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海之滨、胶州湾畔,座落着一个美丽富饶的城市——胶州市。这里是山东半岛连结内陆各省市及进出青岛、烟台、威海和通往青岛港、黄岛前湾港的重要交通枢纽。1987年2 月经国务院批准,在青岛地区第一个撤县设市,成为山东省第一批15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连续三届跨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山东省首批小康县市,并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胶州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4000年前,即有先民在这里刀耕渔猎、繁衍生息。商业贸易相当发达,唐宋时期曾是全国五大商埠之一、长江以北唯一的通商口岸,其时“商贾荟萃、船舶辐辏”,素有“金胶州”之美称。

  胶州人杰地灵,创造了世界闻名的新石器时代原始氏族社会的三里河文化,有西汉祓国旧址,明代养马城“牧马城”遗址,清代著名书画篆刻艺术家、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的左笔高手高凤翰故居旧址,以及大量的古葬墓、古庙宇和金石碑刻、书画诗文。勤劳智慧的胶州人民孕育了丰富多采的民间文艺,具有300 多年历史的“胶州大秧歌”驰名中外,全国保留剧种胶州茂腔及民间戏曲、剪纸绘画等也都在国内外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胶州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秉承先人的灵智,传承先人的遗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抢抓机遇,时时领先一步;求真务实,处处胜人一筹。推动经济超常规地高速发展,在胶州湾畔又演绎出了一幕幕改革开放、富民强市的历史正剧,创造着“金胶州”历史的新辉煌。

  近日,记者采访了胶州市市委书记李皓,真切而强烈地感受到了现代“金胶州”的夺目风采。

 

最大亮点:招商引资,因势利导促发展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国务院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的胶州市就抢抓机遇,大力实施对外开放战略,从沿路开发到组团发展、从全民引资到专业引资历,从粗放招商到精细招商,外开放领先一拍胶州人不断独辟蹊径、力求突破,创新着招商方式,构筑招商新平台,再造招商新手段,优化招商软环境。不断探索与创新,带来了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到今年的9月底,胶州市开工项目达到了1350个,开工总面积达到了462万平方米,合同、实际利用外资都双居青岛市外经贸首位,在全省30个经济发达县市中保持第一。连续三届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2000年列全省最县活力县(市)第二位,连续5年在青岛市外经贸工作考核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已吸引美国爱默生、法国拉法基、韩国现代等10家世界500强企业前来落户,成为山东半岛吸纳外资历最多的城市。

  今年以来,国家实行宏观调控,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在招商引资载体不足的情况下,胶州市委、市政府准确、全面把握中央精神,认真审视自身环境、条件,因势利导,在认真执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思维,就整个胶州的发展提出了新思路、采取了新措施,在思想上、方法上有了新的突破,在新一轮的大发展中获得了新的成果。全市各项工作不仅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经济建设还实现了非常规的跨越式发展。今年1——8月完成生产总值140亿元,新引进外资项目296个,增长16.54%;合同利用外资12.56亿美元,增长76.44%,实际利用外资4.4亿美元,增长34.2%;实际利用内资43.4亿元,外贸出口9.75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92.2亿元,税收总额8.9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3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748元,各项指标比去年都有较大幅度提高。

  在谈到胶州市何以能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仍然得以高速发展的奥秘时,李皓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记者破解了心中的疑惑。

  李皓告诉我们,国家宏观调控的目的不是制约或不让发展,而是要使经济保持良性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也不是简单的一刀切,所以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外开放是我市的最大优势,外向型经济是我市最大的经济增长点。今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治理整顿土地、拉闸限电三大制约因素对我们工作带来很大影响,造成极大压力。我们全市上下审时度势,适应政策形势的变化,努力应对困难和挑战。我认为土地清理整顿与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并不构成矛盾关系,相反,通过土地清理整顿反而使我们更加冷静、清醒地分析和认识过去我们在利用建设用地上的诸多问题和不足。我们胶州正是借着清理整顿土地的东风,在现在建设用地上挖掘潜力,依法推进“收地缩院”,为招商引资寻找新载体的。例如我们对容积率低于30%的工业项目,通过“促”(督促项目开工)、“收”(收回圈占土地)、“转”(进行二次招商)、“并”(合并工业园区并明确项目投资强度和容积率标准)等办法,依法收回闲置土地1000多亩,盘活闲置厂房10万多平方米。目前工业区内每平方公里项目投资额已达到4.1亿元,投产后可产生税收4000多万元。利用闲置厂房还引进了像韩国信一产业株式会社这样投资4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新引进世界500强泰国正大集团饲料加工项目等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1个,正信木业等投资50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33个。同时还发挥落户大企业的品牌优势和集聚效应,积极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新引进了为“艾默生”配套,投资3000万美元的台湾春源钢铁项目,以海尔工业园为中心的家电配件生产区轮廓日益明晰。瞄准国内外有影响的产业协会和企业公团,集中力量开展组团式、集群式招商。在韩国釜山中小企业协会的推介下,引进12家韩国企业举办纤维工业团地,形成集纤维、印染、针织、服装于一体的产业链,计划总投资5000万美元,目前已有5 个项目开工建设。

