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思宇:解读“小平您好”,倾述“小平情结”

  (文章发表于2005年)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在国庆35周年庆典的首都群众游行队伍中,北大学生做出一个惊世之举——在经过天安门城楼时突然打出“小平您好”的横幅,这个历史性的镜头瞬间传遍了全世界,引起了亿万中国人民包括海外华人的强烈共鸣。如今,“小平您好”已然成为经典话语,被社会广泛传颂,也被中国政府赞同。下面,请你与历史见证人金思宇先生一起来重温这一历史瞬间——

 
  在隆重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从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小平您好》到大型文艺晚会《小平你好》,再次激发了人们对世纪伟人邓小平这位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无限怀念、无比崇敬之情,它是邓小平宣称的“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的最好回应和诠释。如今,“小平您好”已经成为最朴实的问候和最经典的话语。
  时光荏苒,当年打出 “小平您好” 横幅的北大学生们也许并没有预见到他们的创意和举动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和共鸣,会成为历史的经典而载入史册。他们只是一群热血青年、时代骄子,他们希望用一种最直白的语言来表达一份最真挚的情愫。那么,“小平您好”的故事是怎样发生的呢?它的背后又有什么鲜人为知的故事呢?为此,记者几经周折采访了当事人之一,时任北大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改革理论研究会会长,现在国务院国资委任职的金思宇研究员。虽然时隔20年,当谈起此事,金思宇仍心潮彭湃,激动不已。一向沉默低调的金思宇,出于对历史的责任感给我们讲述了那个激动人心的历史过程,解读“小平您好”,倾述“小平情结”。
 
挥之不去的“小平情结”
                  
  金思宇生长在历史文化名城——江苏常熟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和他同时代的青年一样,他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特别是1978年邓小平力主恢复高考制度,使得这一代年轻人获得了上大学的机会,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1982年9月,金思宇以优异的成绩从江苏考上了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师从系主任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校期间是位非常活跃的学生领袖。1983年,金思宇撰写的《试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论文获得了北大首届“五四科学奖”。连续三届当选为北大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改革研究会会长,曾任北大学生社团《会刊》(文科类)和系刊《太阳鸟》主编,致力于教育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当初提出的“解放思想,理论先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要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协调进行”和“住宅的商品化”等论点至今看来也是很大胆的、具有前瞻性的。在采访中,记者不仅感受到金思宇的敏锐的思想,而且感受到心中有一份深深的“小平情结”。在金思宇娓娓的言谈中,满含对小平的感激和敬仰之情。他从上小学就知道邓小平的传奇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小平的了解逐步加深,情感也逐步升华。几十年来,这一份朴素的感情始终没有改变。金思宇强调:“我是一个从苏州农村出来的孩子,如果没有邓小平恢复高考的英明决策,我怎么可能进入北京大学这个最高学府深造呢?当年我在家里干农活的时候做梦都想不到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北大学生、成长为一名中央国家机关的国家工作人员。可以说,我20年的成长历程和今天取得的成绩,都离不开小平同志,离不开党和人民对我的培养。”
  正是金思宇以及像他一样的年轻学子们对小平所怀有的朴素感情和不解的“小平情结”,最终才演绎出了天安门前那历史的一幕。
  那是1984年的暑假前夕,北大等高校接到参加国庆35周年首都群众游行的任务,就从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代表中,选拔出几千名学生进行集中训练。当时金思宇是北大的学生干部,参与组织了操练、游行等相关活动。那个暑假,他和参加游行的学生代表一样都没有回家,他们以崇高的荣誉感和北大的自豪感保持着饱满的情绪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冒着酷暑天天在东操场上练正步、喊口号,一直练到国庆节。
  国庆节前夕,我们参加游行的部分同学聚在一起,商量着准备游行活动的事。有的同学提出,光喊口号、挥舞花束,不足以充分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不足以充分表达北大学生对小平同志的崇敬之情,能否制作一些标语、横幅来表达这份情意。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金思宇介绍说,当时我们制作了许多标语,像“教育要改革”、“振兴中华,强国富民”、“解放思想理论先行”等。但这些好象都不足以表达我们北大人的思想,特别是还没有表达出对小平第三次复出后的支持和热爱。我记得当时曾提过“敬爱的小平,我们热爱您”等多条标语,但因字数多,话太长而放弃。生物系的几个同学在讨论中提出能不能用更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北大学生对小平的崇高敬意,表达人民群众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决拥护。有人提出,写“邓小平万岁”,但“万岁”两字立即被否定了,因为它与小平的风格不相符合。经过反复琢磨和推敲,大家终于想出“向邓小平同志致敬”和“邓小平同志你好”两个标语。大家认为,邓小平同志复出主持中央工作后拨乱反正,把中国的历史车轮从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转轨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功不可没,应当向这位三落三起的邓小平表达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最后,大家商定用最简练、最亲切、最醒目的四个字表达,于是把“邓小平同志你好”缩写为“小平你好”,并把其中的“你”改成“您”。
  那么,“小平您好”那条横幅究竟是由谁书写的呢?金思宇告诉记者,“这几个字最初由生物系的常生书写,但写得不太好,后来由和我一个宿舍的小书法家胡圣虎同学书写在了4张绿色大纸上,是用李禹的塑料床单做衬底,然后贴在了床单上,这样,横幅就大功告成了。”
  谈到这里,金思宇感慨地说,“当时用‘小平’这样的称呼是有风险的,因为对国家领导人的称谓是非常严肃的,没有人称‘小平同志’。所以我感觉到‘小平’和‘您好’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因为只有在亲朋好友或者是比较熟知的同事之间才直呼其名,而我们这样称小平好象有点不是太尊敬,而‘您好’就非常尊重。应该说‘小平您好’这句话表达了北大学生对小平同志的无限崇敬和朴素的情感,也生动地反映了领袖和人民之间那种心心相印、鱼水相亲的关系,真实地体现了亿万人民对小平同志那份独有的情愫。
 
