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的背后
——写在炼钢厂连续四次蝉联拔河比赛冠军之际
——写在炼钢厂连续四次蝉联拔河比赛冠军之际
2008年,在威钢公司新春拔河比赛上,团结协作的炼钢人分别夺得新春男子拔河、女子拔河比赛第一名。
2009年,在威钢公司新春拔河比赛上,奋勇争先的炼钢人又一次夺得新春男子拔河、女子拔河比赛第一名。
2009年,在川威集团职工体育拔河比赛上,雷厉凤行的炼钢人第三次夺得拔河比赛第一名。
2010年,在威钢公司新春拔河比赛上,永争第一的炼钢人再一次蝉联新春男子和女子拔河比赛第一名。
正如一位拔河比赛裁判说,在竞争激烈的集团公司拔河比赛场上,拿一个冠军难,男子队、女子队都分别拿冠军更难,而炼钢厂连续三年拿到四次冠军更是难上加难。这是集团公司拔河比赛上的奇迹。
而连续看了四年拔河比赛的一位观众则说,作为一名观看比赛的观众,看到炼钢厂代表队拔河的气势都不同,感觉都不同,炼钢厂能拿第一,那是众望所归,名副其实。
在这几天紧张的采访中,记者深深的感受到,“四连冠”荣誉的背后是炼钢人团队凝聚力建设硕果累累的生动写照,是炼钢人打造学习型组织和大力开展协会文化活动的真实体现,更是炼钢人积极践行“学习、创新、超越”精神的最好诠释。
“一根筷子容易折断,而十根筷子则不易折断。拔河比赛拼的是团队实力,讲的是团队协作。在炼钢的每一项工作中,我们都注重团队建设,而拔河比赛则是对我们炼钢团队建设的最好检验。”炼钢厂厂长肖建华说。
众所周知,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化分工越来越专业化,在工作中,人们都形成了相互协作、彼此联系的合作关系,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已经离不开团队,团队建设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成为了队伍建设的一个流行语。炼钢厂作为集团公司一线主体生产单位,始终坚持不懈的抓好团队建设,以优秀的团队建设推动炼钢厂各项工作的开展。
说到团队建设的作用,炼钢厂厂长肖建华一口气连续说了五个作用,一是团队容易形成凝聚力。二是团队目标明确,是一个组织,团队成员之间都有明确的分工。三是团队将产生最佳绩效,达到1+1>2的效果。四是团队成员之间各有特长,能相互补台,有效提高管理。五是团队成员之间能起到相互鼓舞,相互肯定,大大提高了积极性。
翻开炼钢昨天的历史,卓有成效的团队建设给炼钢人带来了骄人成绩。
在天车工技能比武上,炼钢团队独领风骚。
2006年,在集团公司工会组织的天车工(行车)比武大赛上,炼钢厂七名天车女工独揽天车工比赛前七名,成了集团公司员工“学技能、用技能”的一个典范。
在提钒炼钢上,炼团团队傲立潮头。
面对企业的未来发展,集团公司实施了钒资源综合利用的战略转型,进入了钒钛产业。面对不熟悉的行业,在集团公司和威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炼钢团队迎难而上,全面攻克提钒炼钢难题,3月,提钒炼钢实验取得成功。5月26日,提钒炼钢达到规模化工业生产阶段。炼钢团队为集团公司钒资源综合利用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在生产管理上,炼钢团队凝结如钢。
谁能想到,一个1500多人的集团公司主体生产分厂,科长、主管级管理人员却只有12人,创造了同规模钢厂管理人数最少的纪录。然而,却正是这些最少的管理人员,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在高效、科学的集团管理理念指导下,使整个炼钢厂生产组织有序、后勤保障有力、产量屡创新高。使员工团队生龙活虎、和谐稳定,使炼钢连续五年成为集团公司的先进单位。
说到这些成绩,炼钢厂生产技术科科长贾宝泉深有感触,他说,没有有效的团队建设,就没有团队凝聚力,没有全体炼钢员工的共同努力,就不可能取得这么多的成绩。
今天,以肖建华为厂长的炼钢团队,已经规划了新的团队建设目标。
抓住关键的少数,进一步提高炼钢厂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
以威钢公司“负激励”为指导思想,制定目标,明确目标,提高团队执行力。
大力引导团队成员树立感恩之心、责任之心、理想之心,让团队永远保持阳光心态。
