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微小企业贷款的案例与心得》

 一部别样的随笔
             ——读《微小企业贷款的案例与心得》
                       
    我喜欢读随笔。

    随笔是心情的自然流露,随笔是感情的自由宣泄。随笔有真情,随笔无假意。

    当镇西兄把他和金岩先生主编的《微小企业贷款的案例与心得》送给我的时候,我以为又是他的金融专著,就随手放在了电脑桌,没有立即去看。两天后,在电脑上工作的有些累了,伸个懒腰,抹了把脸,换换脑筋,就随手拿起了这部金融专著翻了起来。不翻还好,这一翻,倒放不下了——这不就是我喜欢的随笔吗?这不就是金融界朋友们的心情流露、感情宣泄吗?于是,我把工作放在了一边,认真地翻开了这部别样的随笔集。

    “没有不还款的客户,只有做不好的银行”。好家伙,镇西这个开篇的题目就把我镇呆了!我好赖也在企业和机关做过多年秘书,也曾经在企业任过多年领导,更当过多年的记者编辑,还从未见过有谁如此深刻地自我鞭策,我想,包商银行这是怎么了?李镇西这个包商的当家人是怎么了?
细细看下去,当看到“‘没有不还款的客户,只有做不好的银行’,就是银行分析问题角度的巨大转变”时,我眼前一亮,豁然开朗——这个看似严厉的鞭策,原来是观念的转变!而正是缘于有了这种脱胎换骨式的观念转变,包商银行才会在短短的几年里呈现出跳跃式的大发展!这个“没有”和“只有”太富有哲理了,就凭这一点,楼文龙先生在序里称这部书为“真经宝典”就属实当之无愧。

    我继续看下去。金岩先生也是老朋友了,他的才气在包头文化圈是人所共知的,他为数不多的几篇旅欧随笔写的何其好啊,那篇《小鸟知道谁最好》可谓典范之作;他为他的藏石写的悟道之词,是地地道道的散文诗、哲理诗。而这篇《微贷不仅是技术》,则就是一篇典型的读书随笔,也可说是一篇典型的书话。他点评的几篇文字,精到、简要,非一般功力可比。

    接下来这位作者赵梦琴看名字应该上女性,但我有些替她惋惜,如果她从事写作,包头肯定多一位大作家。你看她写人写得多么惟妙惟肖:

    写玛嘎:“喜怒哀乐具形于色,纯正德国式的思维和风格,每天只吃一顿饭,永远不知疲倦。信贷员们在背后会用‘狼外婆’这样的称呼‘咬牙切齿’地发泄自己受到的压抑、苛责,却又对她的技术和真正的专家风范佩服得五体投地。”

    写“小玛嘎”——比尔盖特:“一个年轻美丽的德国姑娘。笑起来很诱惑,跳起舞来很狂热,但就是工作的时候常不笑。她深邃的眼睛盯着你的时候会让你头皮发紧、心里发慌,审查案例时会让信贷员手心出汗、透不过气。”

    写维提考:“一个让姑娘们的工作热情陡增的帅呆了的家伙。”仅这一句,就会令你思绪万端啊。

    就这样的文笔,不当作家,你不替她惋惜吗?

    高燕,这名字和我认识的一位书城经理名字相同。那位经理年轻漂亮,潇洒精干。我想这位高燕也会是一位精明能干,而且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强手。她的《真心》,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你看她的人情味多浓:“款是放了,但我心中总是惦记着客户是否顺利生下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这样的信贷员,会做不好工作吗?

    龚丽珍的《学会宽容》让我看了两遍,如果这篇文章是发在一家文学刊物,我想,你会把它当小说来看的。那曲折的故事,那感人的描述,完全是一副艺术画面,但它却地地道道、实实在在是发生在包商银行的真实故事!

   《微小企业贷款的案例与心得》一书,可圈可点的篇章太多了,如果你是一位金融界的人士,你会从中悟道;如果你是一位企业界人士,你会向他们贷款;如果你是一位文学爱好者,你会从中学习写作;如果你是一位编剧,这里更有取之不尽的素材。
真的,这是一部别样的金融随笔集。
                            
作者:
 唐  子
报送单位:包商隐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