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非常高兴今天参加这样的一个会议,我对新闻了解不多,所以今天来,学习了很多。我主要谈一些感想。
第一件事,从2003年谈起,我正好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读博士后,当时是学历史。3月份我们在一起探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非典,我们给当时的老师金开成金老,提出一个问题,国学对非典有什么指示?金老师说很简单,6月22号左右非典就结束了,当时金老是4月份预言的。我们问非典为什么6月22号左右问题解决了。他说农村有一句话,春瘟不过夏日。我们拭目以待,6月22号报纸上公布对非典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今天上午新闻发言人也证实了这个时间。所以,古代在很多问题上有规律性的总结,讲天道,天地出现的问题,最后要适应天道,就会从容不迫,不会那么着急。因为今天都从2003年谈起,新闻发言人制度也是从2003年开始的。当时给我记忆深刻的就是这个故事。
第二,谈一些感受。今天8位新闻发言人,讲话个个精彩,有激情、有条理、有深度。并且在新闻发言人制度化建设方面,也提出了非常多的原则性的建议。比如说王旭明老师提出“伦理性原则”,伦理原则是第一位,技巧是其次的。我觉得符合中国“道德化原则”,干任何事情首先是道德,道义统一。黄毅老师提出发言人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这是政治原则,也必须坚持,如果对政治不利,对国家不利,最终对人民群众不利。还提来三度标准,机制平台、金三角的问题,这是王惠老师提出的,我觉得非常好。
第三,自己的认识以及不成熟的建议:首先,对新闻发言人要从传播文化的高度与宽度,来认识新闻发言人制度化的建设。我们在发言的时候,不仅仅是解决当下的舆情问题。实际上是我们在传播文化,尤其是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伟大工程的背景下,我想应该有这个高度与宽度。我们讲的道德与事故要统一,我们要解决当下危机的事情,但是如果仅仅考虑事故,而不考虑道德原则,最后就会犯实用主义,留下后面的隐患。
我们党的精神讲“实事求是”,实际上“实事求是”前面还有一句话叫“修学好古”,实事求是。这是《汉书》里面称赞河间王刘德,就是我们吃的(河间)驴肉火烧的地方,说刘德这个人“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我们讲的就是把古代的精神、道德原则、古代的文化精神,先继承下来,面对当下的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难题。把两者结合起来,既有长久的考虑,既有道德、本体的考虑,也有用层面的考虑。因为中国文化,用一句话叫体用一源,对本体的研究叫哲学,对用的问题研究叫科学。实际上体与用是不能分离的,所以伟大的哲学家,并不一定伟大,因为本身把事物分离开了,但是今天很多中国人认为自己没有哲学而自卑,我们不应该自卑,我们研究的是原本的事物,原本宇宙是一体的,我们为了研究分隔开,研究出来的结果未必是真理。所以,新闻发言人层面要坚守道德与事故合一。在这个价值观基础上来解决道德上的问题。
还有权变。创新不能离道,创的越多,离道越来越远。所以,老子讲的“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如果权变与道德结合起来,有时候不能讲假话,有权变,权变与偶尔的假话也是可以的。比如说《论语》里面记载,人民群众觉悟多高,父亲牵一只羊,儿子告发父亲。孔子说,我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如果父子之间,不能担当的话,意味着这个品牌起码的孝道不存在的话,道德基础就没有了。首先爱人从爱父母开始,不爱父母的话,道德就不从建立。所以,孔子的这个故事很好。
还有是否能通过新闻发言人制度化的建设,现在处在一个互联网媒体时代,思想非常多,言论非常自由。那么怎样才能正确的疏导社会?如果把发言人制作化建设,作为未来重要的桥梁,大家只要有问题,我们找发言人,发言人就是这的主导桥梁,这样的话减少很多交易成本。所以,我觉得这个制度非常有意义。
第四,从发言人素质上来讲,新闻发言人要求很高。第一项素质,从道德上来讲仁义礼智信,没仁不行,没有礼也不行,我们要彬彬有礼,智也很重要。第二,从知识结构上是博通而专。发言人经常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知识不博,对这个领域不专也行。所以,博通是第一,也要熟悉这个领域的专业。第三,思考力。北京大学校长讲了几个原则,一个是统计全局。我们现在学问家或者是教授做文章,我说一个观点,我要找可以支撑观点的依据,但是这样的话,可能观点支撑住了,但是所支撑的命题是错误的,因为不是全局。因为我们做学问,真正要探究一些究竟的道理,但是又建立在统计全局的基础上。第二,要对来龙去脉搞的很清楚。第三,讲话的时候平和语言。第四,形象也很重要。早上的发言人,形象都很好。唐朝的时候选择官吏有四个条件,身、言(条理清晰、口词大家听得懂)、书、判。判是什么,一是判断力,二是写判词的时候文笔流畅、感人。我想身、言、书、判,就是我们讲的语文能力、国学素养,如果可以做到这四条的话,我想应该是非常优秀的发言人的素质。
我对发言人这个行业不太清晰,今天根据自己所学,根据我的教育经验,讲了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希望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