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坐下来谈谈——记第三次教学工作午餐会

 

  5月23日中午11点55分,体育学院的杨敏老师走进了世纪楼504会议室,她是第二个到来的人,早于她2分钟进来的是白象忠老师。

  12:10分之前,报名参加教学工作午餐会的老师、辅导员、学工处的老师、学生代表等19人陆陆续续都到了。这是第三次举办教学工作午餐会,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参加,教务处副处长李仕华不断跟大家说:“大家随意,不要拘束,我们边吃边聊。”大家自助取了盒饭,倒了杯水,就坐后,拿出笔记本、笔和筷子……

“让我们轻松点”
  “第一起午餐会我就开始关注了,形式特别新颖。”杨敏老师这次有时间就报名参加了第三次午餐会。为了让大家感觉更方便,盒饭和饮用水都是自取自拿,午餐会期间大家自由出入,这样的方式会让大家很随意也很轻松。
“我们还是以工作为主,但是为大家准备了简单的盒饭,第一是到了吃饭的点,占用的是大家吃饭的时间,其次是因为这样边吃边谈的方式更轻松、更随意。”教务处副处长李仕华向大家解释和说明午餐会。“教务处举办教学午餐会的目标很简单,希望以午餐会的形式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这种比较随意的方式和比较轻松的环境,就一个确定的主题讨论问题、分享经验、提出建议。
  李仕华的另一个职务是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他在午餐会开始前,对本次午餐会的目的和主题做了简短说明,这次午餐会的主题是“教师与学风”。第一个发言的是这次午餐会的主持人白象忠 ,白象忠讲完了,文法学院刘舸老师放下筷子,拿起笔和本开始说自己的想法……
  “这样比较随意的环境让大家觉得不拘束。”白象忠觉得这是教学午餐会的特点。大家陆续发言,谈观点、说看法、提建议、讲策略,发完言或者尚未发言的老师边吃边听,时而放下筷子拿起笔在本子上写上几句,吃完了饭的老师收拾了饭盒和垫在桌子上的报纸,给桌斗里的笔记本挪出地方。
杨敏说以后有机会还要多参加,讨论的主题明确内容非常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她感觉在这样的轻松的氛围里讨论这样有意义的问题非常难得。

“我们不发牢骚”
  “我们不发牢骚,”教务处处长傅万堂说,“这是我校教学工作交流的新形式、新平台,以这种形式,分主题组织交流活动,希望大家在关注教学、交流心得的同时,更要提出问题,集思广益,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和建议。”
  每一期午餐会都有一个主题,比如了第二期的主题是“如何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果”,大家讨论问题针对的就是教学任务及监考任务的安排、简化办事流程、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组织、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及对外交流等方面的问题。
  这一期的主题是“教师与学风”。刘舸老师认为我们要辩证地认识高校所处的时代和大背景,比如学生作弊问题,我们要反思是不是我们的考核方式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学生学风问题不是独立存在的,学习和生活是一体的。”杨敏老师认为,一个学生的生活态度也决定了学习态度,学风问题也不是个别院校的问题,而是高校的普遍问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本身就是学风的一部分,而教师如何平衡自己的科研和教学决定了他在教学上的投入程度,而杨老师感觉到燕大现在越来愈对教学的重视,“我觉得非常好”。
  “我是做当前的时代特点决定了今天的大学生已经不同于十年前。”文法学院的金宏妍老师认为,知识的获取太容易了,哈佛的精品课在网上免费看,线下的课堂用传统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就面对新的挑战,比如学生上课吃早餐、迟到和玩手机的问题就比较突出。“我想我们更多的还要从自身找原因,来努力解决这些问题。”金宏妍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老师要求迟到的学生要在课间表演一个节目,唱一首歌就行,与记名字、罚站比起来,这更能让学生表达出对于其他迟到的歉意,避免了学生迟到的同时也避免了学生反感。关于学生玩手机的问题,香港大学的老师就想了一个方法,把手机及其上网功能运用到课堂中去,比如讲课时要求学生用手机来查询一个知识点来进行回答问题,很巧妙地解决了学生玩手机游戏的问题。在金宏妍看来,“手机本身只是一个工具,是工具就无所谓好坏,就看怎样合理利用,我们的老师就需要开发出更多的运用手机的教学方法,没准儿哪一天我们可以利用手机完成课堂小测。”
  至于如何增强学风建设,有人发言说应重视学生入学教育中的行业和专业介绍,使学生第一时间了解所从事的行业和专业,明确学习目标;也有老师提出应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及师德修养。有的人建议将柔性灵活的管理方式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由被动应付变为主动接受,变他律为自律;也有人认为推进考试改革,严肃考风考纪,以考风带动学风的改善。讨论不断深入,午餐会比原定结束时间推迟了一个小时。

 “这是一个沟通的平台”
  “这是一个沟通的平台,争取每一个人都发言。”教务处的张莹老师介绍说,“所以教学工作午餐会每期都将人数控制在20人左右。”教务处一般会至少提前4-5天在网上发出通知,有意愿参加午餐会的老师通过网上报名的方式填写个人信息,同时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问题,简单表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内容最终会汇总至主持人处)。教务处在午餐会的前一天短信通知确认参与人员,并根据人数在午餐会前准备好简单的盒饭和饮用水。
  12级光电子专业的刘路遥说:“以前不知道老师们为了让我们听课花费了这么多心思,真的感触很深。”她建议让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代表来旁听参与,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和老师所做的努力。
  白象忠说:“以前没有这样一个平台,让各个学院的老师在一起交流和讨论问题。在第一线工作的老师,最了解目前的状况和问题,很适合参加这样的活动。”
  金宏妍说:“不同专业的老师坐在一起讨论教育教学的问题,可以很好地交流思想,尤其像燕大这种综合性大学,文科老师和理工科老师的教育理念其实是有差别的,更加需要互相理解和相互借鉴,以便制定出更适合时代需求,教师需求和学生需求的学校规章制度。”
  “教学午餐会”是教研活动的全新尝试,旨在通过午餐会的形式邀请广大教职工参与教学研讨,午餐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这种形式效率很高,利用午餐时间进行教学研讨,既节省了时间,又营造了良好的氛围,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教学上面临的问题与困惑。

作者简介

刘蕊,2013年研究生毕业留校工作,任职于燕山大学宣传部新闻中心,负责校园新闻采访工作和校园新闻网、《燕山大学报》的编辑工作,从业以来,负责了校园经纬、文艺副刊、光影燕大、综合新闻等栏目的编辑工作,接触了大量的人物、事件,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打动和影响一些燕大人。撰写了大量人物通讯、新闻评论、现场新闻、深度调查等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