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官微“闹情绪”暴露管理之乱

近日,微信认证为当地宣传部门的“抚顺网信”公众号上,一篇“奇文”引人侧目:该文“个性十足”,虽介绍了东北房价低、环境宜人等优点,但文中不时夹杂一些粗俗的脏话,甚至面对网上“投资不过山海关”的揶揄,还出现了“不过山海关?爱来不来”的内容。
无独有偶,就在最近,为了负面缠身的某娱乐明星,湖南永州文明办居然有工作人员擅自违规动用单位官微“力挺”。新闻爆出之后舆论一片讶然,原来那些看似“字正腔圆”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竟然成了“小编”的“自留地”,不仅有成为“僵尸”账号的,还有的竟成了“炮轰”之地……这些现象暴露出的都是“政务官微”管理混乱,笔者认为,要想发挥“官微”传达政府声音的正能量,首先就要规范其“发声”。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事物都通过快捷的网络在传播,而“政务官微”正是适应时代新趋势的一种必然选择,因为只有同时打开“线上”“线下”的政务大门,让群众能够了解到政府事务以及政务办事流程,才能更好地搭建与群众的关系,也才能以此作为提升工作、服务质量的基础

但是,“政务官微”代表的是政府的形象,因为有官方认证的标识,自然也就从诞生之日自带了“公信力”的标签,所以,当“政务官微”发表任何的信息、看法的时候,群众都会自动把这些内容与“官方”联系起来,认为这就是官方的观点。

 

因此,“政务官微”的规范“发声”至关重要,而当前部分政府部门因为缺乏管理经验,或者是缺乏管理制度,造成的“发声”随意,甚至不“发声”,类似于为“力挺”明星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官方”形象。

 

尽管“互联网+”时代是开放的,“政务官微”也需要一些鲜活的表达,才能够成为对群众有吸引力的新媒体,但是,这些表达都应该在规范的前提下进行。

 

所谓“规范发声”,首先要让“政务官微”如同其他行政事务的办理一样,有审核流程,除了负责管理的“小编”编辑,还应该有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层层把关审核的程序,确保发布内容不仅要真实有效,还要合乎事宜;其次要建立信息发布常态化制度,属于工作动态的、涉及群众利益的必须及时发布,让群众能够知晓。

 

文章来源:长江网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公开渠道,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最新最全的信息,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