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芳和她的豆腐房
——记原管道局职工、廊坊“真正豆腐房”女老板许晓芳
“您拿好!”“没有零钱,没关系,先拿去喝吧。”每天清晨,真-E豆腐坊的女老板许晓
芳,带着灿烂的微笑,用他们夫妻一大早儿亲手赶制的一杯杯热豆浆、一块块热豆腐,温暖着每一位光临真正豆腐坊的顾客的心。
许晓芳:干了。就不能半途而废
许晓芳原是管道局物业总公司液化气站的职上,伴随着石油大重组的步伐,她于2001年9月与企业有偿解除了劳动合同.人虽然自由了,但是她的心却是怎么也闲不下来。小姐妹叫她起来做美容生意,仅仅一个星期.她就打了退堂鼓。她是个心直口快的实在人,眼里揉不得沙子,那样伶牙利齿地与顾客周旋,她实在是做不来。
远在河南新乡的父亲看女儿赋闲在家里,便给她出主意:像咱们邻居那样做豆腐吧,本本分分.实实在在,既有了事做,又能贴补家用许晓芳动心。她考察了廊坊的豆腐市场后,心里有了底。她和同学一起加盟了真正豆腐坊连锁店,购进了价值近6万元的设备,强赢坊基地五区大院的对面租了个门脸——2001年3月,真正豆腐坊开张了。
到今年3月份,她的真正豆腐坊整整3岁了。许晓芳说,只有亲身去体验,才知道这其中的酸甜苦辣。首先是做豆腐的技术关。常言道: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可是这卤水点的火候、多少,不是一开始就能拿得准的。豆腐做出来,硬得像砖头,甭说吃,看着都难受。夫妻俩赶紧到附近庄里请了做豆腐的老师傅传授经验,终于,真正的豆腐做成了。其次是卖豆腐的开头关。就在自己的家门口,在自己的原单位附近卖豆腐,刚开始,许晓芳还真是拉不下这个脸来,但没办法,谁让自己选择了这个行业呢,推着豆腐车来到市场,许晓芳坐在年后面恨不得钻到车子底下去,碰到熟人喊她时,她往往自己先弄个大红脸,这样下来,一天卖不了几块豆腐。这怎么行,她暗暗给自己打气:自己没偷二没抢.为什么不能堂堂正正地干!以后,遇到熟人时,她就大声地喊:“来吃块豆腐吧。”就这样,许晓芳的腰板挺直了。最后还要过的是品牌关,就是要得到顾客的认可。真正豆腐坊的卤水纯、豆子纯、豆浆纯,就连装豆腐的塑利袋都是她左挑右选的原生袋,因此价格比市场价梢高点,许多人接受不了。许晓芳相信.吃东西吃的就是质量,是健康。她把豆腐、豆浆分给周围的邻居,让大家品尝;清晨,她推着新出锅的热豆腐、热豆浆走出家门,百腐的豆香味扩散着,每位顾客就是她的宣传员,许多远道慕名而来的顾客,一买就是五六斤豆腐。明珠大厦、天和购物城的小吃城,迩有|午多超市,都是真正豆腐坊的忠实顾客。
许晓芳也曾打过退堂鼓。当初合伙开豆腐坊的同学撤资了,她也由刚开始刨业时的新奇变成了务实,特别是风雨天,大风陕把车掀上了天,她紧紧地抱着车.眼泪在眼眶里转,她感觉太辛苦了。婆婆鼓励她:干吧,干啥容易呀!她自已咬咬牙:是呀,下了,就不能半途而废!凭着这股韧劲,3年了,真正豆腐坊的牌子立起来了。
丈夫:她是我们家的“小黄牛”
在许晓芳艰苦的二次创业过程中,她的丈夫曹树凡总像棵大树一样在她的身后默默地支撑着她。每天早晨4电半,丈夫总是第一个起床,磨豆子、点豆腐、煮豆浆.一切准备就绪才叫醒妻子。许晓芳说自已比以前胖了,因为有丈夫的理解和支持,有这幺份踏踏实实的工作让自己过的充实。丈夫以前是司机,懂得机械设备维修,现在可是派上了大用场。做豆腐的设备出了小毛病,丈夫鼓捣鼓捣,准能修好。一次,设备出了大问题,丈夫带着设备去外面维修。晚上,看到满身油污的丈夫回到家里,许晓芳和女儿心疼地抱着他,眼泪不住地流。 给予许晓芳奠大支持的还有她的婆婆。老人已届古稀之年,但身板依旧硬朗。她不时来到儿媳的店里帮忙照看,打扫一下卫生,蹬上三轮为儿媳送点应急货。老人心疼儿媳,她对记者说:“晓芳不容易呀!”。
丈夫每天骑蓄摩托车给顾客盘盘地送豆腐,许晓芳推着她的豆腐车在市场风雨无阻。丈夫戏称妻子是自家的“小黄牛”,温顺,能干。妇唱夫随,在全国百万再就业大军中,夫妻二人共同谱写了与企业有偿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的二次创业之歌。
女儿:妈妈,我帮你
女儿是许晓芳夫妻的骄傲。提到女儿,许晓芳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女儿去年考取了北京舞蹈学完,是个漂亮、懂事的孩子。许晓芳说,想到女儿,所有的苦,所有的累,所有的烦恼就都没有了。记得去年得知女儿被北京舞瞄学院录取时.许晓芳兴奋得逢人就送豆腐,嘴罩还不停地说着,不要钱了,不要钱了,我女儿考上了! 女儿回到家里,帮着妈妈买菜、做饭;蹬三轮,到市场帮妈妈卖豆腐,招来了周围同行们羡慕的眼光——有这么一位跳芭蕾舞的女儿帮着卖豆腐,生意不火才怪呢!妈妈为有这样懂事的女儿而骄傲,女儿也为有这么能干的妈妈而感到自豪。
创业,让女人变得自信,变得美丽;创业,让女人走进了另…片天地。真正豆瘸坊的许晓芳就是这样的女人。
作者简介
史红,河北昌黎人。多年来,一直从事杂志和报纸的编采工作,是新闻战线的一名“老兵”,现任《石油管道报》编辑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