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社会上各式各样的“阅兵”搞的不亦乐乎,火锅店搞,高校也搞,风风火火的盛大场面凸显了“权倾一时”这个词在普通人身上留下的深刻印记。与国家正规的阅兵相比,民间张罗的各种“阅兵”,更像是一种心理上的炫耀,除了证明自己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有一席之地外,折射的更是内心深处对权力的眷恋。精心准备的规模仪式,支撑起了“握有权力真好”的外在骨架,尽管中央强力推行反腐,在“为官不易”的今天,想要彻底打消民众心中的“权力论”,依旧有很长的路要走。
刚过去不久的盛大阅兵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快速发展的中国需要向世界传递清晰明确的信号,我们愿与其他国家和平共处、互利共赢。阅兵,仅仅是我们铭记历史、激励未来的一种国家仪式,这是国家角度对历史负责任的回望,对今天发展成就的写实素描,对未来发展的整装动员。当一个个方队整齐划一的走过广场,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同时,也带给部分人无限的遐想:借一次“阅兵”展示“力量”真好。
精神的激励总能在现实生活找到影子,生活中一次又一次的变形“阅兵”多多少少带有展示肌肉、幻想权力的影子。不管如何解释,社会上“检阅者”总试图通过高度的模仿来获得“大权在握”的精神快感,面对广大网友的纷纷质疑,也能找到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应对。“培养感恩精神”、“培养自强精神”等这些看起来很正派的借口被当做挡箭牌,为即将溃堤的堤坝平添几块无济于事的石头。
社会的发展总是充满矛盾,正如我们痛恨不公平,而每个人总想处于不公平的有利位置一样。社会上部分人一面痛骂贪官,一面又贪恋“官帽”,这种前后冲突的不对等说明现实存在的多重复杂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河北省教育主管部门在回应“高校阅兵”时表示,“民办院校的自由度相对较高”,这样的措辞明显欠妥。高校不分民办公办,教书育人进而为社会输出合格人才才是正道。如果因为民办院校的身份而可忽略“阅兵”背后的“官瘾”,岂不是人为划分了一道管理红线?公办院校严加管理,民办院校可放宽尺度,不能一碗水端平的粗放管理思维,想打造出世界一流的大学,想想都难。
每年的9月,各地都会曝出“校长阅兵”的新闻,而每年这样的新闻之所以引起广大网友的心理对撞乃至反感,无非就是看到了“阅兵”背后的权力魅影。将权力关进笼子,不仅需要猛药强攻,还需要从脉络上进行调理。培养学生、员工的良好品质固然重要,形式也有多样,但又何必拘泥、留恋于那句“同学们好,首长好”、“同学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的嘹亮话语?权力去妖魔化,还得从军训去“阅兵化”开始,这,或许才应该是带给我们的沉重思考。(作者:屈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