  正是我们实施了“收地缩院”,全市一盘棋,盘活现有土地存量,对区内空闲土地进行调查摸底,针对土地规模招引相关项目落户,通过实施整合,完善现有基础设施配套,达到相互衔接、贯通。同时对项目进行统筹安置,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项目容积率和企业产出率,使土地的综合效益大大提升。
 

最大特色:多业并举,再创胶州新辉煌

  近几年来,胶州立足实际,放大区位优势,把对外开放作为强市之路,借外力激活力。2000年初提出了“苦干三年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先进县市行列”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工业立市、商贸活市、科技兴市、品牌强市”四种意识;大力实施“对外开放、民营经济、经营城市”三大带动战略;加快培育开放型、民营型、园区型、临港型、农副产品加工型五大特色经济。形成了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按照改造传统产业、培植壮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思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先后建起了皮革城、电子工业园、农副产品加工区、纺织印染工业园等一批专业特色园,促进了产业项目的集聚发展,培育形成了四大主导产业,即以中集集装箱、欧堡锅炉为龙头的金属结构业;以大明、世原为龙头的皮革制鞋业;以海尔、澳柯玛为龙头的电子制造业;以福生、大洋等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四大支柱产业。培育形成了十大重点产品,包括汽车配件、皮革服装、新型建材、绿色食品、大口径直缝焊管、复合不锈钢、染料中间体、医药中间体、耐克运动鞋、各类铁塔等。

  作为胶州三大战略之一的民营经济,市委、市政府为了扶持和帮助它们的发展,重点实施了“四个一批”建设:膨胀以东方铁塔、武晓制塔为龙头的一批规模企业;发展以白玉化工、柏兰食品为骨干的一批出口创汇企业;壮大以精细化工为主导的一批高科技企业;培育以康华制药为主体的一批潜力型企业,引导民营经济创名牌、上档次、成规模、上水平,个体私营经济呈现“五个拓展”:由小规模、低水平向公司化、集团化拓展;由分散经营向专业化、积聚化、特色化拓展;由内向型向外向型拓展;由小范围、局部性向全方位、宽领域拓展;由依靠低成本、低档次、低价格向依靠科技、质量、品牌求发展。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副产品加工业、铁塔业、皮革业、制帽业等特色企业群。民营经济已经发展成为全市经济的战略重点和亮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隆起带,成为胶州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最大优势:千年文化,孕育胶州博大胸怀


  生活在胶州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创造了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可歌可泣的辉煌业绩。四千年的悠悠历史,赋予了金胶州这座文明古城以深厚的文化积淀,孕育了胶州人博大深广的胸怀,多方位多层面的铸塑了胶州人优良的品质和进步的意识。

  进步意识之一是“超越意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胶州胶州人善于学习他人长外补已之短处,敢于在发展中超越自我,更有敢为人先的精神。这体现在现实中就是胶州人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今年10月胶州市召开了全市淀干部会议,对全市招商引资及项目开工建设工作进行通报,对各方阵排名末位的三个镇给以通报批评。并责成该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向市委、市政府写出书面检查,三个末位镇的党委书记在电视上公开谈问题、找差距定措施,表明下一步工作态度和打算。这对招商引资及经济发展已经走在全省前列的胶州来说,是否过于严厉,是否有些过激。这件事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在胶州及青岛市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轰动。

  但是,作为市委书记的李皓却是这样认识的:青岛周边的县市发展都非常迅猛,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平稳发展就会落伍,要在更高平台上要实现新的跨越,每一步都是非常困难的,必须每个乡镇和办事处都想办法加快发展,不发展就要落后,形势逼着我们必须鞭打快牛。

  李皓这一席话也许正是胶州人勇于超越自我,敢为人先的真实写照。也正是这种勇于超越自我,敢为人先的精神,才使得胶州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牢牢把握发展、超越、再发展的主题,始终坚持与强手比,与快手赛,赛出了效益,走出了一条超常规、跨越式腾飞之路。

  进步意识之二是商品意识。胶州具有发展商贸的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从唐宋时期开始,就成为了全国历代开放的前沿地带,是东西南北中商品交流的集散地,也是国际国内政治、文化、经济、贸易交流的重要节点。北宋、明清时期的商品繁荣为以后的胶州城奠定了浓厚的商业氛围。经济的发展给胶州人带来了浓厚的商品意识,善于经营是历代胶州人的传统。正是历史形成的深厚的经营意识、商品意识,带来了胶州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在全省力拔头筹,名列前茅。当时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骨干企业,农民当厂长、当经理的比比皆是。乡镇企业的发展规模、经济效益、经营方式等都走在了山东省的前列。

