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年前,文学大腕王朔和文艺愤青冯小刚每天穿梭于北影以及三里屯附近的大小酒馆,那时候刚出道的冯小刚心气很高,因为不光可以跟北影的女学生们没事解构一下后现代艺术,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一辆私家车可以炫耀。那是一辆方头方脑的二手进口捷达,车虽然破,还冒黑烟,打火十次有九次失败,一次成后上路后可以把人颠得骨散。可那就是冯小刚眼中的德国“奔驰”,因为那个时候,小车绝对稀罕,那个时候,马路上只有人和马、没有车。冯小刚曾经得意地描述:无论我出现在哪个场合,打扮成什么稀奇古怪的样子,从没有人见到我会眼前一亮,可是当我把车子停在姑娘们跟前,当我猫着腰从车里慢慢下来,我就看到了她们眼里闪出来的光!
  据说,现在的冯导今非昔比,开着价值数百万的豪车,人生得意潇洒,而王朔大师也总是开着神行者陆虎一类的越野车优哉游哉,但是,如今他们的车再好再名贵,我想他们当年享受到的那种“抢眼”效应也已经荡然无存了,如今城市到处豪车遍地、灯红酒绿,但凡多大的刺激都也不会让人。
  如今的人们,每每面对豪车,往往是一脸的不屑甚至轻蔑。如果开豪车的司机是个汉子,人们多少还有点良善,嘴角一撇:不就是土苞子开花嘛,显摆啥!?如果开豪车的碰巧是个妙龄美女,人们的心里就会闪过太多邪恶:不就是出来卖的嘛,装啥装!?
  对于汽车,人们早已经司空见惯了,因为汽车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汽车一跃成为城市每个家庭的最大宠物。
前不久,我毕业多年的同学聚会,一哥们喝高了还频频举杯敬我,夸我是预言家,有想法。我当时云里雾里、一脸茫然,同学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然后用手猛砸一下我肩膀:你10年前就说过的啊,说我们将来每人都会开上车!真是啊!你咋就说得那么准呢!
  我愕然,是啊,我10年前就胡说过这个嘛,虽然我已经忘记了!真没想到,当年傻呵呵的我,怎么就一语成谶了呢!怎么就预见了这个早早到来的汽车时代呢!反正,我当年多少有点小聪明,我知道要预测北京的发展,不妨看看10年前的香港,预测香港的发展,不妨看看5年前的新加坡,看看先进的国家的城市,我们也就明白了我们未来可样要过上的生活。
  时光往前翻,2000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久,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也有慌张,内心里多少有点强国的豪迈,也多少有点不自信。想想少年时代写在作文的那些个荒诞的梦想,伟大的2000年说来就来了,人们慌张地去接受和拥抱这个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种种裹挟而来的文化沉渣、物质产物。我们终于实现了四个现代化,当衣食住都全部解决掉时,人们义无反顾地把目光投向了“行”,人们开始鼓捣上了汽车,可惜当年连英明伟大的邓总设计师也没能预见这个核裂变的爆发过程,从电子时代到信息时代,再到汽车时代,好一个迅猛发展的大跃进啊!
  从2003—2013年,这10年间,人们压抑半世纪的对汽车的渴望彻底复苏了,越来越多的中产阶层开始接受了他们家庭生活中的最大宠物——小汽车。也许很多人对这10年里汽车数量的增长了多少没有概念,那举例来说,这10年汽车油价翻了4倍,而汽车的保有量翻了10倍,大概就是这样的对比。
  汽车走入了家庭,也彻底“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如果要说完全改变,还为时尚早。汽车首先让我们体验了速度与激情,美国警匪大片《速度与激情》已经演到第5部,那种刀口舔血、玩命飙车的汽车大盗生活跟我们中国平常小老百姓有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可是汽车让男人有一种血管里的亢奋与激动总是共有的。于是乎,在无人的荒野,在一马平川的高速公路,时速200迈,中国男人终于在风驰电掣中体验到了雄起,在头发被吹乱的那一刻,内心涌起无数在历史烽烟中纵马狂奔的追忆,在中国男人传统的意识里,汽车就等同于没有马的马车。
  汽车其次让我们感到了距离和时光的缩短。就拿汽车厂的坐落位置来说,原先这里叫孟家屯,最初的地理规划上,这里不过就是一个远离长春、没有人烟的荒凉村落。如今,孟家屯不复存在,南四环的畅通道路已经让长春的外沿扩大了几倍。不久前,我刚刚看了一部宣传片,介绍长春“两横两纵”的道路新规划,片子配着昂扬腾跃的音乐,多个、多层立交桥高大巍峨,接连跳入眼帘,从天空俯瞰如九曲连环,形成一个个交通干线,向远方伸出巨大的手臂。这“两横两纵”的建成,将彻底改写长春缺少立交桥、没有高架桥的历史,将彻底让长春交通提速,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更会让现在天天抱怨“出门天天堵、回家一身土”的市民们一展愁颜、拍手称快。
  汽车最大的好处是让我们接近了现代科技,让我们越发清楚地感受到信息网络、定位系统、新能源车、环保技术的扑面而来。当我们开车畅游天下,品味异域风情时;当我们在轿车中参加视频会议,实现商务洽谈时;当我们每天在汽车中享受到人类积几千年智慧结晶发展出来的科技快感时,我们完全有理由抛弃掉对道路、对油价、对交通环境的声声抱怨。我们也会由衷地赞一句:车,真TM是个好东西!

作者简介:范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