“违规操作”的惊世之举
 
  追忆往事,金思宇颇为兴奋:游行那天,我们几个同学护着“小平您好”的横幅,亲身经历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1984年国庆节当天下午2时左右,我们就进入长安街沿线两旁待命了,快到建国门的时候,接到上级通知,每个游行方阵都要经过安全检查,所有自带的标语、横幅都要收走,游行时只能带规定的花束、花环以及所在学校的校名横幅。根据游行指挥部的要求,几乎所有的横幅、标语、书包等都必须交出去。但是,我们几个拿着“小平您好”横幅的同学多了个心眼,把横幅卷起来,外面绕着彩带和纸花,看上去就像一把高大的花束,就这样蒙混过关,把横幅带进了游行队伍。
  “说到这里,还有个插曲”,金思宇说,“游行方阵走到公安部门前的时候,领队接到通知,将原来的正步走改为自由行进,游行队伍不必像阅兵时那么严肃,要尽量体现团结、奋进、欢快的精神面貌。这下子,我们准备打横幅的同学们就更有信心了。快走到金水桥的时候,几个同学相互示意了一下,迅速打开横幅,只听呼啦一声,“小平您好”的横幅已经展示在了世人的面前,横幅在花团锦簇的游行队伍中分外显眼。这一突然的举动,使得很多摄影记者和电视摄像措手不及,等很多记者反应过来时,我们的游行队伍已经走过天安门,横幅也就收起来了,这前后也就持续了四、五分钟的时间。
  当横幅举起来的时候,我们离主席台非常近,当时最先发现横幅的是胡耀邦同志,我注意到他露出惊喜的神情,转身对小平同志说了什么,并用手指向我们的游行队伍,这时天安门城楼上的几位中央领导看了以后都会心地笑了,小平同志的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我们真是高兴极了!许多同学还不时地朝主席台招手、欢呼、雀跃。当时,因为横幅打得太突然了,许多记者措手不及,后来得知只有人民日报记者王东和中国青年报记者贺延光及时发现抓拍了这个场面,记录下了这个极其珍贵的历史瞬间。
  金思宇还谈到一个细节,当时,有人想冲进来制止这个未经批准就打出来的横幅,但被机敏的北大学生手拉手地拦住了,横幅周围的几十个北大学生簇拥着横幅前进,别人根本就挤不进我们的队伍里来,就这样完成了我们预定的任务。应当说,当时这个横幅虽然表达了北大学子对小平同志的崇高敬意和大学生朴素的感情,同时也显示了北大人的政治敏锐性,闪烁着北大精神,但这确实是违规操作。当时这条未经批准擅自打出的横幅会造成什么样后果,这谁都无法预料,就连北大团委的主要负责人朱善璐、彭兴业等虽然暗自高兴却着实为之捏了一把汗。但是,北大艺术团老师徐小平和北大团委的吴妙琳、吕林感到这是个新闻点,马上给人民日报写了新闻报道。尽管中央新闻媒体作了正面报道,但大家心里还是没底,没有人出来承认是谁的“杰作”,也没有人“告密”。北大校方对学生们的举动很理解,上级没有要求追查,校方也没有过问。后来,随着各大媒体的宣传报道,打横幅的行动和“小平您好”这句话的价值、意义逐步得到了肯定,这句最直白、最亲切的问候语被广为传播,成为小平同志和人民群众关系的最好写照。
 
