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作品

采访札记:人文精神 亘古不废——毕节试验区采访札记

  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从深圳特区、浦东开发区到毕节试验区、西部大开发;从开发扶贫、生态建设到科学发展 ...

记者手记:“感动”毕节

  在毕节的日子里,记者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在受着感染,每天都在受着感动。  记者为毕节人民为战胜贫困,改变命运而艰苦奋斗、勇 ...

一个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光辉典范——胡锦涛建立贵州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十六周年纪实

——胡锦涛建立贵州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十六周年纪实本刊记者 万 里 特约记者 杨兴举 聂宗筠 摄影 聂宗荣  公元一九八 ...

巍巍乌蒙作证、涛涛赤水传情 ——毕节试验区十五周年纪实

  (文章发表于2003年)  —— 这里不是深圳特区,因为它既不靠海,也不沿边;这里不是北国边贸商城,因为这里地处深山僻壤。它虽然没 ...

风景这边独好——从毕节试验区看“科学发展观”初始与形成

  (文章发表于2005年)  历史前进的车轮行进到二十一世纪的初叶,中国这艘巨轮在经历了改革开放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之后,又朝着新的方 ...

聚焦中国毕节

人民的希望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峰层决定将时任共青团书记的胡锦涛,放到一个不沿海、不沿边、特别贫困的贵州省任省 ...

季克良:国酒之魂

  (文章发表于2006年)  季克良象一本书,深刻而隽永;季克良象一段历史,丰富而生动。他见证了茅台酒厂从一个区域性小厂发展壮大为一 ...

江南煤都“六盘水”—— 一个随“三线建设”而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

  (文章发表于2005年)  如果站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点上来观察六盘水,从历史的偶然和必然中来认识六盘水,人们就会作出这样的结论:六 ...

郑东新区: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文章原载于2005年《中国区域经济》杂志)  赫赫濯濯,在我东郊。  东郊有湖,方可十里。  澄澄如鉴,一泓绿水。  有蓄有泄,有原有委。  翠鸟翔 ...

风生水起“金胶州”——访山东省胶州市市委书记 李皓

  (文章发表于2004年)  在黄海之滨、胶州湾畔,座落着一个美丽富饶的城市——胶州市。这里是山东半岛连结内陆各省市及进出青岛、烟台 ...

百年西子:梦想与责任——访西子联合企业董事长王水福

  (文章发表于2004年)  2007年7月28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来到杭州西子联合企业旗下的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 ...

波司登: 十载创新路一朝大器成 —高德康十年磨一剑打造世界品牌纪实

  (文章发表于2006年)  北京时间2006年2月24日凌晨,都灵冬奥会萨兹杜克斯雪场上, 中国选手韩晓鹏高高的一跃,随着他的翻转腾挪, ...

陈香梅: 陈纳德将军夫人的天空

  (文章发表于2003年)  虽然我以陈纳德将军夫人为荣,但我更以陈香梅个人能靠自己的努力而创造了自己的天空为傲,更以在白人的天下无 ...

被总书记称为“乡土人才”的农民企业家——熊廷顺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一大批工人走出工厂,干部走出机关,农民离开土地,投身于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很多人搏风击浪,历经风雨。其间, ...

特立独行黔山魂 前无古人大写意——中国一代国画大师刘知白先生诞辰九十周年记

  在当今喧嚣的画坛上,有一个人是孤寂的;在近代众多的画家中,有一个人是超群的。他坚守寂寞而求修身齐家,他历尽艰辛而求物我融合。终 ...

刘培植: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刘培植象一本书,隽永而深刻;刘培植象一段历史,丰富而生动。无论他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的经历都是一个能让人肃然起敬 ...

毛万春:汉魏古都展新颜

  (文章原载于2003年《中华英才》杂志)  汉魏古都许昌,上古因许由牧耕而为许地,曹丕建魏后,因感于魏朝基业昌盛于许而改名许昌,其历史悠久,人文荟 ...

姚中良:食泽民众 业润社会

  (文章原载于2004年《中国区域经济》杂志)  公元一九八九年,河南省粮食厅劳动服务公司为安置职工家属就业,开办了一个小型的食品加工企业——粮油食品公 ...

这里有时代的精英

  (文章发表于1984年)  是被耽误的一代,但决不是荒废的一代!—— 前面的话  四月初的北京,春寒料峭。但是,人民大会堂里却荡漾 ...

金思宇:解读“小平您好”,倾述“小平情结”

  (文章发表于2005年)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在国庆35周年庆典的首都群众游行队伍中,北大学生做出一个惊世之举——在经过天安门城楼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