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魔力”

文化的“魔力”
——煤化工公司文化管理项目建设掠影
    
    鲜花斗艳需滋润,硕果飘香在耕耘。金秋时节,我们走进煤化工公司,扑面而来是一股浓浓的“学习风”、“上进风”。

    在这里,每个部门都悬挂着一块团队精神牌子,员工一些工作难题、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可以通过“团体学习”寻求解决之道。全厂800余名职工每年可以“消化”3000多本不同类型的好书,每名员工都在为自己的“个人愿景”、“人生格言”努力提升自己、改变自己。 
这就是该公司实施“文化管理进车间、进处室”项目建设取得的功效。在这里,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文化的巨大“魔力”。

悟出管理提升之道
    
    近年来化肥业进入低谷期。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形势,如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摆在煤化工公司领导班子面前。他们提出了“两手抓”发展思路:一手抓技术改造,一手抓管理提升。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实现管理提升,仅靠刚性的制度约束是不够的,必须有一个文化软实力作支撑,提升员工素质是关键。企业管理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上升到文化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他们在构建兰花文化子系统方面作了一个大胆尝试。

    2009年初,煤化工公司党委经过反复酝酿,决定把文化管理项目建设作为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多次召集干部职工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形成了文化管理进车间、进处室项目建设创意。项目设计时本着三个原则:一是符合企业实际。根据企业文化现状,包涵提升、先进、管用、有效几个元素符号;二是符合员工需求,根据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以及现代企业和学习型组织对员工素质的要求,让员工有兴趣、有能力来做。三是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开始先选几个员工感兴趣、易接受、易操作的项目开展。

    经过反复论证,同年5月,正式推出了文化管理进车间、进处室项目建设,先行开展了团队精神塑造、团体学习、自我超越、提炼践行人生格言、读书习炼五个项目。出台了《文化管理进车间、进处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专门召开了班组长以上干部的文化管理项目建设启动大会,设计制作了专门的文化管理项目建设笔记本,下发了案例示范文稿,并根据项目进展情况适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探讨、纠偏。同时建立了激励约束机制,制定了考核细则,每月一考核,与部门的专业管理考核及部门负责人的收入挂钩,做的好的及时表扬,不好的处罚,使项目推进有了刚性约束。
 
炼出凝心聚力之魂
 
    在煤化工公司每个车间、处室的显眼位置都悬挂着一块团队精神牌子,上面刻写着本部门的团队精神及践行团队精神的措施,这是他们开展团队精神塑造项目的一个成果。

    该厂下辖32个车间、处室,在多年的工作中都有各自潜在的团队文化,这种文化因为没有总结提炼,在员工中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导向。对此,他们要求各部门组织员工共同提炼本部门的团队精神,提炼过程中本着两个原则,一是在部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并达到员工认同的。二是有凝心聚力、鼓舞向上作用的。公司党委还深入到各个处室、车间指导帮助他们共同提炼。经过大半年的提炼,2009年公司32个部门都提炼出富有个性的团队精神,并制定了塑造团队精神的具体措施。比如,财务处的团队精神是“我们都是优秀的”,塑造措施为:“讲诚信,明礼仪,重品行,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每个人都要成为业务能手,工作不出丝毫差错”等。机修车间以退伍军人居多,他们提炼出“彰显军人本色”的团队精神。给排水车间负责全厂的水系统,他们提炼的团队精神为“众人划浆开大船”。同时,他们要求各部门每季度至少编写2篇体现团队精神的故事,利用简报、内网等媒介进行宣传,通过理念故事化、故事理念化,让团队精神扎根员工内心深处。通过团队精神的塑造,极大增强了员工的大局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团队更加精诚团结、目标一致,各项工作从而得到了有效执行,展示出全新的精神风貌。
 
寻出问题解决之门
 
    “标准化巡检要讲究方法,特别是对转动设备,应采用望、闻、摸、听来确认设备运转状况”、“标准化巡检不只是单一的巡检设备,还应把公用设施、消防器材等列为巡检对象”、“遇到带病运行的设备必须加强巡检频率”,在热电车间的学习室里,化工四班的员工围座在一起就如何做好标准化巡检畅所欲言,在这里没有争辩,每位同志的发言都不会被别人打断,每位员工包括班长都在认真地倾听同事们的看法,并不时的将同事的观点记在笔记本上。这是热电车间化工四班组织的一次团体学习。

