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明:斯文何以如此扫地

  近期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在社会上愈演愈烈:从大学宣传片子抄袭他人创意,到科技工作者研究成果被剽窃;从电视剧本公然剽窃,到微信文章随意转载不标明出处或干脆署上自己名字。更有甚者,陕西作协副主席、西安作协主席吴克敬,抄袭他人诗作公开发表,全文区区205字,竟有192字与他人同,还拒不道歉。即使当下这样一个貌似不那么较真的年代,文人至此,也让人无语。真的不禁要问一句:斯文何以如此扫地?

  斯文是古代文化人约束自身行为的一个说法,指的是无论在怎样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境况下,知识分子都该保持最基本的人生准则和要求。斯文在当代社会内涵和范围都有所不同,但基本精神还是与古人一致的。那就是知识分子在社会生活中要保持起码的操守、基本的准则和人格上的起码要求。一句话,当代社会不能让斯文扫地,否则知识分子何以为知识分子。
 
  我们至少该做三个方面的工作。各级各类学校和科研文化部门必须要将诚信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思想教育、学历认证、学位授予等方面将其作为重要内容教育和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将不诚信的种子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方面工作看上去很虚,但真正抓实就一点不虚。要找出典型案例进行深刻剖析、旗帜鲜明地批判,并进行现身说法。
 
  另一方面,对于当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抄袭之风,必须采取更加果断和严厉的措施加以制止。这方面,我们应该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在中国古代,抄袭被认为是奇耻大辱,人们不仅不敢抄袭,对于抄袭者也有严惩的举措。在科举考试中一旦发现抄袭他人弄虚作假者,重则斩首,或发配充军,轻则由监考官吏戴上枷锁在考棚外示众。相比之下,现在一些人被法院判定抄袭后,却依旧衣着光鲜,人五人六,赔上点钱也不觉得心疼,不仅毫无羞耻感,甚至有人觉得还赚了。
 
  尽管抄袭者脸皮厚、不在乎,但是面对舆论的强大势场和正能量的氛围,抄袭者还是会惧怕,因此媒体一定要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舆论能量,揭露、批判抄袭者。使其对舆论惧怕三分而不敢抄袭。
 
  保持斯文是古代社会的优良传统,也是当代社会的文明传承,斯文扫地不是光荣,是耻辱。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说,文化人都必须拥有并守候读书人的尊严,这种尊严是美德,更是文化人属性之所在。杜绝抄袭,因为斯文不能扫地。▲(作者是语文出版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