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滩上的“骆驼刺”
——写于大港油田路桥安敦项目竣工的日子
 
    “扎根于孤寂的心源,将孤影定格于荒海;只要苍天给滴雨水,就会长得蓬蓬勃勃!”我没有见过骆驼刺,但是很早,我从著名作家流沙河先生的书中就知道了骆驼刺,知道了那种矮矮的、艰难的生长在大漠深处,顽强地展现着悲壮而美丽的生命的骆驼刺!
    今天,大港油田路桥公司承揽的安敦项目全面竣工时,从电话中听到千里之外那劈劈啪啪的鞭炮声和人们的欢呼声时,一种久违的感动充溢胸中,这使我想起那里最常见又最不起眼的植物——骆驼刺,长得随随便便,漫不经心,却给那荒芜的戈壁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安敦公路改建工程项目位于甘肃敦煌境内,是西(宁)库(尔勒)公路在甘肃省境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西接举世闻名的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东连安西榆林窟、锁阳城,是甘肃省境内重要的旅游路线和经济通道。大港油田路桥公司于2005年承揽了安敦项目路面工程第三合同段长35.5公里路面施工。
    2005年春,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大港油田路桥公司的”将士”已踏上了西去的列车。沿着古丝绸之路西行,传说中的风吹草低见牛羊、已是远古的神话,而今的娄兰,已不见水榭庭台。有的只是一望无边的灰茫茫的戈壁滩和一簇簇干枯的骆驼刺,刚下车,呼啸的寒风裹着沙尘扑面袭来。人们的心灵立刻被一种苍凉紧紧地包裹着。
 
“地窝棚”的“现代人”
    初来乍到,人们对敦煌那些闻名天下的古迹和瑰丽的传说的好奇,立刻被风沙弥漫、凋僻荒凉的峥嵘景象冲刷得一干二净,没水没电没房子,一切就象盘古开天一样,需要从零开始。
   “没房子,建!我们筑路工人本来就是建筑工人的同行”。话虽这么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家就地取材,在戈壁滩上建了比偏远山村的土坯房还简陋的地窝子,从屋里可以清晰的看到房顶的林木,时而会有砂土落到床上。遇上下雨,屋内就摆满了脸盆,厚厚的塑料布遮在床上,屋内的湿气霉味还是需要好长时间才能散去。尽管地窝子是“地下建筑”,但沙尘暴发作时,屋内还是尘土弥漫,为阻止沙尘钻进嘴里,有人戴上口罩,有人把湿毛巾敷在脸上,但从没有人去抱怨什么。
“没有水吃,到几公里外的红柳泉去拉!”为了节约水,一贯爱干净的路桥人还是把换下的脏衣服攒上一大堆才拿到红柳泉去洗,洗澡简直就是奢望。后来,大家想方设法与当地联系,从十几公里外的乡镇接了高压线,安装了变压器,铺设了线路;还在营地附近打了一口井,修建了水池、浴室,水电问题终于解决了。
    电视没有信号,网络无法接通,手机作为唯一的联系方式,还要从地窝子爬出来上到高处,才有信号,且时断时续,没关系,想家了,就出来与远方的亲人和朋友聊聊,来自油城的“现代人”过着艰苦而乐观的“土著生活”。

