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是水
—— 记集团公司廉政从业模范干部、天然气事业部经理李汝勇
 
    也许,本文会超出你对先进人物的传统阅读经验……

    让我们跟随本文主人公李汝勇,去翻阅他与本文主题有关的心灵内页,去体味、去感受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曾经很多年,李汝勇家户口簿上的“户主”都是他的妻子杨文静。杨文静告诉记者一个笑话,说一次有人打电话找李汝勇,她说他出差了,对方问你是给李汝勇看房子的吧?杨文静幽默地说,李汝勇是住我房子的人。

    2009年,李汝勇分上了一套房子。终于当上了“户主”,李汝勇很高兴。房子没有装修,他想换些新家具添些新气象,于是买了两张床。可两口子在搬新家的时候,觉得结婚时买的那张床这儿也很好,那儿也不错,咋也舍不得换。于是,妻子把一张新床给了儿子,另一张则放到了李汝勇的书房,以备丈夫加班时小憩。但是,丈夫却在那上面摆满了气藏资料和古典文化书籍。

    天然气事业部的员工们说,李经理的穿着总是“老三样”,上前线是工服,上油田公司开会穿正装,一件蓝色夹克穿了多年,都快穿成“传说”了。李汝勇的妻子和儿子也很朴素,用孩子的话说,他同学身上一件衣服就超过三百元,而他全身衣服加起来都不足三百元,还经常穿爸爸妈妈的劳保。即便如此,孩子却从不攀比。虽然父母忙,对孩子管得少,但孩子在各方面都很优秀。人们说,这就是父母潜移默化的结果。

    李汝勇的妻子杨文静是勘探开发研究院的总地质师。杨文静干练果断,说话喜欢用短句,好像随时准备冲锋向前。可是,当记者请她谈谈李汝勇在家里的情形时,她一下子改变了紧张忙碌的状态,哈哈地朗声笑着说:“他在家里就是一个普通人。”

    杨文静说,李汝勇不喜欢在外面吃饭,说那叫应酬,和家里人在一起才叫吃饭。他也不请保姆,说要自己动手做饭才叫家。所谓“人间烟火”,那弥漫着菜香饭热的“烟火”是世上最俗最朴素,也是最雅最诗意的东西。由于妻子工作忙,家里的“烟火”事宜主要由李汝勇执掌。

    “他菜做得好,就是不爱刷碗。我出差时间一长就老想家里的碗盘是否够用,出差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厨房洗碗。”杨文静如此描述丈夫的普通。

    李汝勇虽然30出头就是处级干部,属于少年得志,还是股份公司的教授级专家,但是,下基层时他从不摆架子,不事先打招呼,衣食住行也以整洁、实用为准。他还有一个“三不”方针:上车不用人等,吃饭不用人请,起床不用人喊。

    李汝勇非常喜欢运动。走出更衣室,他常常是这样的形象:一身运动装,手上拎个塑料袋,有时是红色,有时是蓝色,塑料袋里丁零当啷装着他的钥匙和手机。直到有一次到外面打“友谊赛”,几个人争相给他送装钥匙、手机的高档皮包。看到塑料袋给自己招来了“麻烦”,李汝勇才赶紧上街买了一个皮包。
 

 
    目前,天然气事业部担负着油田公司80%的天然气生产任务。无疑,作为“一把手”的李汝勇处在一个大有作为的位置,同时也处在一个容易让人想入非非的位置。

    “李经理身上有种硬气和正气,这些和廉洁一脉相承、异曲同工。”天然气事业部纪委书记杨灵雨说。

    2003年,时任西气东输气田建设项目经理部钻采工程部主任的李汝勇代表塔里木油田公司,到北京参加合作开发克拉2气田的谈判工作。谈判对手是壳牌等国际强手联袂的国际公司,李汝勇是谈判桌上较为“末座”的人,属于“没几句台词”的小配角。但是,面对国际公司的代表,李汝勇一次次发出洪钟大音,既温文尔雅理据充分,又拍案执杖针锋相对。虽然不断有人打电话到油田“告状”,岗位也被换了一个又一个,但李汝勇始终铿锵激越、不懈坚持,最终和大家一起为国家、为中国石油、为塔里木油田争得了利益,维护了尊严。

    也许有人会说,有人在面对强势和利益时铁骨铮铮,但是,自古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亲情、爱情、友情、恩情,一个“情”字,软了多少英雄的骨头,断了多少英才的前程。为官者清廉,真正的火山关口是“情关”。

    走“夫人路线”,是一些人“攻克”领导的惯用方法。可是,李汝勇的妻子杨文静说,“他从来不许外人到家里来,他单位的人我也不认识,偶尔出去应酬他也不带我,我也不想去。人们根本不知道我们是两口子。好几次,我和我儿子走在一起,人家问,李汝勇的儿子咋和你这么亲呢?我说,可不,他儿子是我生的嘛。”

    李汝勇出生在河北沧州农村,小时候家境十分贫寒。看到儿子读博士、当干部,李汝勇的父母十分自豪,免不了在亲朋乡邻面前炫耀一番。

    于是,李汝勇家热闹起来,今天这个来找工作,明天那个要承包工程。亲情乡情不能忘,婉言拒绝的同时,李汝勇夫妻对他们管吃管住管玩,有的还包返程车票。这些倒也罢了,最让李汝勇生气的是一个搞建筑的老乡,竟然跑到李汝勇的办公室,夸张着表情推心置腹地“教诲”李汝勇,让李汝勇“拥有自己的队伍”,他愿意效犬马之劳。李汝勇连讽刺带挖苦,将其“羞”出了办公室。还有一个初中同学,中学没有毕业,却说要和某大学联合搞高科技,让李汝勇帮忙推销产品。李汝勇毫不客气地把他教训一番。