始终不渝的精神支柱
 
  在采访中,金思宇指着他桌上的那张新闻照片:“前几天,我们国资委组织机关干部去国家博物馆参观《世纪伟人邓小平》大型图片展,一进展厅,正对着门口的照片就是这幅‘小平您好’的新闻照,看到那张照片,心一下子就飞回到从前,那时的情景都还历历在目。后来,在那张‘小平您好’的新闻图片前我又一次留下了身影”。
20年弹指一挥间,当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天之娇子如今已是人到中年,在各自的岗位成为骨干力量,还有几位当事人在国外深造和工作,现已成为专家学者,但那一段宝贵的经历已深深刻在每个人的心间,成为终身难忘的珍贵记忆,成为他们人生旅程和人生追求的信念和精神动力。
  1987年从北大毕业后,作为优秀学生干部的金思宇毅然放弃了留校、留京、出国等机会,响应中央军委号召到祖国边疆去,主动请缨赴广西前线部队锻炼,后被选调到总参工作,期间曾多次立功受奖,并多次获得科技成果奖。无论是在部队还是转业到团中央宣传部,无论在中央企业工委还是在国务院国资委,他都时刻坚持用小平同志的精神鼓励自己、鞭策自己;刻苦钻研业务、勤奋工作,并积极学习宣传邓小平理论,实践邓小平理论,积极主动地参与有关的各项重大活动。他主编和组织编写了《给你一双慧眼—— 邓小平理论与当代青年》、《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法规政策研究报告》等各类书籍37部,策划和组织了青年志愿者行动、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静乐项目、百色项目,也是《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大型图片展、《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大型交响音诗音乐会等活动的主要策划和具体组织者。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活动中,金思宇应邀参加了《世纪小平》的首发式、《小平您好》的影视沙龙等活动,并接受了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香港凤凰卫视、北京电视台等媒体的采访。他还有幸出席了由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小平你好”大型文艺晚会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大会。
  金思宇还介绍说:“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我作为‘内地和香港青少年基本法知识电视大赛’的指导有幸到香港去走了一趟,当时到处都还挂着英国米字旗。今年8月,我再次到香港的时候已经都换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和香港的紫荆花旗,亲眼目睹了香港这个国际大都市比以前更繁荣了,城市面貌和市民的精神面貌也都有了很大改变。小平同志生前曾经说过要到香港走一走看一看,这个愿望没有实现,成为永久的遗憾。我很幸运,能够亲眼看到回归前后的香港,能够亲眼目睹香港的巨大变化。两次赴港感慨良多,亲身感受到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讲到这里,金思宇感慨地说:“20年后的今天,想到小平同志为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作出的卓越贡献以及带来的幸福生活,我仍想再说一句‘小平您好’!”
 
 
金思宇小资料
 
  金思宇,男,1963年8月生,江苏常熟市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央党校和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双硕士研究生,教授,高级研究员,资深媒体策划、企业文化专家、企业管理资深顾问。现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宣传工作局(党委宣传部)宣传处处长。兼任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特邀研究员。被聘为新加坡华新世纪企业管理研究院客座教授、东方经略企业文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北京唐英经济管理研究院高级教授、上海德村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联合会“中国企业文化课题组”专家委员会及“中国企业文化优秀奖”评审委员会特邀专家、北京环亚经纬企业文化研究院、中国企业文化全国理事会高级顾问、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CI中心高级顾问、知行健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高级顾问等。
  主要论文、论著:主编或参编出版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法规政策研究报告》、《公司薪酬制度概论》、《股票期权实证研究》、《美国企业的股票期权计划》、《塑造企业所有权文化》、《中国企业文化形象大典》(第一部)、《企业文化教程》、《松下:先造人再造物》等37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