“大市场”的“ 小女人”
    由于路程遥远,加上任务紧,施工人员一般都是年初走,年底回,一年有八、九个月在野外工作。奔波于风沙漫漫的大漠戈壁,远离家乡和亲人,但人们看到的路桥人始终是一张微笑的脸和一个干劲十足的背影。
    路又在何方?何时才算终了?对于路桥人来说,一个工程竣工了,就意味着新的工程启动,大家往往是刚从这个项目回来,又会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项目。家,对于路桥人而言,只是心灵的一个归宿,四方征战的一个驿站。
    在别人看来,女同志可能会成为施工的负担,但在安敦项目,9名女同志几乎撑起了小半边天:材料员、测量员、试验员、压路机操作手等,她们均克服了诸多不便,用乐观的心态和宽广的胸怀,在戈壁滩上展现了女性特有的风采。工地最瘦小的姑娘葛晓英不仅负责各种材料的提供,而且天天带着油罐车往返工地给各种机械设备加油;女大学生许慧鹏,刚刚毕业就来到了西部,扛着沉甸甸的测量仪器,每天徒步几公里;女试验员除了整理所有的试验资料,与监理沟通外,还要不断往返工地,进行现场试验检测.
    压路机操作手何新雯,孩子已上中学了,丈夫在钻井队工作,也是常年在外,孩子处于中学的关键阶段,她却只能托姐姐照顾孩子。想孩子了,就拿出照片看看,她怕给孩子打电话,尽管有千言万语和太多的叮咛,但她又怕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愧疚。
    去年9月,何新雯80多岁的父亲突然患病住院,需要手术。当时她的丈夫也在野外,家里的电话焦急的催促她赶紧回去。但当时正值油面施工的高峰,工地压路机操作手十分紧张。她想,“如果我真的走了,工作谁能干?紧要关头我不能……。”尽管家里一个又一个电话的催她回去,但她还是流着泪解释项目施工的紧张,嘱咐家人照顾好父亲,并留了下来。事后她说,“幸亏我父亲好了,否则,将是我心中永久的痛。”
    “我们连续奋战了近30个小时,上面层正式合拢了,安敦项目终于竣工啦。” 5月13日晚8时,工地打来电话,喜讯传来,已从工地回到机关的女大学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泪流满面。作为一名在安墩项目摸爬滚打了一年的女大学生,沙尘暴发作后弄得满床厚厚的砂土时,她没有哭;蚊虫叮咬,长了一身疼痒难耐的疙瘩,她没有哭;半夜高烧,生病输液的时候,她没有哭;而今,却为了一个竣工的喜讯、一个遥远的电波而痛哭流涕。这是激动的泪水,是成功后喜悦的泪水。是对前线员工的祝贺,是对安敦项目竣工的喝彩!
    这就是路桥“大市场”的“小女人”,尽管戈壁滩上的风吹日晒,使她们原本白皙的皮肤变得黝黑,但她们却如骆驼刺一般,为戈壁滩上增添了些许妩媚的绿意和生机!


“安敦路”的“赶路人”
    随着施工的不断开展,职工慢慢适应了戈壁滩的环境,熟悉了各项施工工序。水稳基层施工期间,由于采取两班倒,24小时施工,施工速度迅速提高,进度明显加快。去年8月,曾连续7天突破基层施工14公里。业主到了施工现场,简直不敢相信,不停地问:“你们是怎么干出来的?”进度和质量的双重保证,使得路桥公司在业主组织的检查中,从全线10家施工单位脱颖而出,名列第一,并争得流动红旗。相邻的标段、当地的施工单位也都纷纷前往路桥公司施工现场学习。
    今年4月,上面层的施工需要每天坚持工作十几个小时,上面层摊铺突飞猛进,在沥青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摊铺速度达到了3公里/日。好事多磨,就在仅剩3.65公里的关键时刻,赶上了阴雨天气和当地老乡的阻拦,施工无法正常进行。看着眼前的目标,大家心急如焚。直至5月12日下午 2点半,施工才得以恢复。倒记时中的施工,大家是分秒必争,日夜兼程。晚上气温低,就裹着军大衣,没有大衣的就多穿几件厚外套。施工现场热火朝天,营地灯火通明。试验室人员紧盯沥拌站,确保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合格;后勤忙着给工作人员做夜宵,及时送饭送水;维修组紧盯现场,做好随时维修设备故障的准备。截止13日晚8点,经过近30个小时的奋战,安敦项目上面层终于合拢,标志着自2005年3月进场,历时14个月的安敦项目全面竣工,征战戈壁滩的日子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再回首,多少艰辛,多少磨难,都化为戈壁滩上蔓延的银带。段志德——这位远在山东济宁施工的路桥人,得知自己曾经参战的安敦项目全面竣工时,即兴作诗《欣闻安敦公路竣工》:“地窝棚  土坯房 天做帐 地为床 红柳泉边的豪饮 月牙泉畔的畅想 都化为一杯浓浓的美酒……曾为戈壁荒漠那骆驼刺感动,曾为西部高原那广袤感动,曾为莫高窟那千年瑰宝感动,曾为鸣沙山月牙泉的神奇感动,但最为感动的是志气高昂,雄风飘荡的路桥男儿的精神……”  
    大港路桥人,不就是那创造奇迹的骆驼刺么?那种在干旱少雨的戈壁滩上,任风吹雨打,高温曝晒,依然用顽强的生命力演绎着一个又一个轮回,经历发芽、成长、枯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命?是他们用顽强不屈的精神战风沙,斗寒暑,闯了一关又一关,用他们的刚毅与坚强铺筑了安敦公路——一条承载西部繁荣和文明的路。

(作者:
汪亚萍 齐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