    虽然如此,想“沾光”的人仍然不断。有一天,李汝勇的父亲亲自“出马”了。

    老爷子喜气洋洋,把红彤彤的聘书和精致的名片一样样摆在儿子面前,那上面醒目地写着老爷子的大名。老家的一个老板,聘请李汝勇的父亲做业务主办,来塔里木油田推销他厂里生产的弯头。

    不用说,老板是想利用李汝勇的父子亲情。但是,看到父亲那种以为“受到尊敬、被人重视”的幸福表情,儿子不忍心说出实质,只实事求是地说,油田用的弯头都是耐高温高压的,这家的产品不符合油田的标准。父亲脸上的喜气一下子就没了,但是第二天,老爷子再次喜上眉梢。

    “儿子,我们老板打来电话,说你们有时也用我们这种普通弯头。”儿子的第一道关口被父亲轻易推开,只好再设第二道,他回答说:“可是我不管物资供应呀。”

    “你托关系呀,儿子,你一定要帮我啊,要不然我和你妈在老家太没面子了。”

    李汝勇有些心酸,父母艰难养育自己的往事浮上心头。他很想给父母争光撑面子,但是不能。
    “爸,把老家的房子给我们留两间。”李汝勇说。

    “为什么?”父亲不解。

    “你以为你儿子是多大官啊?我也不过是个打工的,和村里那些打工的一样,也苦,也难。等老了,我也和他们一样回老家种地。”

    父亲的脸变了。

    几年后,父亲因病去世。悲痛的泪光中,李汝勇再次看到了父亲听完他这番话的表情:先是惊疑,再是以为儿子受了多大苦的疼惜,然后是给儿子添了麻烦的愧疚。慈爱的老父亲,豁出了自己的“面子”,当即打电话向老板辞职,从此,他再也不许老家的人来塔里木给儿子“找麻烦”。
 

 
    2010年4月14日,记者采访李汝勇,他果然穿着那件“传说”中的蓝色夹克。想起“养廉唯俭”的古语,记者决定以此切入正题。

    记者:李经理,从您的穿着看,您是崇尚俭朴生活的人。

    李汝勇:我也想穿讲究点,但不懂,穿着打扮也是艺术。

    记者:不尽然吧,这“艺术”怎么也没油藏气藏复杂吧?

    李汝勇:只是我对物质的要求不高,农民的孩子嘛,把根留住。

    记者:很多人都佩服您,说您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坚持原则,从来不“打招呼”。

    李汝勇:没有“从来不”,偶尔我也“打招呼”。比如工程招标,有人向我推荐队伍,如果对方有资质,偶尔我也“打招呼”。

    记者:为什么?

    李汝勇:既然他符合条件,就让他参与投标嘛。竞争激烈,也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反正一切按工作程序进行,大家一视同仁,以最低价中标。如果这个队伍中标了,我们会对其进行严格管理,这是对我们负责,也是对这个队伍的推荐者负责。

    记者:如果“该队伍”没有中标呢?

    李汝勇:有这种情况。那我就没办法了。有点权利的人,千万别到处显摆充大,让人误会你是一方诸侯,那样会害了自己。

    记者:其实有人唯命是从并非他不懂原则,是怕开罪“上峰”影响了自己前程。

    李汝勇:那是他对自己现有的岗位缺乏自豪感。

    记者:我看过您在天然气事业部今年“两会”结束时的讲话,很精彩。“希望大家少看《厚黑学》、《如何讨得上司欢心》之类的书,踏实做事,做有意义的事。像《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当不了将军当兵王,做人成功;像成才,当枪王,做技术成功。将军总是极少数,干部指标也是极少数……”

    李汝勇:是啊,干好工作是你的分内之事。如果有机会因此被提拔了,我们就当中奖了。中奖了自然高兴,没中奖照样要努力工作。中奖的事能经常有吗?人能靠中奖活着吗?

    记者:精彩。古人把为官者的“廉”分为三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即名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即行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即心廉。心廉是最高境界,为“大廉”。您觉得作为领导干部,怎样做才算是“大廉”呢?

    李汝勇:我的这个“廉洁从政”荣誉不仅是我个人的,也是我们班子的。他们也一样面临诱惑,但大家都很规矩。我觉得一个共产党的干部,不仅要自己廉洁,也要让周围的人廉洁。这方面,天然气事业部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健全和创新相关制度,组织大家参加健康向上的业余活动等,从各方面培养大家生活中的平常心,工作中的公正心、事业心,营造了一个“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和谐局面。

    记者:听说您喜欢读古典书籍,能否说一句和廉洁相关的古语与大家共勉?

    李汝勇:臣门若市,臣心是水,典出《汉书》。汉哀帝指责右仆射(古官职名)郑崇,说你家每天门庭若市,你一定捞了不少好处。郑崇说,虽然我家门庭若市,但我的内心一直像水一样洁净、安宁。


记者 蒋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