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2日,该事件舆情持续发酵。当日凌晨,吴女士发布微博称,随着当地警方的介入,当事人何某某已在派出所道歉,但吴女士表示将走法律途径维护权益,并要求对方赔偿。
中午,吴女士表示,已找到律师准备起诉,律师团正在收集证据。
12日晚间,何某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并不是想故意摔死狗,是自己在用绳子将狗放下去的过程中,出现意外所致,并表示愿意赔偿损失。但该说法未被网民接受。
事发后,此事在微博舆论场中剧烈发酵,微博话题“#疑索酬不成摔死小狗#”的阅读量迅速破亿,针对何某某的讨伐声大量存在,不少网民甚至认为警方应对何某某采取刑事措施。据相关网络投票显示,有六成网民认为何某某的道歉是迫于舆论压力并非真心。
1. 媒体关注法律责任和动物保护议题
此事件引发关注后,《新京报》、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等媒体就此刊发评论,主要从法律责任和动物保护问题进行讨论。随着针对何某某的网络暴力大量出现,央视新闻、华声在线等媒体评论指出,“追求正义应在法治轨道下进行,面对网络暴力和煽动网络暴力的行为,应该持坚决反对的立场”。
2. 律师群体认为民事、刑事责任均有体现
此事件中,律师群体成为法学界发声的主要群体。在事发初期,部分律师认为该事件为民事财产纠纷,警方不宜过多介入。随着舆情的持续发酵,不少律师认为除了民事赔偿责任外,何某某可能涉及非法侵占和故意损坏公私财物。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就此事表示,2018年全国“两会”中他将坚持推动虐待动物入刑。
3. 网民中反对网络暴力声音后期增多
在网民观点中,虽然大多数网民对何某某的行为表示愤怒和谴责,但在出现网络暴力后,反对以暴制暴的理性声音逐渐增多,超过了谩骂、指责等非理性声音。
在类似夹杂着道德和法律诉求的事件中,警方处置稍有不慎便会引火烧身。但成都警方并未受到波及,这主要归功于其在舆情应对方面及时果断。
-
首先,在舆情爆发时,警方就已关注到此事并表示将依法处理;
-
其次,警方就道歉赔偿问题积极进行调解,缓和矛盾;
-
再次,对于网民上门谩骂侮辱何某某的违法行为,警方也迅速到场,依法处置,控制事态发展。
目前该事件尚无定论,舆情并未完全消退,吴女士表示将通过法律途径索赔。在后续事件发展中,警方仍有进一步介入调查的可能,舆论或将关注焦点转向于此。因此,警方需对舆论场态势和舆情风险进行提前研判,依法做好实体处置,积极回应舆论关切,变被动介入为主动作为,有效引导舆情走向。
原标题:成都疑似摔狗事件引热议 警方需依法处置导控舆情
文章来源:法制网舆情中心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公开渠道,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最新最全的信息,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