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荒”心莫慌

 

“气荒”心莫慌


   目前,我国多地出现天然气“气荒” ,在寒潮袭击下,中国从北到南部分城市天然气供应吃紧。有人担忧,这次严重的“气荒”仅仅是极端天气下的偶然事件,还是有其产生的必然性?日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正式回应说,部分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的根本原因是天然气供需失衡。天然气需求激增,而供应仍然存在差距。特别是今年冬天来得早,雪比往年大,供需矛盾日渐突出。 

    本世纪以来,我国天然气市场进入大规模发展时期,天然气消费量以年均16%以上的速度增长。2008 年天然气消费量 807 亿立方米,是 2000 年的 3 倍多,与当年国内产量相比,供应缺口近 50 亿立方米,我国已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
    
     此外,“气荒”也暴露出我国调峰设施建设与天然气市场的快速开发相比,相对滞后。怎么办?首先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11 月 25 日上午,涩宁兰复线工程涩北至西宁段正式通气点火,每天向青海省西宁市输送天然气360万立方米。专家称,这条管线的通气投产,将有效缓解目前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面临的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作为管道施工的主力军,管道局在全国骨干输气管网建设中的作用非同小可。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为了民生,管道局也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输气管道建设的主要工作量。事实上,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管道局也尽可能地发挥其专业技术优势,快速、优质地搞好输气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因为拥有完整的管道建设产业链,管道局的投产运行队伍一直在摩拳擦掌,主动快速地做好新建输气管道的投产试运工作;维抢修队伍也在严阵以待,确保管道一旦发生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在最短的时间内抢修设施,保障供气。
其次,笔者建议输气运营商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开足“马力”,全力保证供气;在管网保持满负荷运行的情况下,输气企业要优先保证人民生活用气,工业用户要顾全大局,尽量不与百姓争“气”。相比较而言,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是大事,是大局,关乎社会稳定。

    第三,笔者也呼吁包括普通群众在内的天然气用户要厉行节约,减少浪费。虽然天然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但它也毕竟是不可再生资源,所以还是要省着用。

   “气荒”心莫慌,相信有国家的宏观调控,有各相关企业的顾全大局,有社会各有关部门及群众的协调联动,这个问题一定会得到有效解决的。 

作者:张新武

作者简介

张新武,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于1997年底来到了《石油管道报》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