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公共危机的八个实用方法之-化解法

武和平
  公安部宣传局局长、新闻发言人,一级警监。文学学士,法学研究生,犯罪学博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大量事实证明,舆论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倒是对待危机的态度。若态度错了,就会坐失良机,一错到底。因为危机中包含着危险与机遇两个因素,二者之间是可以转换的变量,只要态度正确,方法得当,就往往可以从危困中解脱,走向新的境况。因此对舆论危机要客观分析、理性对待。特别是对待批评和指责要有包容的胸怀,对激烈的反面声音也要“发乎于情,止乎于礼”,只要不是诋毁与诽谤,就要像太极拳一样讲求“以柔克刚”“圆润含化”“以静御动”,做到避免斗气、争锋和“掰手腕”。须知政府组织的心胸开阔度,决定百姓批评的尺度。政务公开的程度,反作用于突发事件的“裂度”。政府组织说得越多,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小,公众的质疑就会越少。媒体特别是互联网上有一定数量的批评乃至负面信息,是正常的舆论生态,属于“阴阳平衡”,换一种思路对待网络过激的言辞,就会化害为利,海阔天空。切记:删除不如善用,封堵不如提供,反制不如回应,辩护不如求证。对确系政府及组织的失误、错误应闻过则喜、知错就改,反而会重新赢得尊重,不仅可以收获信任,还可以赢得谅解,转危为机。若能在舆论的倒逼中反躬自省,还能举一反三,完善制度机制建设,更可以化害为益,否极泰来。当然,化解危机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讲求细节、推敲用语,妥善把握时、效、度。

例:中石化化解托运物漂浮香港海滩的舆论危机

  2012年7月23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托递于“永信捷1轮”的聚丙烯胶原料遭遇台风,有六个装有聚丙烯胶的集装箱掉入海中,被吹入香港海域。由于误传有毒,导致渔业销量锐减30%,香港一家媒体遂以《生态灾难市民蒙在鼓里,致癌毒胶粒60亿粒遍港海》为题进行夸张报道,有人遂到中石化驻港公司门前抗议并索赔。中石化新闻发布部门迅速赴港,在公关公司协助下,释放善意,化解疑虑,很快缓释了危机。其做法如下:

  一是快速反应,勇于沟通。事件一经发生,中石化新闻发言人次日即率人前往,迅速核查了海滩及漂浮物的实际状况,在心中有数的前提下果断决定召开新闻发布会,以正视听。

  二是对事件定位表态准确客观,针对运输方造成的漂浮后果,不属于雇佣方的直接责任,在措辞上不便使用“表示遗憾”,而用了“深感焦虑和不安”,分寸把握贴切,不失负责任的国企态度。

  三是中肯坦诚,对媒体一视同仁。对召开新闻发布会的细节精心研究后,决定坦荡向全港媒体遍发通知,而非人为选择媒体。为保证发布信息的统一,避免不必要的炒作,于上午11时发布会议通知,下午4时开会,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真诚表示:“第一,不管这个事故责任在谁,我们都来积极地参与清场;第二,不管这个事故责任在谁,我们都愿意先垫付1 000万港币来给大家善后;第三,将来法律责任界定是中石化的,不管多少钱,我们承诺都赔。”紧随其后,中石化又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清场,这样的态度和做法有效遏制了炒作空间。

  香港《明报》为此专发了社论,“胶粒事件如同一面镜子,各方承担与取态,中石化这次应对胶粒漂港事件,使人耳目一新。这种与港人同呼吸的事见诸更多国企,有助于消弭内地与本港的隔阂,两地融合将更加和谐”。一下子化解了危机,扭转了形象。据悉,该事件已入选全球社会责任50个最佳案例,中石化获得联合国环境基金和香港环境保护的杰出企业社会责任奖。
 

本文摘自《新闻发布实训——新闻发言人的使命与智慧》(高钢、万里主编,中新智库(北京)文化发展中心组织编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