不断创新和丰富团队建设载体,全面展示团队精神。
……
“在现代社会,学习不仅仅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一个手段,而已经成为了一种能力。拔河比赛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总结每次比赛的得失,分析对手的实力,制定比赛方案。拔河比赛是炼钢厂全面构建学习型组织的一个缩影。”炼钢厂生产技术科科长贾宝泉说。
古人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当前,信息社会的大发展,知识呈现爆炸式的增长。一日不学习,都将会落后。敢为人先的炼钢人积极践行集团公司“学习和培训是员工最大福利”的理念,在集团公司率先提出建设学习型组织的目标。
全员学习,学习不是停留在口号上,停留在书本上,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这是炼钢人的学习观。
坚持不懈的开展夜校培训,开启炼钢厂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先河。
炼钢夜校办得独具特色,一位授课教师对记者说。
——采用学校形式,对员工采用系统、长期专业培训。
——成立专业教师团,以转炉炼钢、连铸浇注、电(含自动化及仪表)、钳、焊、KR脱硫、培烧、天车等为主要培训专业,真正做到“缺什么、学什么”。
——建立员工学分制培训电子档案,实施动态管理,没有达到学分的班组长将纳入淘汰范围。
——验证培训效果,坚持学必考、考必评。
——开办“炼钢厂夜校周三厂长学习日,开设“百家讲堂”,鼓励炼钢厂管理骨干、班组长走上讲台,与厂长一起探讨管理,交流文化。
——扩大培训知识面,将培训内容延伸到管理、技术、历史、礼仪、人文、体育、健康常识、企业文化、礼仪、法律、音乐等多方面。
2009年,炼钢举办了190期夜校培训,培训员工达到5万余人次。全年组织炼钢夜校“百家讲坛”历史、体育、生理、健康、文学、音乐、美容、钓鱼等专题讲座43期。
一组组数据,铸就了炼钢夜校的辉煌。
正如拔河队队员袁世荣说,拔河比赛的夺冠来自于我们平时的不断学习,学习比赛的方法、学习比赛的技巧,没有平时的学习,连续保持四次冠军谈何容易!
炼钢夜校,让员工的思想文化素质发生了巨大变化;让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让员工们的学习观念转变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了。如今,夜校已经成为了员工人生发展的助推手。
技术比武,深化炼钢学习型组织的深入开展。
连续举办五届“超越杯”技术比武月活动,参赛工种包括了电钳焊、浇钢、炼钢、行车等11个主要工种,走在了威钢公司各生产单位的前列。
坚持每月开展炼钢工“龙虎榜”排名和“末尾淘汰制”,连铸指标“标杆目标”管理,深化“破纪录、争一流”指标竞赛活动,认真开展对口赛和对手赛,力争各项指标创纪录。
通过技术比武,给员工一个展示技能的平台;让员工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使大家学技术、钻技术的氛围更浓了,为员工搭建成才和展示技能的平台,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让员工在学习型组织中做到学有所用。
创新,是一个社会和民族进步的灵魂,在学习型组织中,炼钢人提倡了“人人可创新、事事可创新、时时可创新”的理念,以创新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开展。
发动员工立足岗位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让小改小革促进生产、安全、质量等指标的全面提升,在全厂范围进行合理化小改小革的推广宣传,对获奖人员进行表扬,提高了广大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让员工在学习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让炼钢厂从规范炼钢、科技炼钢、文化炼钢向人文炼钢转变。
现在,在炼钢,到处都是一股股浓浓的学习之风,“在夜校学了什么”已成为了员工休息时间交流的话语。
