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巴尔喀什湖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它是世界第四长湖,如同一条碧绿色的玉带,缠绕着荒芜的戈壁,它静静地躺在那里,惯看了千百年的风云变幻,见证了无数次历史的荣辱兴衰.
  如今,中国石油管道一公司,这支驰骋在管道建设行业中的“第一公司”,再一次走出国门来到距离巴尔喀什湖180公里的戈壁深处,承建了哈中管道九号站的施工任务。
一、每一次发现都是新感觉
  作为身经百战的管道一公司来说,承建站场工程如探囊取物,项目经理王宝忠自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干了大大小小的战场足有十几个,然而这一次,却是非同寻常……
  他们发现,这个站的功能设计复杂,规模巨大。该站按区域划分,分为工艺区和维抢修区两个部分,工艺区包括增压输油的各项电力仪表及工艺管网的安装,维抢修中心包括生活区、办公区、车库、锅炉房、洗车间、加油站、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的处理系统,仅两个蒸发池就达9600多平方米,混凝土道路19000多平方米。。。
  在国内施工,土建工艺都是分包工程,而在这里,是他们第一次自己来承担。搭建钢结构的轻质板房也是第一次,而且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有了最初第一次的开始,就有无数个第一次的后继。没有第一次,就永远不会有第二次。搭建板房的时候,酷暑季节,尽管职工们脸上裹毛巾,衣服袖口紧扣那保温层的石棉玻璃丝还是如同细针一样扎入皮肤,又疼又痒。这是一种怎样的新感觉?

二、每一次流泪都不是头一遭
  困难来了,零下42度的严冬占去7个月工期中的两个月,只有5个月工期的时间里,要完成设计图纸、采办、订货等一系列的工作,理论时间都不足,工期延误已成必然。
  困难来了,货物材料无法顺利就位,货源少,订货难,运输难。
所有的材料都要国内进口,而从离工地最近的城市巴尔喀什市,仅180公里的路程,越野车要行进三个半小时,手机没信号,行走在戈壁滩上,车如同一个蹒跚的老人。慢得让人心急,让人焦虑,若是车出了故障,无法同外界取得联系,人员就面临着严重的危险。
  困难来了,哈国的土建队伍效率远远滞后,他们的员工每天有效工作时间极短,早晨来了先喝茶,再抽烟,没干一会儿就休息。
  困难来了,中方在积极努力,哈方个别现场监理却在不断阻挠,在施工中,中方把试压方案提交,他们提出三个整改方案,整改后再提出七个,如此反复近乎刁难,严重制约工期。经过核实,这个验收工作组都是聘用人员,按工日收入,工期多延长一天,他们就多收入一些,哈方业主把负责焊接的现场工程师及时调整,排除了阻力,使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困难又来了,夏天中午气温高达40度,冬天最低气温零下42度,一场大雪下来,第二年开春才能融化,困难如同一只戴在手上的魔戒,时时考验着他们的应对。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面对这些困难带来的后果,面对男儿的尊严,面对领导前辈的希望,面对祖国的重托,有哪一个不曾流下难过的泪水?又有哪一个能阻止这无奈的泪水呢?然而,这只是瞬间展示在我们面前的真实,尽管这个瞬间不止一次地重复重复,每一次流泪都不是头一遭,而每次也一样会有欢笑做最后的谢幕。。。。

三、每一个足迹都令人骄傲
1、身先士卒当表帅
  管道局迅速做出决定,周广和作为项目总协调进驻现场,周广和立下“工程不完,胡子不剃”的誓言。项目经理王宝忠天天盯在现场,天天跑工地,鞋子坏了两双,身体瘦了,胡子白了。。。领导的表率鼓舞了参战的员工,一时间,决战的气氛迅速蔓延开来。百余名职工来了这里就没有出去过,每天工作在12小时以上,晚上加班到11:30(北京时间)。冬季没膝深的雪堆满管沟,机关的管理人员群策群力,及时帮助清理管沟内的积雪。
2、调整队伍重效率
  按照国内的施工惯例和中国人的施工效率,该工程工期的滞后是令人费解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第一公司”的品牌不能砸在这里,困难面前从未退缩,这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为了尽快完成任务,紧急从国内多次多批抽调土建人马99人,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战术,按照区域,如同蚂蚁啃骨头,把分散的工作区域一块一块拿下。
3、科学管理赢赞誉
  项目经理王宝忠及时向业主提出建议:为了不影响泵站输量,采取泵站区和维抢修区分段验收的方法,得到了业主的赞同。
  哈方业主现场代表65岁的哈辛诺夫,曾经是哈国多个管道项目施工的项目经理,对项目施工极其精通,他对中国管道人由衷地竖起了拇指,他说他不喜欢赞美别人,但是他还是对该项目的管理做出了极高的评价,看到了两国间存在的差异,尤其对项目经理王宝忠给予赞美,他说:我不懂汉语,王不懂俄语,但是,我们在施工中却有一种共同的语言,那是管理者共同的语言,王很了不起,是个优秀的项目管理者。哈辛诺夫风趣地说:我们这里天气暖和候鸟飞回来的时候,一定会迷路,找不到家了,因为它们不知道这里怎么突然出现了九号站……
三个月的汗水换来了5月22号机械完工的喜讯,参战人员马不停蹄,一鼓作气,原定8月31号完工,7月9号泵站输油系统就具备连头试运条件,比计划提前了52天。哈国人做不到的,中国人做到了,回顾这走过来的日日夜夜,他们的每一个足迹都令人骄傲!
  这是一个遍布艰辛的地方,这是一个令人流汗流泪的地方,这是一个令人成长的地方,这是一个使人振奋喜悦的地方,这是一个造就英雄的地方,管道红军的将士们啊,为此自豪!这个曾经养育过炎黄子孙的地方,如今又迎来了龙的传人,管道红军的铁血男儿,他们把汗水洒在那里,把泪水淌在那里,把歌声传在那里,是为了把光荣留在那里。湖水的波光滟影、戈壁的苍凉黄沙,伴着将士们的欢笑,伴着朝阳下熠熠生辉的站场,和着巴尔喀什湖的涛声,汇成了一首经久传唱的咏叹调。

作者简介

卢德记,先后毕业于管道职工学院热能工程专业和东北大学公司管理专业,管道局第一工程分公司员工。
2000年开始兼职新闻报道工作,曾参与中亚管道、离退休职工先进任务和工作经验做法的宣传报道。在《中国石油报》、《石油管道报》等报刊发表消息、通讯、诗歌、散文、言论等不同题材的文章。
2000年至2008年多次被公司评为优秀通讯员
2008年被中国石油报金秋周刊评为“优秀通讯员”。
2006年撰写的《企业与离退休职工的和谐》获管道局第五届老年政研论文优秀奖。
2012年在中国工人出版社《长输管道施工管理与实践》一书中曾刊登5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