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炊烟升起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今冬的雪一场挨一场,尽管格外的多,城里是存不住的,寻一个白皑皑的梦,唯有到乡村捡拾。
    驱车出城,走进夏村,时值中午,整齐的街巷,路旁矗立着太阳能街灯,地面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冰雪,一串串蜿蜒的脚印一溜烟的直走到农家的大门口,空气中弥漫着晶莹剔透的清新气息,偶然飘来一股农家饭菜的朴实香味,却不见人家屋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真个是“一夜北风紧,开门雪满山。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咦,以前“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的景象哪里去了?原来呀,这个村的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可再生能源。随便走进一家农户,浴室的屋顶上装有太阳能热水器,厨房的炊事台上使用着沼气灶。打开点火开关,沼气的火苗呼呼直往上窜,火势冲的烧开一壶水只需要12分钟,比天燃气节约3分钟,省时省钱的清洁能源让老百姓感到了实惠。从农家的院落出来,路旁大田的红果从积雪中露出火红的脸,招摇着让人想去采摘;梨花点儿的斑鸠三五成群地扑楞着翅膀弧旋着踩上大树的枝头;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听着脚下的积雪发出滋嘎滋嘎的声音,真像是听着一首快乐的小调在水墨画儿中行走。一路前行,走进夏村的千亩蔬菜大棚,粉红硬实的西红柿、抢人眼球的五彩椒、嫩绿丰润的西葫芦扑面而来,这些都是沼渣堆肥的功效,生产的蔬菜口感好成本低,省时省钱的清洁能源真是让老百姓受益匪浅。这些都要归功于夏村的沼气站。采用托管运营机制和企业运行模式的夏村沼气站,2010年10月投入使用后日产气量3 000立方米,     工艺水平和建设规模目前是北京市房山区最高的一座沼气站。它对农业废弃物如养殖场的畜禽粪便进行循环利用,产生的沼气联片集中入户使用,沼渣堆肥进入蔬菜大棚生产,开辟了农业废弃物的多种利用途径,这种以可再生能源为纽带的循环利用模式缓解了人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可再生能源的无处不在让“农村亮起来了”“农户暖起来了”“农业资源循环起来了”,促进了农村节能减排和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北京,象夏村这样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的地方还有许多,像大兴的留民营村、顺义北郎中、房山窦店、平谷西柏店、朝阳蟹岛、巨山农场和德青源等,都采用典型循环农业模式,形成了循环发展的有机链条,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农村能源工程的顺利实施,有效地减少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的排放。据不完全估算,现北京市农村可再生能源工程设施形成年节约与开发标煤50万吨的能力,年可减排年减排二氧化碳133万吨,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可吸入颗粒物1.89万吨,为改善首都大气质量、促进“绿色北京”建设贡献了作用。今后,北京会进一步加大对已有农村能源工程设施的管理维护力度,并将农村能源由生活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快实施农村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作者简介

白文军,西北农业大学兽医专业,北京师范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硕研进修,副编审。曾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文章40篇,出版诗集一本,编辑类图书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