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启正的诸多身份中,有一个身份是被许多发言人所铭记的,那就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2003年,“非典”过后,正是赵启正一手推动了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改革,也正是从那个历史节点开始,中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发言人。2003年举办第一期部委发言人培训班时,赵启正是班主任。

    2004年年底,中国政府首次对外公布了62个中央部委的75名部委新闻发言人联系方式。卫生部、公安部和教育部是每月定点定时例行召开新闻发布会的部委,也把“发言人三剑客”推向了发言人舞台中央和聚光灯下。

    回顾中国新闻发言人的10年风雨之路,赵启正感慨道:“10年来,我们的新闻发言人从无到有,数量上去了,但是具有专业水准的发言人还是太少。新闻发言人不是说有了这个人就行了,还要提高质量和效果。”

    赵启正说,卸任政协新闻发言人之后,有些人请他去讲课,他最喜欢说的话题是公务员的媒介素养。在他看来,不光是新闻发言人,所有公务员都有可能去应对复杂问题的发生,除了少数国家机密之外,一些基本信息和政策都应该按规定向社会发布。大家还应该明白,如果没有记者的帮助,政府的信息无法得以顺畅地告诉公众。

    赵启正举了两个例子:上海要修磁悬浮列车轨道,由于前期新闻宣传和铺垫不够,当时遭到很多公众反对,认为会对环保有影响。还有PX化工厂近几年要落户的地区,最后的结果几乎都是民众上街、项目取消。

    “舆论的确影响国家的进程,而公务员的媒体素养最终反映为执政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能不能正确对待媒体,能不能正确处理突发事件是对新闻发言人的考验。”赵启正说,政府的新闻发言人发言有三个层次,第一是正确,第二是清楚,第三是流畅。“有人说发言人靠的是技巧,错!”

    关于新闻发言,赵启正有过很多名言,他的“立场是政府的、语言是自己的”一直被王旭明奉为经典。在研讨会的会场上,赵启正再次重申了他的另外一句经典语言:“用简单的语言讲复杂的问题叫水平高,用复杂的语言讲复杂的问题叫及格,用复杂的语言还没有讲明白叫不及格。”

 

    对于走了10年的新闻发言人之路该如何启程再出发?赵启正的建议有两个:一、发言人不要成为兼职,要走向专职化;二、发言人要有队伍。不只是危机时需要发言人,平时也需要新闻发言人出来,要让领导明白这一点。一旦出事的时候,术业要有专攻,知道如何应对媒体。“前些天,人大的招生就业处处长蔡某出事,没有见到人民大学的新闻发言人出来,一个高等学府当然应该设立发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