    团体学习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一项集体修炼。大家可以根据工作、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或难题,围绕一个主题,通过深度汇谈和讨论方式,人人都能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意见,自由交换看法,以多样化观点探讨、研究问题,成员之间敞开内心世界,真诚地倾听和接纳其他成员,在相互接受与倾吐的过程中获取有用的知识,使团队学习能力得以提升。他们组织的团体学习以车间、处室为单位开展,车间以管理团队和班组为最小的学习单元,每月组织一次,各部门负责人、班组长在团体学习中扮演的不是领导、主持角色,而是一名“辅导员”,担当着“疏渠活水”的职能。

    该厂经过一段时间的纠偏、引导,目前,各个单元的团体学习逐步走上正规,学习质量不断提升,学习主题也朝着让员工感兴趣,对工作、学习、生活有帮助的方向发展。比如,“读书求知的取舍之道”、“班组的能量如何释放”、“遇到突发事故如何处理”、“如何营造幸福美满的家庭”等等。团体学习项目的开展,一些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生活学习中的困惑通过众人的智慧得到了有效解决,给员工架起了一道学习沟通的桥梁,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挖出积极向上之力

 
    每名员工都有一个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愿景,但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多数人认为自己没能力或不够资格实现自己真正在乎的事,存在走一步看一步的思维,实现“愿景”缺乏科学的计划性。为此,他们借鉴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中的一项修炼特意设计了自我超越这个项目,引导每名员工建立起自己的个人愿景,要求愿景要看得见、摸得着、可评估,要求每名员工都要为实现愿景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每年围绕个人愿景,写出自我现状评价,认清自我与实现愿景还存在哪些差距和问题,并制定出年度阶段性目标及行之有效的措施。这样,在员工的脑子里就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人生路线图”,“我想当班长”、“成为工艺工程师”、“在兰花集团书法比赛中获奖”等等,五花八门。公司通过制定政策,创造环境,搭建平台,千方百计为员工实现愿景创造条件,这样员工按着自己真心想要的“愿景”,自加压力一步一步去追求、去实现。目前,一部分员工的“小愿景”经过努力已经实现。
 
拓出精神动力之源
 
    一句好的格言能够时刻激励人生取得进步,影响并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翻开净化车间员工王政庭的笔记本,看到这样一句人生格言:“能力在于学习和实践”,下面写了三条很实用的践行措施。与其本人交谈了解到,王政庭对他的人生格言是深有体悟的。过去他过分依赖师傅工作,当师傅调走时,心里就有一种“本领恐慌”。在一次停车过程中,由于不熟悉装置,未及时开启放空,几乎造成事故。于是,他就把“能力在于学习和实践”作为他的人生格言,工作中有意识的历练自己,他的专业技能不断在提高,成为了一名业务骨干。

    该厂开展“提炼践行人生格言”活动,旨在为每名员工找到一个选位端正、积极向上、简洁实用的行为坐标。要求每个员工结合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成长经历提炼出自己的人生格言,并制定出具体的践行措施。员工提炼的格言个个都很有见地,比如:“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抱怨命运不如改变命运”、“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等等,句句闪烁着人生哲理。同时,要求每个员工每年编写一个小故事来印证自己的人生格言,将格言故事化,公司选择好的格言故事利用简报、内网进行登载。此项目的开展对塑造员工高尚人格、实现员工自身价值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修出提升品位之美
 
    在煤化工公司可以感受到一股“读书热”,这也是他们开展读书习炼活动取得的成效。

    企业快速发展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作支撑,开展读书习炼活动是创建学习型企业、提升员工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他们要求员工每季度选读一本书籍,通读、精读,写下读书笔记,并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和人生体验写出心得体会。每读完一本书后,根据获得的学习成果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习练计划。公司建设有藏书4000余册的职工书屋,为员工创造了良好的硬件环境。读书学习的硬性规定,目的是让员工养成读书习惯,逐步形成读书自觉。

    经过近两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文化管理项目的功效已经显现,逐渐被员工认可和接受,全厂上下形成了浓浓的学习氛围,团队意识明显增强,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热情高涨。该厂党委书记张立富表示,他们将在巩固和完善五个项目的同时,适时增加项目,不断扩大文化管理的广度和深度,让文化管理在煤化工公司生根、发芽、结果。


记者 李景中  通讯员 成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