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信息应及时公开化、透明化 。政府应该在第一时间查明事件真相,并通过各种信息传播媒介详细、透明地向公众公开。这是因为在信息时代,信息的传播途径比以往都要多,传播的速度比以往都要快,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比以往都要强。因此,拖沓敷衍或者是掩饰真相将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二,政府官员要深入群众,进行直接的人际传播,安抚人心,树立党和政府的亲民形象 。在处理危机事件中,人际传播的作用不可小视。人际传播具有双向性强、互动性好、反馈迅速等显著特征。人与人的直接交流更容易获得认同,打动对方。
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官员与百姓的零距离接触,面对面对话,对于消除公众疑虑,稳定公众情绪,引导公众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三,设立专门的政府危机公关中心来处理公共危机 。政府公共关系机构处于领导层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管理层与非管理层之间,在组织与外部公众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不仅对内可以通过信息,充当参谋,而且对外可以代表政府发布信息,协调关系。由于我国政府的公共关系人员和部门众多,所以在为公众和媒体提供信息时,难免出现不一致和不协调的情况。
四,实现媒体的双向沟通,提高政府公关效率是危机治理的重要渠道 。开展任何公关活动,都要研究公众,掌握充分的、明确的、相应的事实做基础。对每一信息都要完成传播―反馈两个环节的过程。如果任何一个环节中断,或者是任何一项信息的沟通过程不完善,就会造成整个信息链的中断而导致不良后果的产生。以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借助于双向流通渠道来展开公关具有重要的意义。

原标题:《危机事件中政府危机公关的问题及反思》
文章来源:论文网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公开渠道,旨在为广大用户提供最新最全的信息,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