现在,在炼钢,员工都自觉的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休息时间打麻将的少了,读书看报的多了。
现在,在炼钢,到处都看到的是员工们相互探讨技术问题,相互切磋技能,学习风气已经蔚然成风。
“未来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竞争。拔河比赛体现了炼钢的文化特色。昨天,炼钢在班组文化建设中成效显著,如今,炼钢人又开始了协会文化的探索。”炼钢厂行政管理科科长杨涛说
。
作为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单位,在炼钢厂历届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炼钢人提炼了炼钢“11333”企业文化理念,形成了具有炼钢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说到炼钢文化,每个炼钢员工都如数家珍,炼钢厂行政管理科科长杨涛向记者阐述了“11333”企业文化理念。即坚持一种精神,坚持“学习、创新、超越”的精神;发扬一种作风,发扬“雷厉凤行、永争第一”的作风,保持三种心态,保持“感恩之心、责任之心、理想之心”的心态;营造三种氛围,营造“聚人气、鼓士气、树正气”,建设三种文化,建设“军队文化、学校文化、家文化”。
在成绩面前,在荣誉面前,炼钢厂没有沾沾自喜,继续在企业文化的路上披荆斩棘,不断探索。
进一步深化班组文化内涵,创新开展协会文化,积极实现炼钢从文化炼钢到人文炼钢的转变。炼钢人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课题。
体育是最能体现团队凝聚力、战斗力的一个活动,它能展现一个团队健康向上的精神,反映一个团队的精神风貌。如果一个人体育活动都不爱好,那么它对工作也就缺乏激情,炼钢厂厂长肖建华一语道破开展体育活动的初衷。
根据员工兴趣爱好,成立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台球、登山及武术等体育协会,目前,协会参与人员达到200多人。
抓住体育活动这个切入点,以协会为重点,在厂内积极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炼钢厂抓住了协会文化建设的关键。
在其他人看来,一般的协会都是搞软管理。可炼钢厂的协会却是实实在在的开展活动。组建协会组织机构,制定协会章程,明确协会人员职责,从组织上保证协会运转;行政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和会员缴纳会费想结合,从经费上保证协会运转;对协会进行目标考核,在岗位配置、干部任用上向协会会员倾斜,调动协会成员的积极性。
在炼钢厂各个协会的参与下,炼钢协会文化开展得有声有色。
8月19日,炼钢厂第三届“超越杯”台球精英大赛举行;
9月18日,炼钢厂特钢公司乒乓球大赛举行;
9月23日,“安全在我心中”安全知识竞赛举行;
……
炼钢协会文化填补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空白,它起到了有的事情行政没有精力和时间干,而员工又干不好的作用,它是员工自娱自乐最生动的体现,起到了“花小钱办大事”的效果,达到“聚人气、鼓士气、树正气”的目的,炼钢厂厂长肖建华说。
在协会里认识了更多的朋友,在协会里发展了自己的特长,在协会里感受到了乐趣,协会,就是我们会员的家,这已成为了炼钢员工的共识。
回首过去,炼钢人感慨万千;立足今日,炼钢人胸有成竹,信心百倍;展望未来,炼钢人更是点燃了新的希望,放飞了新的梦想。
今天,四连冠的殊荣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和加油站,炼钢人将以“零”为起点,甩开冠军的“包袱”,以争的精神来干好各项工作。明天,雷厉风行、永争第一的炼钢人将更加灿烂辉煌!
不信你看,阳光下的炼钢人正阔步地向我们走来,因为,冠军的背后是全体炼钢儿女的共同努力。
作者:赵江林
作者简介:
赵江林 男,四川剑阁人,中共党员,现任四川省川威集团有限公司传媒公司新闻宣传科科长、《川威人》报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