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激活民间资本需出台可操作细则
——— 中国(山东)宏观经济与金融创新专家论坛综述
民间借贷在我国的发展一直面临着很多困难,民间借贷的生存发展问题,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在2012 中国(山东)宏观经济与金融创新专家论坛上,来自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工信部、银监会和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专家表示,希望进一步深化金融体系方面的改革,出台可操作的相关细则,切实放宽民资市场准入条件,拓展民资投资发展空间。否则,民间资本仍难以被激活。——— 中国(山东)宏观经济与金融创新专家论坛综述
金融体系改革是关键
中国银监会的专家王科进表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等领域,有利于激活实体经济的活力,增加投资效率。而对金融业本身而言,由于民间资本的介入所引起的竞争,也能进一步促使金融业健康发展,长期利好于国有金融业。
对于今年能否看到民间资本真正进入铁路、市政、金融等垄断领域,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冰认为,现在正是进一步开放民间资本的好时期。
刘冰表示,推动以打破垄断为重点的国有金融体制改革,调整资本配置,将庞大的民间资本真正放开,用于投入垄断领域,这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部分社会融资需求,也增强了经济运行的自我调整和适应能力,这样既有利于形成多层次信贷竞争格局,也可以为民资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刘冰指出,把改革和清理制约民间投资增长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作为宏观调控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 尽快形成政府和民间投资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恐怕这是众望所归。
有着多年民间借贷从业经验的肯雅隆杰出资民联谊总会主席胡汉民认为,为了确保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亟须将民间借贷真正纳入金融监管范围。所以说,应尽快明确民间借贷在我国金融体系中扮演的角色,明确界定民间融资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概念、范畴及不同对待政策,以及加快立法立规,一手引导民间融资公开登记、合规经营;一手严厉打击和取缔非法吸储、放高利贷等行为,将民间借贷纳入法制化轨道。
而在刘冰看来,当前金融体制改革中最深层次的矛盾就是利益关系失衡,只要利益关系不调整,改革就难以触碰实质问题。其次,中国经济的转型也有赖于向实体经济转变,金融体制改革不推进,实体经济难以获得民间金融的大力支持,经济转型也难有持续动力。
私募基金面临重大机遇
国务院研究室工业、交通和贸易研究司副司长张泰表示,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看,私募基金仍然存在着重大发展机遇。一方面,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出口总额占世界第一位,为私募基金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另一方面,我国强调技术创新和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私募基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私募基金的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张泰认为,从外部因素和调控因素上看,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没有改变,同时出现新的增长机遇,如技术能力逐渐提高、现代产业体系逐渐形成,“三化”即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正在改变中国的一二三产业结构,民间资本投资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和要求,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成为产业结构优化的推动者、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者、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直接参与者,同时私募基金也会在参与这些活动中获得丰厚的回报。
需有可操作细则
山东省人民政府即将制订出台促进民间融资健康发展的意见,山东省金融办公室金融稳定处处长胡成立的消息更令胡汉民兴奋不已。
中央政策研究室的专家指出,该政策的出台恰逢其时。在我国经济复苏的关键时刻,出台“新36 条”极为必要,只有民间资本接力政府财政的投资,才能使经济复苏拥有持续的动力。
民营资本能否冲破玻璃门?刘冰分析说,从先前的“36 条”看,这实际上是给了民营资本和民营企业家一个远景,相当于画了个大饼。而“新36 条”,给了大家一个“路线图”,民营资本怎么办,如今给了比如进入垄断企业、兴办民资金融机构、鼓励民企参与国有企业重组,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公益性住房市场等等,这就是说民营企业可以朝着这些方面去努力、去实施,但这只是一个“路线图”,还没有“施工图”。按现在的发展趋势看,“施工图”可能很快就会拿出来。所以说还是充满期待的。
“今年人民银行已实施了两轮民间融资现状摸底调查,并有望推出一个非正规金融的制度性监测体系。”银监会的王科进说,近年来,人民银行、银监会等有关部委已逐步从各自角度持续监测统计民间融资的总量、利率水平、资金来源及运用情况,会适时进行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等。
作为苦苦探索了多年民间金融投资的肯雅隆掌门人胡汉民来说,“开闸”放水来激活民间存量资金是他多年的夙愿。胡汉民表示,放开民间资本现在已经有了政策层面的支持,但更需有政策上的细化,行动上的明朗化和可操作性。
民营资本可能迎来第二个春天。刘冰说,政策出台的连续性,已经为私募基金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相信一些持续性的措施、配套的措施都在不断细化,出台也为时不远了。
作者简介
周奎,1984出生于山东济南,毕业于山东省委党校。
工 作 经 历:
1、2005年至2008年,经济生活报,任记者
2、2008--2012年,中国企业报《中国企业新闻网》企业与法频道任主编.
3、2009.11年,经济与法周刊山东频道主编
兼CCTV央视网食品山东节目制作中心制片人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山东频道 总监
4、2011年3月至今《中国改革报》山东记者站 记者
5、中国法学会会员、山东省将军书画院 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