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

作者简介

高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92年起作为有特殊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先后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新闻系学习和研修。曾在《北京日报》、《三月风》杂志、《工人日报》、《华声报》等新闻机构从事职业新闻工作25年,采写了大量反映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深度报道。50岁时辞去《华声报》总编辑职务,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任教。
潘曙雅,女,美国南加州大学传播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
曾在新华社从事五年新闻采编工作,拥有丰富的新闻采写经验。担任新闻学院新闻采访写作课程教师。

目录

第一章 新闻报道的功能与新闻记者的职责
第一节 新闻的特征
第二节 新闻报道的功能
第三节 新闻媒体的演变历史和趋势
第四节 新闻记者的责任
第五节 新媒体的发展及对新闻的再定义
第二章 新闻报道的原则与新闻记者的素质
第一节 追求真实
第二节 保证准确
第三节 交代来源
第四节 谨慎验证
第五节 坚守客观
第六节 保持公正
第七节 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
第三章 新闻发现与新闻选题
第一节 新闻发现的意义
第二节 新闻发现的目标与依据
第三节 新闻发现思维的动态过程
第四节 如何确立新闻选题
第五节 如何进行报道策划
第六节 报道策划的原则与方法
第四章 怎样采访新闻
第一节 采访的职业状态与心理准备
第二节 线索初步判断与现场采访
第三节 重要的职业素养:与采访对象沟通的能力
第四节 观察和记录
第五节 关于采访的提示和建议
第五章 怎样写作消息
第一节 消息及其基本构成元素
第二节 消息导语的写作
第三节 消息主体的建构
第四节 消息的背景
第六章 怎样采写特稿
第一节 特稿的定义
第二节 理解特稿
第三节 特稿的选题类型及来源
第四节 特稿的采访
第五节 特稿的写作
第七章 怎样从事深度报道
第一节 调查性报道概述
第二节 选题从哪里来
第三节 怎样寻找采访对象
第四节 调查性报道的采访与写作
第五节 记者为什么错了
第六节 解释性报道概述
第七节 解释性报道的采访与写作
第八章 怎样从事专业领域报道
第一节 时政新闻报道
第二节 财经新闻报道
第三节 法制新闻报道
第四节   事故灾难新闻报道
第五节 科技新闻报道
第九章 怎样运用背景和数据
第一节 背景的作用
第二节 背景的类型
第三节 背景的呈现
第四节 背景的写作
第五节 数据的使用
第十章 怎样从事融合媒介报道
第一节 媒介融合推动新闻报道模式的变革
第二节 全能型记者:融媒报道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第三节 融媒报道中的新闻价值与新闻伦理
第四节 融媒技术工具对新闻工作的影响
第五节 融媒报道的信息获取及集成方式
第六节 融合媒介的深度报道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