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新闻宣传报道的实践与创新

课程:互联网时代新闻宣传报道的实践与创新

授课老师:刘畅

中国青年报国内时事部主任,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生兼职导师

课程大纲

一、媒体与社会
二、对预设问题的改造
三、提问五要素
1、友善而巧妙,不卑不亢,提出公众疑虑
2、简单叙述,尽量说出存在的矛盾
3、追问被遮蔽的数字信息
4、寻求对传言的证实
5、寻求对质疑的回应
 
四、传统媒体人眼里的互联网时代:质疑成风、信任缺失
五、新闻专业:追求客观、反对主观
六、官员必修课:学会和媒体打交道
七、媒体的责任在哪里
八、传统媒体如何通过报道事实影响互联网舆论与社会
  1. 深入挖掘被遮蔽的事实
  2. 持续不断地披露最新发现
  3. 推动互联网舆论逼近真相
  4. 逐步以理性姿态推动社会达成共识
九、记者职业精神——沃尔特 · 威廉:新闻工作是神圣的事业
  1. 为公众服务目的
  2. 客观公正的态度
  3. 求真务实的精神
  4. 超然独立的地位
  5. 廉洁不贪的品格
十、互联网舆论正悄然改变中国社会
  1. 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
  2. 社会舆论的汇聚平台
  3. 政治参与的公众渠道
  4. 国家民主的推动方式
  5. 透明开放的舆论保障
十一、互联网时代的民意表达:
  1. 形成舆论焦点
  2. 放大社会矛盾
  3. 表达维权诉求
  4. 推动社会思潮
十二、新闻:事实与评论分离;传播:报道与舆论互动
  1. 夹叙夹议,曾经是报纸深度报道的基本方式
  2. 述评分开、播评分开
  3. 新闻版上只有事实报道
  4. 相关评论请看评论版
  5. 实现新闻的客观、理性
  6. 提供无偏见的事实,让公众作出判断
十三、平衡、客观、理性——记者职业伦理



老师介绍

  刘畅:中国青年报国内时事部主任,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特聘专家,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访问学者,1992年开始新闻工作,作品曾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近年来,在中央部委和媒体组织的舆情应对培训、新闻发言人培训、企事业单位通讯员培训、网络记者采编培训中授课,讲授课程有《媒体沟通与舆论危机应对》、《新闻宣传与舆情引导》、《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评论》、《新媒体时代的宣传策划与新闻发布》、《媒体记者眼里的新闻发言人》、《新闻采编规范》等。

 
 


刘畅老师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