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山南麓的依奇克里克群山深处,活跃着一群特殊的物探人员,他们和队友一起住帐篷,一起翻山越岭打井。闲暇时,他们穿起自己的民族服装,扯开嗓子对着群山唱起山歌。兴致高昂的时候,他们围成圈跳起“达体”舞,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每月一次和家人的通话中,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我在这里很好,你们别担心”。 

    这些物探人员,就是来自四川大凉山、目前正在迪北1三维地震勘探项目施工的60名彝族同胞。 

    看到“波泽”是我最大的欣慰 

    眯起眼睛,穿好针线,阿依以布拿起一件破损的工服,仔细缝补起来,旁边灶台上正烧着一壶水。 

    这里是迪北1三维项目部钻井组106机场的营地,阿依以布是这个机场中唯一的女性,她负责为整个机场的26名物探人员做饭。8月22日上午12点,阿依以布做好中午饭后,开始干起家务活,耐心等待丈夫回来。 

    “我到这里来,就是为了能和波泽待在一起,就近照顾他。”“波泽”在彝族语中是丈夫的意思。阿依以布的丈夫叫热拉吉古子,此时他正在隔着3座山头的一处山腰上钻井。 

    “彝族女人有个信念,丈夫越是在艰苦的地方,妻子越是要和丈夫在一起。”阿依以布说,正是基于这种信念,今年4月,她跟着丈夫第一次走出家门,成为迪北1三维项目钻井组106机场的炊事员。 

    丈夫几年前来山地物探打工那会儿,阿依以布并不理解:“家里虽然不富裕,但是国家政策好,够吃够喝,为啥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在丈夫离家的日子里,她没少偷偷流泪,也没少埋怨丈夫。 

    “到这里4个月了,我亲眼看到了他们的工作,虽然艰苦,但很有意义,国家的繁荣发展也有他们的一份贡献。明白了这个道理,我现在很开心。”阿依以布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让阿依以布高兴的是,除了能和丈夫朝夕相处外,她还在离家几千里之外的迪北1三维项目工区找到了大家庭的温暖,这是来自物探队集体的温暖。 

    “8月13日是彝族的火把节,在家乡,这是个盛大的节日。那一天,队上派人送来了瓜果、肉食和啤酒。收工之后,这个机场的所有人,不分汉彝,大家围成圈跳舞唱歌,过了一个快乐祥和的节日。在这里,我要对所有悉心照顾我们的汉族朋友说一声‘阿比尼介’(彝族语平安如意的意思)。” 

    彝族小伙的心思 

    阿木拉日有个最大心愿:明年大凉山索玛花盛开的时候,他要迎娶他心中最美丽的阿妹。 

    家中的阿妹是寨子里最美丽的姑娘,阿木拉日是寨子里唱山歌最好听的小伙。青梅竹马的两人经双方父母同意,在今年初定下了婚事。 

    “为了让阿妹过上好日子,我和寨子里的小伙子一起来到物探队,决心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说起对美好未来的向往,阿木拉日眼睛里放出光彩。 

    如今,阿木拉日是机场里最能干的员工。在背着物资翻山越岭的途中,阿木拉日的歌声就像长了翅膀,能飞过几座山。每逢这时,队友们就和他打趣:“拉日,又想家中的阿妹了吧?”阿木拉日不回答,只是呵呵地笑。 

    作为寨子里少有的高中毕业生,阿木拉日学习能力强,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现在,阿木拉日不满足于只是当辅助工(平时负责钻机搬迁背设备)的现状,他瞄准了司钻这个位置。“别人能干,我为什么不能干?” 

    为此,阿木拉日经常拉着机组的3名司钻问长问短,虚心请教,尽可能多地承担额外的工作。队友们看到这个勤快的小兄弟,也乐于指点。就这样,阿木拉日一天天进步。 

    “我想好了,等明年结婚以后,我还来物探队打工。干一行精一行,队里的领导不是经常这样说吗?” 

    拉日的队友们向记者透漏了一个秘密:“小伙这么能干,和阿妹的鼓励分不开。”原来,通过每月一次的通话(钻机组条件有限,每月只有一次卫星通话的机会),阿木拉日的未婚妻了解到他的工作情况后,鼓励他努力工作,认真学习,这给拉日带来了极大的动力。 

    8月22日晚上9点,吃完晚饭后,拉日又取出未婚妻的照片细细看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一阵轻快的歌声从阿木拉日的帐篷里传了出来……

    带着儿子搞物探 

    热拉联布是一个红脸庞的彝族汉子,今年40岁。他最大的爱好是在劳动闲暇之时点燃一锅旱烟,在一闪一闪的火星中和儿子唠家常。 

    热拉联布有5个孩子,生活艰辛,为了生计,他今年带着最大的儿子来到物探队,为儿子谋个“好前程”。 

    “娃生多了生活苦啊。”22日晚,热拉联布和记者摆起了龙门阵:“彝族人喜欢多生多育,普遍受教育程度低。但是我想开了,孩子再多也没用,不如让他们早一点出来见世面,这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有好处。” 

    在平时工作中,热拉联布对儿子要求及其严格。他经常告诫儿子:“干活要仔细,别偷懒耍滑,给家乡人丢脸。” 

    上个月,机组里的一台钻机要搬迁,儿子背着设备走到一处阴凉的山洼。也许是因为太累了,原本想躺下休息一会的儿子睡了过去,耽误了机组一个小时的搬迁时间。 

    回到营地后,其他工友没有说什么,但热拉联布却不依不饶,拿着一根扫帚满营地追打儿子。最后,他手中的扫帚断成了三截。 

    “在物探队干活,你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物探人,彝家的孩子要坚强,不能养懒汉。”热拉联布常对儿子说。 

    天色已经擦黑,在帐篷门口,热拉联布又点燃一锅旱烟,火星依旧一闪一闪。“我想好了,等家里的孩子都大一点,我把他们都带到物探队来。钱多钱少无所谓,物探队是个锻炼人的好地方,我想让他们都得到锻炼。”

作者简介

唐浩,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修物探专业;在武汉大学辅修法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