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那画儿·那油井

 

那人·那画儿·那油井
——采油一厂任北工区边零井员工郭学兵记事

人物简介:
  郭学兵,41岁,采油一厂任北工区员工。1986年毕业于华北石油技工学校采油专业,1997年3月开始承包维护边零井,11年中先后承包维护边零井5口。由于工作仔细认真,他承包维护的油井没有发生过任何责任事故;为排解寂寞,业余时间他自学漫画创作,11年间画出近万幅形象生动的、描写井站工作和生活的漫画作品;他还跟着录音机自学了初级日语和许国璋英语,用执著和快乐书写着新时代石油工人的生活。
 
■ 相伴油井11年
 
    郭学兵的父亲是转战大庆、江汉、四川和华北等油田的老石油。学兵从小立志当一名和父亲一样的石油工人。1983年怀揣着这个梦想迈进了华北石油技工学校。3年的学习结束后,他走上了采油工作岗位。
 
   郭学兵从走上采油工岗位那天起就深深地爱上了它,几年的工作磨炼,很快成长为采油一厂一名优秀员工。
 
  1997年3月,工区领导安排郭学兵承包维护离家30多公里的西柳区块高20边零井。从那时开始,郭学兵这一承包维护就是11个年头,高46井、雁61井、63井和任846井都曾留下他执著的脚步和孤寂的身影。11年中,他回家的次数加在一起也不到100次。
  
  “11年,4000多个日夜,你不寂寞吗?”
 “习惯了,没有油井声音相伴,我的觉都睡不踏实。”
 “看守维护之外,业余时间怎么打发?”
 “看书、学习、记漫画‘日记’。”
 
  郭学兵说:“工作虽说单调繁琐,采油工的工作性质就是这样。时间长了,也感觉不到有多么辛苦,那些在一线钻井作业的员工不也都是这样吗?”
 
  郭学兵说,今天是正月初八,昨天妻子和女儿刚从老家过春节回来,一会儿要到站上来看他。说到此,学兵洋溢着一脸的幸福。
  
     上午10时多,学兵的妻子王娟和女儿一起骑着电动车来到了离家8公里外的任846井,车筐里装满了糖果、水果和学兵爱吃的东西。女儿娇甜地一声“爸爸”,妻子温馨地一句“你还好吗”,可能是由于我们在场采访,郭学兵还不好意思起来,摘下手套一会儿摸摸自己的头发,一会儿抠抠自己的耳朵……

  “你们回来了?爸爸妈妈(岳父母)都好吧?”
  “爸爸,俺姥姥、姥爷身体很好。这些好吃的都是从老家带来的。”
  “哎哟,看你这头发脏的,多长时间不洗了?”王娟说。
  学兵看了一眼妻子说:“节日期间很关键,这里离村庄近,放炮的多,哪能离得开啊!”
  “三十晚上吃的啥?”王娟关切地问。
  “厂领导和任北工区领导都来慰问我了,还送来了饺子。”
  聊着天儿的工夫,一家3口走进了列车房内。王娟放下手里的东西,打开水龙头洗了洗手就系上了围裙,洗菜摆盘儿地忙活起来。边切菜边说:“学兵,这些都是你喜欢吃的菜,电视上说今年兴吃‘年午饭’,今儿个咱们补上。”
  妻子忙活着,郭学兵从床上拿起画夹对着妻子画起了速写,三勾勒两勾勒,妻子做饭的样子就跃然纸上。女儿给郭学兵嘴里塞了块儿糖,高兴地喊着:“爸爸画得太像了,一会儿也给我画一张。”
  “好,今天爸爸给你画张漂亮的。”
  “到院儿里去画,我后面一定要有抽油机。”
  “行!”
  郭学兵给女儿的画儿刚画毕,王娟便喊开饭了。面对几盘儿可口的饭菜,郭学兵先让妻子和女儿吃,他又端着画夹“记录”下这幸福温馨的一刻。
  王娟手捧画册说:“画漫画可是他最大的业余爱好,闲暇时看一看这些画儿,总能想起他11年来的工作和生活。”当她翻看到一组题为《我的看井生活》漫画时,眼圈儿里浸满了泪花……
  
                        ■用漫画写真生活
 
  《我的看井生活》这组漫画,记录的是2004年夏天在雁63井工作时的生活场景。
  雁63井地处偏僻,通往油井的土路坑洼不平,每天的生活用水全靠自己用人力三轮车到附近农村去拉。那年夏天华北平原雨水多,8月份连续下了几天的雨,积水断了郭学兵通往外面的路。八九天内,他渴了就喝雨水,粮食不多就匀和着吃。王娟说:“10天后,等我到那里看他时,整个人瘦了一圈儿。”
 
