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评估就是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全面评估,了解员工的真实水平,把员工放在合适的岗位,实现由“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向“会什么、干什么”的转变,提高员工素质能力,降低岗位安全风险。
能力评估不仅是抓好安全生产的基石,更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为持续推进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各阶段本质安全生产,实现能力岗位配套,2012年7月起,油田在桑吉作业区桑南站进行能力评估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计划在油田全面推广。
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
随着油田的发展和安全文化建设的推进,对能力评估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让合格的员工进入岗位操作,是满足生产需要和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能力评估科学性的基础和依据。
搞试点就有风险。为什么油田把这样的一个重点“试验田”放在了桑吉作业区桑南站?
桑吉作业区在每年油田审核能力评估中,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方法,努力走在最前面。2012年7月,桑南站20名员工全部撤换,作业区利用这次新员工重新上岗的契机,对员工进行全面整合与能力评估,掌握他们最真实的岗位能力,把他们安置在最适合的岗位,实现员工岗位能力最大化。同时,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员工能力普遍提高,岗位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本质安全能力进一步提升。
开发事业部安全总监唐全宏介绍说:“能力评估的根本目的是让员工从根本上回归岗位职责。”这次试点就是尝试如何才能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实现“会什么,干什么”,达到能力匹配岗位的目的。只有员工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生产安全平稳有序运行,促进能岗匹配。
能力评估逐渐进入深水区
以前,油田开展过以“身体能力、业务能力、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避险及自救互救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四种能力评估,在此基础上,结合岗位职责,开展了综合能力评估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这次试点能力评估与以往的综合能力评估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桑南站被评估员工赵天虎告诉记者,他感觉之前的能力评估,评估过程没有具体细则支持评估工作有效开展,评估结果受评估者主观因素影响大,评估内容不全面,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造成评估结果不能真实全面反映员工的真实能力情况。这次评估试点突出四个特色。
特色之一:从纸面落到了岗位上
以往的能力评估注重岗位职责,这次评估试点注重与具体岗位操作联系起来,体现出四个“更”的特点:更具体、更细化、更严格、更贴近岗位实际。
此次评估先通过职责划分确定操作岗位,明确岗位员工必须掌握的最基本技能。每一个工种和岗位都有一个完整的评估卡,内容涉及工作的各个领域,确保评估项目无遗漏。评估卡列出每个岗位必须掌握的最基本技能和要求掌握的程度,例如某一副岗岗位列出了73项技能清单,作为员工能力评估的基本依据。
特色之二:全程写实反映员工真实水平
本次能力评估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探索适合现场的评估方法,科学地反映出被评估员工实际操作中的强项和弱项。
评估更多采取现场实际操作或模拟操作方式进行,全程写实记录显示:现场实际评估内容占到80%至90%,单人全部评估内容用时22.1小时(1326分钟)。现场流程体现出评估的严谨与认真,与实际结合的评估结果客观地反映出员工的真实水平,员工非常认同评估结果。
特色之三:工具运用使评估更加科学准确
试行的能力评估用具体分项评估卡支持评估工作开展,评估方案可操作性强。现场评估卡共细分为64项,使评估内容更加细化。保证评估统一性,减少自选动作。
“能岗匹配”评估方案软件系统在整个评估过程得到应用,软件会记录员工、岗位、属地信息;记录评估清单并自动关联评估内容,保证评估内容全方位无遗漏,降低了评估者主观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
软件评估系统不仅仅代替了许多繁复的人工操作,而且能使评估变得规范、简单,更易操作;其评估标准将会更趋向科学、统一,更具有依据性、可行性。
特色之四:评估过程也是培训过程
桑南站参加评估的员工共20名,其中7名员工评估结果达标,可以独立上岗。其他的13名员工成绩有不足,在限制操作的同时已经开展针对性培训。总体来看,员工的操作技能整体好于安全、应急技能。
这次评估之严,超乎很多人的预想。桑南站高级主管巩玉政认为:“本次评估很多员工存在不足,更加说明评估培训的迫切性。准确的评估,也有利于系统合理地制定培训计划。”
评估结束后,评估主管应至少找出被评估人最强的3项和最差的3项进行沟通,并针对不能满足安全要求的弱项制定出个性化培训计划予以提高。
员工谢鲲参加工作仅3年,但他这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认为,参加评估过程也是培训过程,对提升岗位技能有较大帮助。
科学有效的能力评估势在必行
能力出众的员工,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就发挥不出自身的价值。而一个好的岗位,缺乏优秀的员工,同样不能产生较好的生产力。能力评估在员工与岗位之间,架起一座“双向匹配”之桥,以岗位任务在整个工作中的相对重要程度的评估结果为标准,以某具体岗位在正常情况下对员工的要求进行的系统分析和对照为依据,达到“能岗匹配”的目的。
同时,能力评估又是一项系统性和持久性的工作。“能岗匹配”的最终结果是岗得其人,人适其岗,能力与岗位相适应、相匹配。但从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能岗匹配”的运行又是不断完善、变化着向前推进。本次试点经过一年多反复探索,初步确定了基层操作岗位评估流程和内容,积极寻找能力评估和日常管理有机融合的新方式,重点探索对员工综合知识和愿望进行评估的途径,进行“能岗匹配”的初始化运行,补充完善了一部分适应今后发展变化的内容,为油田各单位开展能力评估提供了宝贵经验。 (本文原刊于塔里木石油报)
作者简介
廉民,男,在塔里木石油报任职,曾在工厂当工人近10年,现从事记者工作15年,重点是采写时政新闻、一线新闻和专题等,有一批新闻作品获得各类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