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该次研讨会上,活动主办方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就十年来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建设上的发展历程总结道:
       “从政治层面上讲(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党和政府推进民主进程,增加政治透明和实现信息公开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共十三大就提出了‘重大问题要经人们讨论,重大情况要让人们知道,而且要增加党务政务活动的透明度;’我觉得1987年的十三大应该是我们准备实行信息公开,或者是准备实行发言制度的一个前期的准备,后来2003年又制订了关于改进和加强国内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议题,这个文件很重要,因为这个文件是在非典以后做出的,非典给我们的教训很多,其中很重要的教训就是信息沟通不畅,政府没有及时的把信息告知给公众,公众在信息不明的情况下,接受了很多非正常渠道的传播,造成了心理的恐慌,带来了很多恶果。后来中央采取了紧急措施,也开始实行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地解决了这样一些列的问题,更重要的是2007年制订的信息公开条例,2008年开始执行。
        我想,新闻发言人制度实际上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联系社会一个很重要的纽带,从社会层面讲,是当前我国实行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西方社会学家的判断,如今已经进入的风险社会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风险很多、矛盾很多,它是指一个国家由工业化社会进入后工业化时期之后,出现的一种社会状况。而且这种风险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所以这些年来,我们已经感觉到这种风险社会的特征,在中国已经提前出现了,因为我们正处在向后工业时期的过度时期,矛盾很多,风险很多,国际环境也很复杂。为了要缓解矛盾、化解危机、引导舆论、维护稳定,这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借助新闻发言人制度,可以加强同社会公众的信息沟通,有效的引导舆论,也可以加强同国际社会的信息交流,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从公众层面上讲,我认为新闻发言人制度是维护公众四大权利,即: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四大权利是十七大政治报告当中提到的,本来应该说这四大权利是内涵在宪法当中的,但是明确提出是在十七大会议上,我想四大权利对作为国家主人的每一个公民,每一个群众都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希望拥有知情权,能够实现参与权,能够行驶表达权,能够践行监督权。那么四大权利以知情权为主,是实现其他权利的保障,中国老百姓非常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大事,我想大家期待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得更好,希望通过新闻发言人能了解政府工作信息、了解公共信息,这是民主政治觉悟及民众政治觉悟素质提高的表现,也是社会民主进步开明的表现。
        当然发言人建设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我概括有两个,第一个是素质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总的感觉有些发言人,敏感性、表现力、行动力不够,缺位、失语、断语的现象还比较多;第二个问题是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有待改善,我觉得我们政府有关部门,在观念制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工作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于新闻发言人的关心不够,培养不够,支持不够。举个简单的例子,咱们铁道部的发言人王勇平先生,在我的印象当中,我觉得在发言人当中他还是不错,起码他敢于在第一时间应对媒体,应对公众,及时的发布信息,但是那场发布会失败,我觉得责任主要不在他,他很多信息不了解,就把他推到前台了,我想这里头确实有一个总结,咱们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发言人的关心、培养、支持的问题。今后咱们应该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制度,给新闻发言人的健康成长提供宽松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工作条件,另外加强新闻发言人的教育,提高其素养、能力和水平,特别是政治素养、媒介素养、新闻敏感等,这些应该通过一些培训来提高,因为能力提高是基础。其次实现新闻发言人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规范管理的前提要岗位明确,规范考核,总而言之我希望通过今天的会,大家能够广泛交流,充分研讨,集思广益,能够形成共识,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健康发展提供智慧,贡献力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