  进步意识之三是开放意识。历史、地理的原因形成了胶州在长江以北最重要的通商口岸,造就了胶州人独特的秉性、风貌,培育了胶州人开放意识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塑造了可贵的文化品牌与开放环境。进入新世纪,胶州的对外开放更是独树一帜,其传统思维里的开放意识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释放和发挥。率先成为了首批县级沿海开放城市,世界500强等外资企业纷至沓来,韩、日、美等国的客商纷纷抢滩登陆。为给外商提供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胶州提出了强化服务,打造软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核心竞争力,提出“服务就是软黄金”的口号。建立了外企服务网络,设立外企管理联络员,形成了自外企局到各镇、街道办事处然后到外资企业自上而下、左右贯通的外企服务网络,将全部外资企业纳入服务管理之中,及时把握企业的发展动态,形成了快速反应的外企管理服务机制。通过内容丰富、周到细致的服务,富有开放意识的胶州人经过优势再造,不断构筑招商新平台、打造招商新空间,使外向型经济呈现出新一轮发展的强劲势头。到目前为止,全市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均居青岛五市首位。
 

最大成果:返利于民,打造民心工程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党政领导干部的职责和使命,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检验标准。经济发展了,财政收入上去了,但老百姓的利益怎么办,强市要富民,最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的利益是不是得到了保障,这是任何一届党委、政府都要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谈到这个问题,李皓介绍说: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的利益是我们市委、市政府一直认真研究和对待的的问题,我们把它作为检验提高执政能力高低的一个尺度来认识。一个地方百姓利益得到 了保障,他就拥护你,得不到保障他就不拥护你。如果得不到老百姓的拥护也就谈不上什么执政能力。这也是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执政理念的核心体现。把经济发展的成果尽快地体现到每一个百姓身上是我们胶州一直在贯彻的一个政策。

  正如李皓所说,2003年以来,胶州就群众最急需、最盼望解决的问题,在全市18个镇、街道办事处314个村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摸底,发现基层群众对“医教水电路”意见最大,反映最强烈。因没有医疗保险,有的农民生了病就靠拖靠熬,有的家庭因病返贫;部分村庄吃不上自来水,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有的出村还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个别村子校舍陈旧,学生上学存有安全隐患。针对这些问题,市委、市政府在市人代会上提出投资6亿元,用1—2年时间,全面实施“医教水电路”五字民心工程。2003年底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财政出资印制了60万份合作医疗就医证,免费发放给群众。参保农民每人每年缴纳10元钱,市、镇两级财政对参保农民每人每年各补助5元,上级财政对参保农民每人每年资助10元,共同筹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资金,专门用于补助参保农民因病住院的医疗费用。目前新型合作医疗进展顺利,18处镇、街道办事处农民参保率达到了82%以上,已收缴合作医疗个人资金483万余元。从2004年1月1日开始,住院农民可凭医院单据等材料随时申报领取补助金。费用越高补助比例越高,最高可获得1.5万元的医疗补助金。截止到9月底,全市已经为4316人报销补助金323万元。

  2004年,全部拆除了7处乡镇7个中小学中现存的1261平方米的D级危房,投资165万元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新校舍,同时对3553平方米B、C级校舍进行加固改造。完成了城区中小学建设发展规划,准备用3年时间投资3000万元,使全市中小学校舍达到山东省一流标准。

  同时,胶州市又拨出440万元专项资金帮助88个吃水困难村庄新上自来水工程。每个村帮扶5万元,不足资金由镇、村两级自筹解决。对另外105个水源条件较好,但尚未吃上自来水的村庄,本着量力而行、办事自愿的原则鼓励各村新上自来水工程。凡是建成自来水工程并经过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的村庄,享受“以奖代补”政策,每村奖励3万元。截止到8月4日,已经有38个村通上了自来水,4个村已经完成土建工程,16个村正在紧张施工,完成了总工程量的43%。到今年9月,所有88个缺水村都将全部吃上自来水。

  在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后,胶州今年投资5650万元实施城区电网发行工程,对8个老居民小区进行“一户一表”发行,三年内实现城区居民“一户一表”,按表交费,彻底解决邻里因电费收缴引起的纠纷。对城区部分路灯进行整修改造,提高亮化水平。
2003年以前,胶州811个行政村尚有383个不通等级油(水泥)路。自2003年起,该市准备用3年时间实现全市村村通油路的目标,彻底改善农民交通条件。截止7月26日,已经完成投资4539万元,建成63.3公里油路。到2006年底,胶州所有村庄都将通上油(水泥)路,农民出门将变得象城里人一样方便。

  采访结束后,记者或驱车参观工业园区,或漫步胶州街头,感受到的是一个气势如虹的新胶州,看到的是心含喜悦的胶州人。回望胶州这些年取得的成就,胶州人有理由喜悦、有理由自豪。展望未来,金胶州的明天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