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分析之社交舆论场上的“扶贫、脱贫”宣传

阅读背景:5月22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庄严的承诺 历史的跨越(砥砺奋进的五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脱贫攻坚纪实》,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脱贫攻坚实践与成果。文章引发各大媒体的转载,社交媒体关于“扶贫”话题升温,新浪微话题#砥砺前行的五年#阅读量超过200万人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打响了一场脱贫攻坚战。过去4年,5564万中国人摆脱贫困,赢得了海外内舆论的广泛好评。得益于主流媒体的大力宣介,过去一年国内相关网页新闻就达到70万篇,正面宣传效果良好。

 

在微博舆论场,不同于某些重大热点事件所引发的热门传播与舆情激荡,关于“扶贫攻坚”的话题相对平静,却源源不断,这也体现了扶贫工作本身的常态化与长期性。据统计,截至5月22日,新浪平台涉及“扶贫”“脱贫”关键词微博达到1460万条。其中,#精准扶贫#话题阅读量超过2304万次。扶贫话题整体呈现出覆盖面广、多元化、全民性等特征。微信方面,“扶贫”关键词文章达到1.1万篇,账号名称涉及“扶贫”关键词的达到1800个。不同于微博平台的“弱话题性”,微信平台的扶贫话题传播力很强,《“扶贫干部”习近平》《习近平眼中,扶贫工作需要攻克哪些难关?》等文章阅读量均在“10万+”,引起广泛转载。

 

从发文的主体来看,涉及扶贫的微博大部分来自主流媒体微博与扶贫类认证机构微博。涉及“扶贫”“脱贫”关键词微博方面,据粗略统计,@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和@新华社中国网事三家主流媒体共发布相关微博400余条。其中@人民日报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发布的《习近平:看到有关凉山州“悬崖村”的报道感到揪心》主题微博引发巨大社会反响。人民微评写道:悬崖边上的求学身影,让教育部部长感到羞愧。本该鸟语花香的上学路,却遍布崖壁藤梯的坎坷。比起现实的梯子,架起教育的阶梯更为迫切。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安心而不是担心“上下而求索”,这是脱贫攻坚的应有之义。该条微博被转评赞8万多条。

 

截至5月,已有超过720家扶贫类认证机构微博,并形成了@中国扶贫基金会、@外交扶贫(外交部扶贫办公室官微)、@扬帆计划(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旗下)以及@陕西扶贫、@广西扶贫网、@内蒙古扶贫在行动等地方扶贫主管部门为主体的微博账号矩阵,粉丝量覆盖600万人。从内容宣介来看,公共部门扶贫类账号主要侧重政策的解读、具体扶贫项目的实践,以及少部分捐赠类公益活动等,效果不错,但也存在内容取材相对单一,发文形式相对单调的不足。整体来说,扶贫类认证机构微博的互动性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扶贫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需要舆论的监督。2016年中央纪委通报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典型问题,883个典型问题中扶贫领域的问题为325个,占总数的37%,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呈现发生地域广、涉及领域多、基层涉事者多、涉事金额悬殊四大特点。2016年以来,《扶贫搬迁村竟停建了!贫困户寒冬艰难度日》《这简直是给扶贫打脸!贫困县五年竟修不通63公里扶贫路》等反映地方扶贫问题的帖文在社交媒体广为传播。另外,一些反映基层扶贫实践的帖文也引起注意,阅读量超过10万次的帖文《乡镇精准扶贫的困惑与反思》,触及了一些乡镇扶贫工作中存在的脱离实际、揠苗助长、政策朝令夕改、形式主义泛滥等问题。

 

扶贫领域的工作相对复杂,涉及环节较多,不同地区的情况有很大差异,加强政策宣传与实践经验宣介,不仅有助于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也有助于各地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推动扶贫工作向深层次发展。

 

本文作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特约舆情分析师 卢永春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网络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