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时刻绷紧“一根弦”
光明日报社总编室编辑张帆:编辑检校是个脑力活,更是细心活,工作时绝对不能走神,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脑子里要时刻绷紧“一根弦”。
在编辑检校过程中遇到的有代表性的案例,要及时记录下来。对于见报差错,要仔细分析出错原因,吸取教训,避免再犯。可以准备一个差错本,随时增添查阅,累积经验。
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河北日报社编辑出版中心赵经纬:新闻报道中的差错可归纳为三类:政治性差错、事实性差错和技术性差错。其中,政治性差错影响最大,在检校工作中应放在第一位;事实性差错出错频率较高,最容易引发社会关注;技术性差错出现频率较少,影响也较小。这三种差错都有可能产生极坏的影响,所以对哪一种情况都不能掉以轻心,这需要我们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二
“严”的精神 + “实”的作风
中国记协国内工作部主任殷陆君:夜班编辑要守“门”有责,要以“严”的精神和“实”的作风来确保:一夫当关,万错不出。要严格不能急躁,一字一句一标点进行校验,一分一秒一镜头审核把关;要严谨不能马虎,重要的地方要点校,有疑问的地方要反复核查;要严细不能粗放,细之又细慎之又慎,努力做到把漏洞和差错消灭在签字之前,不能留给下一个环节。编辑、主编、校对、老总要多咬耳朵,常扯袖子互相提醒,加强协同,落实人人把关、层层负责的责任制。
三
要用“三心”来把关
央视网编辑蔡纯琳:做为一个网站的夜班编辑,更应强化把关意识,需要“细心、耐心、专心”,需要“勤学勤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特别是防止虚假新闻和不良信息泛滥,提高自己的信息把关能力。只有头脑清醒、业务过硬、精力集中,才能成为真正的网站把关人。
当好把关人、美容师、思想者
中国记协国内工作部主任殷陆君:夜班编辑要当好把关人,把好政策政治导向和语言文字关;当好美容师,做好标题画龙点睛,版面美化亮化图文并茂;当好思想者,把政府工作的重点、社会关注的热点、人民关心的焦点三点融合做成前瞻性强、接受度好、可读性强的新闻,版面无声胜有声。
四
要“四勤六做到”
人民日报社总编室校检室主任卢玉华:四勤指的是“眼勤、手勤、脑勤、嘴勤”,多看多练多思多提醒。“六做到”包括:
版式风格规范划一。对版面格式、字体字号、报眉等,按规定要求去做。
仔细核对事实。核对重要人物身份,对注明出处的领袖著作、国家领导人讲话、重要言论、诗文引句等进行认真核对。
重要文章,尤其是有原稿的文章,必须加校次,以免遗漏差错。
遇有生僻字词,查一看三(生僻字词依据最新《现代汉语词典》,查一个字词时,上下都看,一次能记住三个字词)。充分利用手中的工具书,只有掌握的词汇越多,干起校检工作才会得心应手。
解惑释疑,将差错消灭在初始状态。校检员与版面编辑间的相互沟通是确保校检质量的关键。
平时多看书,勤学习、苦钻研,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努力提升工作技能,成为“多面手”。
审图要“四大注意”
新华社摄影部发稿中心副主任张维革:
要注意对画面上所有视觉元素(细节)进行审核把关,要杜绝图片摄取的瞬间或画面上部分视觉元素与图片传达的价值取向不一致,对画面有致命影响或有损主体人物的形象。破损、倒置、不规范的国旗、国徽、党旗、军旗,有错误的地图、文字、标识,不合适的人物表情、动作、衣着等均不应在画面上出现。
使用资料照片时应仔细甄别,有问题的人物不得在画面中出现。
对重大灾难及其他突发事件报道、重大案件报道,图片稿件景别运用要得当,不过分展示细节,应尽量避免摄取过于血腥的场面和遗体面部特写,以免造成受众不适感。
坚守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原则,杜绝借助影像处理工具的造假行为以及背离事实的导演、摆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