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论: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新春伊始,中央就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这次研究班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举措既表明在全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极端重要性,也体现了中央高度重视党的高级干部的理论学习,高度重视学习型政党建设。参加这次研究班的领导干部精力集中、认真研读,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学有所获、研有所得。专题研究班的成功举办,必将对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各项工作,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重要的作用。

  发展观的问题至关重要。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
  应当看到,在领导和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党已经形成了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些重要观念已日益深入人心。因此,要不要发展的问题应该说已经解决了。现在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决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得更好的问题,而科学发展观正是我们党关于这个重大问题的理论、方针的集中体现,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落实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上来;落实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上来;落实到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上来;落实到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增强开发创新能力,为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上来;落实到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努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实惠上来。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又是一项艰巨的实践任务,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我们既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又要看到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把积极进取精神同科学求实态度很好地结合起来。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要求上来,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人民日报》 2004年02月22日 第一版
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的升华
  陈冬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形成的新的执政理念,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主体是指现实的人,客体是指自然和社会环境。在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受自然的控制和奴役,客体成为主客体关系的重心,人们对自然界只能盲目崇拜与屈从。近代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人们又错误地认为自己是自然的征服者。马克思指出,实践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具体而现实的双向对象化的过程。这里包含客体的主体化过程和主体的客体化过程两个方面。科学发展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主客体的辩证统一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在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人的价值选择,像今天这样关心广大人民的利益。与此同时,科学发展观又强调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尊重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客观规律。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体现了总结历史经验与解决现实问题的辩证统一。科学发展观是在汲取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包括发达国家在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同时,它又着眼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着力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制约和困扰我们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一是资源环境的压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二是就业的难题。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高峰、老龄人口高峰、农村劳动力转移高峰接踵而来,就业问题十分突出。三是社会变化的挑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加剧,地区差距拉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四是经济全球化的冲击。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但也增加了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和潜在风险。科学发展观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同时,充分考虑到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体现了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统一。本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为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要在今后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就必须保持一个比较高的发展速度。抓住战略机遇期,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以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代价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跨越式发展必须建立在可持续的基础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目标和方法。全面、协调是空间上的结构优化,可持续是时间上的动态均衡。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还要求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乃至政治、文化发展的可持续。只有不断地塑造我国发展的可持续能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人民日报》 2004年03月25日 第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