护卫,驱车三天三夜,一头扎进阿贾德姆油田现场。第一时间启动了前线踏勘,进行营地、CPF、FPF、机场的选址和初期建设。
沙漠腹地常年高温,周边除了沙漠就是戈壁,没有任何可依托的资源,所有物资、后勤补给都需要从外部输入。工程量与困难程度比国内大出何止数倍。
“我每天晚上都要把第二天的施工情况,像放电影一样仔细预思考很多遍。因为一个很小的步骤漏失,就会直接影响施工,耽误工期。小的耽误累积下去,最后的工期将滞后很多天。”前线作业区经理的赵玉彪回忆起初期的工程会战,至今仍深有感触,“千难万难还在后头,这才刚开了个头。”
工期紧任务重,即使气温达到50多摄氏度的中午,施工也照常进行。工人和监督的午饭都在工地上吃,遇到特殊情况,深夜也要加班赶进度。66天,Jaouro机场的简易跑道就建成使用了。这个“奇迹”,将沙漠前线与首都尼亚美连接了起来,交通改善为施工增加了有利条件。
2008年年底之前,尼日尔项目公司信守承诺,快速启动,完成了机场建设、营地建设,开始了地震采集作业和钻井、试油作业。采集的油样及时送回中国进行油品化验,为后期管道设计和炼厂设计奠定了基础。集团公司领导专门批示,“工作卓有成效,三件事情全部完成”。

以智慧应对局势动荡风险
2009年初,就在阿贾德姆建设如火如荼的时候,尼日尔局势突发动荡,使原本困难就很大的项目运作举步维艰。开工仪式、合资公司成立、融资协议等事项全部遇阻。2010年,尼日尔再生“2•18”军事政变,一些重要协议的签署被搁置,一系列困难迎面而来。
尼日尔项目公司没有迎难退缩,而是坚定信心,迎接挑战。他们与过渡政府积极接触,张弛有度地推动谈判和重要协议的签署。同时,不断争取当地政府和人民对中尼石油合作的理解和支持。那段时间里,关于中尼石油合作的专题报道经常见诸当地国家电视台和各类媒体,中国石油人的身影出现在政府官员参加的各类会议上。尼政府新任官员也频频造访油田现场和炼厂。从高层官员到普通百姓,人人皆知CNPC。人们熟悉了这群不怕苦累,无比执著的中国石油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谈判终于陆续取得了进展。历时6个月,上游项目Goumeri、Sokor和Agadi三个油田的开发许可证得到批准。历时14个月,获得了管道开工许可,管输协议签署,管道项目并入上游项目。历时3年,经过无数次会谈和交锋,津德尔炼厂融资协议和原油、成品油销售协议成功签署。至此,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的所有政策性障碍全部解决,项目的投资风险大大降低。

以管理挑起“双控”千斤重担
在艰苦创业的过程中,尼日尔项目公司始终把低成本运营作为一项核心战略来抓。很多人不理解,在条件如此艰苦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将控制成本看得无比重要?“正是因为作业环境太恶劣,没有社会依托,安全形势不乐观,运输和作业的成本很高,所以成本控制就更为重要!”付吉林的语气毫无商量的余地。
为了实现完全成本控制,项目公司及时转变合同模式,调整付费方式。如运输合同全部改为吨公里计费,采取“有令则动,动则有得,停则无费”的方式刺激;改变与乙方的合同模式,实现了全部钻井、泥浆和固井作业大包,取消了设备封存费。
精细管理也是项目“双控”工作的有力措施。项目上大部分员工使用台式电脑,即便是中层管理干部也不配备笔记本电脑。公益事业支出,尽可能科学合理安排。
尼日尔项目就像有“沙漠之舟”之称的骆驼,虽然身材高大伟岸,但绝不因担子沉重而逃跑。尽管步履艰难,但能挑千斤担,不选九百九。

以“创业”改变千年荒漠面貌
尼日尔项目员工以中青年和党员为主体,是一支朝气蓬勃的队伍。大家都能积极为尼日尔项目发展谋大局、想办法,加班加点,从无怨言。
上游项目地面工程部经理刘冀朋,为了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眼睛过度疲劳致使视力急剧下降,体重在3个月内减少了近15公斤。最终,他们克服了沙漠建设的重重困难,比计划提前3个月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炼厂项目人力资源部经理王炜到项目时,人事工作千头万绪,极具挑战。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他一项项建章立制,规范工作程序,建立、完善了项目人事管理体系。他很快熟悉了所在国劳动人事方面的法律法规,为合资公司人事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工作,他多次推迟休假,在尼日尔工作近两年时间只休了三次假。
作为一个老海外,付吉林常常鼓励自己的团队:“因为海外创业,我们会经历很多国家、很多岗位,丰富了自己的阅历。同时,我们亲眼看着非洲国家的百姓生活一点点地摆脱贫穷落后,走向富裕和文明,这是具有非常意义的经历。”“在这里,我们连最艰苦的项目都干过,还有什么地方去不了,还有什么事不能成呢!”
高耸的井架直插云霄,鲜艳的火炬映亮天空。在无边无际的撒哈拉腹地,中国石油人创造奇迹改变着荒漠面貌。他们工作的意义,已经烙刻在古老的非洲大地。   (责任编辑: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