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产之路

  这是一个初秋的午后,肆虐的“秋老虎”让银川平原沉浸在蒸笼一样的闷热里。8月12日,笔者驱车穿过长长的北京路,远远地看到贺兰山雄姿巍峨,沿着阅海公园一路向北行进3公里,就到了英力特冶金制品公司所在地芦花台乡桐庄村。
  远远地看到,长满芦苇的湖面上倒映着高高的厂房,经过30多年的风雨洗礼,冶金制品公司冶炼车间的厂房看起来已有些陈旧。这个年产1.2万吨碳化硅的企业,还在履行着它最后的使命。按照英力特集团的决定,今年年底将要关停这套装置。

一个“明星企业”最后的170天
  今年初,英力特集团作出决定,将于今年12月31日正式关停英力特冶金制品公司年产1.2万吨碳化硅的生产装置,意味着这个曾经的“明星企业”将迎来最后的170多天。
  英力特冶金制品公司的前身是银川机砖厂,1958年建厂,1988年在原机砖厂的基础上改建为银川碳化硅厂,最初的设计产能是8000吨/年,后因经营不善,1996年陷入困局,倒闭破产。
  据原银川碳化硅厂老职工储方杰回忆,1996年碳化硅厂倒闭后,厂里每月只给员工发放200多元的生活费,职工四散分流自谋出路,直到2000年英力特进入,投资1100万元进行技改,银川碳化硅厂更名为宁夏英力特冶金制品有限公司,厂子又重新运转起来。
  冶金制品公司成立以来,由于技改显效,经营得力,每年都有盈利,截止今年7月,近11年来,公司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380余万元,累计上缴税费2837余万元。公司先后荣获银川市A级纳税信用单位、银川市西夏区30强纳税企业、银川市小巨人企业等荣誉称号。
  现在冶金制品公司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黄春雷说,公司在碳化硅市场拼搏了11年,开拓出了属于自己的市场,在行业里已占有一席之地,备受同行尊重。但是,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提前关停,毋庸置疑。
黄春雷是冶金制品公司第四任负责人,他说,离最后的关停期限还有170多天,目前公司上下面临五项任务:一是保证安全生产到停产期;二是保证人员稳定和全年目标任务完成;三是保证资金安全和资产不流失;四是抓好转产新项目的培训和生产准备前期工作;五是顺利进入宁东,转产水泥项目。

不让员工因企业原因而失业
  英力特集团总经理秦江玉曾在多个场合表态,英力特的员工不会因为企业关停转产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而失业。
这句话,为冶金制品公司117员工吃了一颗定心丸。
  英力特成立之初即涉足碳化硅行业,“英力特”牌碳化硅曾在业内享有盛誉,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冶金制品公司已经在市场上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之路,按理说,长期生存下去,不成问题。
  然而,随着产业升级和国家节能环保政策的进一步深入,产能较低的冶金行业已不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英力特毅然决然退出碳化硅行业。
  英力特冶金制品公司关停后,该公司的117名员工将转产宁东水泥项目。宁东水泥项目是年产100万吨电石渣制水泥项目,是一个环保支持、废物利用、节能清洁的项目,也是国家鼓励和支持的项目。
  从碳化硅到水泥,两个不同的行业,如何让员工们顺利转产,加强培训掌握新的技能,是唯一的办法。
冶金制品公司副总经理梁万军介绍说,为使曾从事冶金行业的员工能顺利适应水泥行业,公司于今年3月启动了内部培训工作,每月4次、每次3小时,历时1年,通过新型干法水泥知识、企业管理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使员工尽快熟悉和适应水泥项目的生产流程。
  公司冶炼车间主任胡少文说,培训工作启动以来,全厂职工热情很高,大家一边忙生产一边忙学习。他所在的车间部分员工文化程度较低,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每天下班后,他们一头钻进培训教室,大热天里吹着风扇反复观看老师授课的光碟,大家你追我赶,力争上游,如饥似渴地学习水泥生产的相关知识。

我们对转产新项目充满信心
  年底前关停。这个消息在冶金制品公司117名职工中不径而走,大家有猜测、有担忧,当然更多的是期待。
  8月9日下午4点,在冶金制品公司的倒班楼里,笔者遇到了正在接班的张强和户利平。
  张强说,我做冶炼车间的天车工已经10年了,这些年我感受到了公司对我们的关怀,外面的企业多次出高薪聘我去做天车工,都被我谢绝了,我看到的英力特,是一个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我们在这样的企业工作,心里非常踏实。
  户利平说,公司要关停了,我们从内心来说还是有很多不舍,但这是大局,我们要积极响应。他说,我去宁东参观过,那里现在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来我们到宁东去干水泥行业,我想那里的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应该都比现在要好的多,我对转产新的项目充满信心。
为了促使大家积极转变观念,黄春雷和班子成员曾不止一次地给员工们做思想工作,他对大家说,公司拥有一支坚韧不拔、任劳任怨的职工队伍,虽然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但是有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有遵守制度、勤于钻研的工作作风,有乐于助人、心怀大局的思想境界,也一定能在一个新的现代化工厂中发挥重要作用。
     事实证明,停产转产,冶金制品公司的领导和员工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在冶金制品公司采访期间,笔者巧遇前来宁夏做课题的河北工业大学材料系教授巩甘雷,他此前是河北唐山六方碳化硅厂总经理,也是英力特牌碳化硅最早的客户。
  巩甘雷说,他和英力特打交道七八年时间,留给他最深印象的不是英力特牌碳化硅,而是英力特人的真诚和执著。他说,他们对英力特碳化硅从最初的不认可到认可,到后来的所有产品入场免检,他曾对手下的人说,英力特生产的碳化硅,不用检测都是合格的,从他们营销人员的人品里,就可以找到答案。
巩甘雷意味深长地说,听说英力特碳化硅装置要停产了,他感到很遗憾,意味着行业里有少了一名优秀的伙伴,但是,英力特的企业管理人员品质卓越、坚韧不拔,转产什么行业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这样的团队在任何行业里都会成为佼佼者。
  采访结束时,火烧云鲜艳地漂浮在贺兰山山巅,触景生情,笔者想起了郭沫若在《凤凰涅槃》中的诗句:
  我们热诚,我们挚爱;我们欢乐,我们和谐。和谐便是你,和谐便是我,和谐便是他,和谐便是火。翱翔!翱翔!欢唱!欢唱!
  想到这些,笔者似乎已经看到,冶金制品公司正如那浴火凤凰,在转产的路上,一路欢唱、一路翱翔。  
作者:刘秉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