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领导机关既是传递上级指示和领导决策的“中转站”,也是指导服务基层建设的“导航台”。机关干部的“材料观”如何,不仅体现着自身的能力高低,同时还影响到一个部门的工作质量,影响着指导基层建设的成效。
笔者认为,机关干部树立正确的“材料观”,就是要以“心”求“真”、以“行”求“实”、以“学”求“新”。
浮夸之风,乃写好材料之大忌。时下,一些机关干部撰写材料,热衷于图虚名,做虚功,把要求提了当作实际做了,把过程有了当作成果出了,把纸上写了当作经验出了,要么是拿来主义式的照搬照抄,要么是随心所欲地生编硬造。这看似一种投机取巧、聪颖过人之举,实际上却反映出了政治品质、党性修养、职业道德上的缺陷。
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失“三心:一是“真心”。心存应付心理,把材料工作当作领导交办的差事,当作职能以外的负担,不是紧盯质量下真功,而是赶着时间忙应付,静不下心来、坐不住板凳;二是“思心”。面对领导的意图,不喜欢开动脑筋想问题,不注重翻来覆去作比较,不善于虚实结合定盘子;三是“公心”。不是站在如何准确传递上级声音、如何增强领导机关建设、如何有效指导基层建设的大局上想问题,而是盯着自己怎么才能享清闲、图省事做文章。如此出来的材料,不仅反映不到领导的意图上,体现不到基层单位的实际处,空洞无味、缺血缺肉,直接影响到领导决策意图的及时贯彻,影响到指导基层工作的效果。材料跟新闻稿件一样,离开了“真”就失去了生命。
所谓“真”,就是真实、准确、客观、公正地反映单位、个人的工作成绩和矛盾问题,不故弄玄虚、不夸大其词,不讲过头话,不说违心话,善于去除浮华,挤掉水分,实事求是地反映工作、剖析问题、制定措施,为上级领导实施正确决策提供准确依据,为提高基层工作落实质效提供科学指导。只有牢固树立“三心”,才能把握好“笔杆子”当成本职工作来做,当成重要指示落实,当作有效方法实施。



所以,要通过不断学习充电,领悟和掌握党的创新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努力形成科学认识事物、正确指导实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认真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吸取大量的有生命力、有科学性、有新意的信息,进而不断吸取营养,滋补大脑;要善于向优秀的“笔杆子”学习,尤其是在构思、整合、修改材料上要虚心求教,在加以思考、不断实践中提高本能,切实以新视角观察事物、概括总结,使形成的材料有创见、有新意,充满生机和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