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舆情发布既要提速更要求实

“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要力争在3小时内、最迟不超过5小时发布权威信息。”1月4日,江苏省政府新年首场新闻发布会聚焦政务公开工作,解读省政府办公厅刚刚出台的《江苏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细则》,对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顶层设计做出重要制度安排。今后,社会公众获取政务信息将更及时、更便捷。

 
舆情发布作为政务信息发布的重要内容,既是政务公开的重点,同样也是难点。尤其是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通过官方发布的形式,为人民群众提供客观、全面、准确、迅速的信息,消除人民群众对公共事件的疑虑和质问正确引导人民群众看清事件真相、明白问题实质,减少被敌对势力和别有用人之人引诱和煽动而形成严重恶劣的社会影响,是各级党政机关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对公众的关切点、舆情的敏感点心中无数,没有充分准备好资料、数据和口径,仓促举行新闻发布,容易陷入被动,引发次生舆情的案例,想必大家还记忆犹新。

 

2015年8月12日深夜天津港特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但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市安监局缺席;前六次新闻发布会,回应层级都偏低;直到第七次新闻发布会,才有市领导出面。因为体制内协调不到位,面对记者提问,频频出现“我不清楚,需要问一下同事”“我不知道”“我不掌握”“相关单位没参加这场发布会”“这不是我的职责”等说法。让简单的舆情发展和衍生出更复杂、影响更恶劣的新舆情。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刚刚出台的《江苏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实施细则》,在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顶层设计,从制度层面规范舆情发布的时间和要求,有力推动了政务舆情发布的规范化、效率化,是党和政府转作风促政风的有效举措,对社会公众获取政务信息更及时、更便捷,消除公的疑虑,化解社会矛盾具有积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公众对政务舆情信息发布的关注、要求和标准也是越来越高、越来越多。舆情发布造成群众不满,引起群众质疑的关键,就是发布时间快慢、内容信息真假的问题。
民意宜导不宜堵,舆情发布看似“灭火”“救场”之计,实则是掌握情况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及时应对、坦诚相待,做到了为百姓排忧解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即便担责受过,也可以赢得民心。倘若弄虚作假,欺骗公众,即使当时“蒙混过关”“侥幸逃脱”,总会有“真相大白”之时,待“东窗事发”,迎来的恐怕不仅是党纪国法的严重,甚至会失去民心。

 

原标题:政务舆情发布既要提速更要求实

文章来源:多彩贵州网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公开渠道,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最新最全的信息,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