   在郭学兵的画册中有这样一幅漫画:一群人手持砖头、棍棒威胁着一位守护油井的石油人。郭学兵说,这是2005年发生在任846井的一幕。
    
     这口井地处任丘市三杰村,那年,郭学兵刚到这里不久,几个村民就要求从井站接电用,软磨硬抗半天郭学兵就是没答应,最后这几个人恶狠狠地甩下“你等着”三个字离开了。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那几个人纠集了一帮村民手持棍棒闯进了任846井院内,声称如果不答应接电,今天就将他摆平在这里。面对要挟,郭学兵说:“电是国家的,你们不能乱接。你们可知道打人是犯法的。你们如果胡作非为,法律决不会饶恕你们。”
  这些村民听了郭学兵义正严词的警告,便灰溜溜地离开了井站。
  
   “哪些画儿能代表你最高兴的心情?”
  学兵快速翻开画册说:“这几幅罐车拉油的。”
  他说,每当看着黑褐色的液体流进罐车的那一刻,内心有种收获的喜悦。他说自己11年来都是在这种喜悦的伴随下一天天过来的,咱采油工人图得就是这个。  
  
■学外语是工作需要
 
  “听说你还自学了日、英两门儿外语。工作上用得着吗?”
 
   听到我们的问话,郭学兵激动地清了清嗓音,向我们讲述了5年前的一段故事。
 
  2003年,他承包维护雁63井期间,一天,管理局科技处工作人员带着两个推销电机节能器的日本人来到井上,那两个日本人上来就与学兵叽哩哇啦地说话,可他一句也没听懂。一旁的翻译说,他们在向你了解油井情况。通过翻译,郭学兵简洁明了地向他们作了介绍。
  
   晚上郭学兵躺在床上便寻思着,没想到自己看守的小井站还能来外国人,再想想今天自己不会说外语的表现,是不是给咱中国石油工人丢脸了啊?一晚上辗转反侧地也没有休息好。天刚放亮,他就打电话让妻子到井上来看着,自己骑车去商店买来了录音机和日语磁带。回来后就一板一眼地跟着学起了日语。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的时间,郭学兵硬是自学完了初级日语。郭学兵一脸严肃地说,自己就是想做出个样子让那些老外看看咱中国石油工人是什么样儿。
  
  从那以后,郭学兵还向妻子保证,不仅能够说日语,还下决心学好英语。于是,他又到商店买来一堆《许国璋英语》磁带和厚厚的4本英语书。工作之余,他用蚂蚁啃骨头的劲头儿,一句一句地听,一点一点地记,一堆录音带听完了,4本英语书也翻得变厚了……几年中郭学兵的大脑“机芯”中又多了条英语内存。  
 
■立志终身以油井为伴
 
   “将来打算怎么着?有什么想法吗?”
   
     郭学兵说:“从参加工作那天起,就确定了终身以油为伴的决心,我的事业在油井上。”
   
     在这些年的油井维护中,学兵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工作经验。用他的话说,这油井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它什么时候高兴,什么时候发脾气,什么时候该“教育”了,什么样的状态“生病”了,所有这些郭学兵做到了如指掌。
   
     2002年,在他承包维护高46井时,正值严冬时节。11月的一天,妻子王娟到井站看望他,做饭、洗衣、搞卫生,忙活完后已到了晚上。此时,天空中飞飞扬扬地飘起了雪花儿。由于天色已晚,加上雪越下越大,王娟那天就住在了井站上。
  
    在承包维护这口井之前,郭学兵就听说一到冬季这口井容易结蜡。大雪天,气温低,为防止事故发生,那天晚上学兵连衣服也没敢脱,一次次地到油井旁转悠着进行查看,生怕发生点儿什么问题影响生产。
    
    夜间两点多,他和衣靠在床上刚闭眼休息,突然听到外面抽油机的声音不对,郭学兵拿着手电筒迅速向油井走去,到跟前一看,发现电机皮带断了。他赶紧叫醒妻子帮他用手电照明,两人顶着大雪,在油井上爬上爬下地折腾了几个小时,终于将皮带换好了。看着平稳运行的抽油机,两人跺跺冻僵的脚、搓搓冰凉的手,会心地笑了。
   
   郭学兵手捧画集向我们讲述着一段段他与油井的故
事,从漫画上,从故事中,让我们读懂了一个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石油人。
 

作者简介

王福运,现任华北石油报记者。自2003年6月到报社工作以来,视新闻事业为生命,积极主动地深入油田生产一线和油田矿区采访,捕捉为油田开发和建设具有影响力的人和事,用激情和热情为油田企业发展鼓与吹,由他采写的多篇新闻稿件在《华北石油报》、《中国石油报》、《中国石油摄影报》、《河北工人报》、《河北法制报》等报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