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正院长在2008年“向世界说明中国”奖学金颁奖仪式上的讲话


【编者按】
  如何向世界说明中国?《赵启正院长在2008年“向世界说明中国”奖学金颁奖仪式上的讲话》很好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早在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国际社会对中国一片质疑时,时任国新办主任的赵启正以其对国际传播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国际形势的敏锐判断,积极推动并主导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化建设的不断深化和完善。
  多年以来,他在不同场合不断提出对外新闻传播的主要任务是 “向世界说明中国”。多年的实践证明,以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说明中国已经成为外宣工作的重要理念和成功实践。
  转发此文,以飨读者。



赵启正院长在2008年“向世界说明中国”奖学金颁奖仪式上的讲话

2008-5-16

摄于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制度化建设十周年研讨会

  我要先介绍一下“向世界说明中国”奖学金的来历。去年上海浦东新区祝桥新镇投资公司的阮菊明先生找到我,他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没有浦东开发特别是没有浦东国际机场的建立,与机场相邻的南汇县的祝桥就还是农村状态。在祝桥的城市化过程中,阮菊明先生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和奋斗精神,才有所成就。由此所以他深感应该报答时代。尤其觉得应该对人才的培养出一份力量。因为我担任上海事副市长时兼任浦东管委会主任,又曾向他赠送过我的《向世界说明中国》,所以他选择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他生活和工作在国际机场旁边,他的国际感很敏锐。他发现外国人对我们不够了解,经常问一些很幼稚的问题,他觉得向世界说明中国非常重要,所以他建议奖学金的名字就叫“向世界说明中国”。除奖学金外,还有一笔钱是“向世界说明中国”的科研基金。
  顺便,我想把“向世界说明中国”这句话做一个简单的解释。刚才获奖学生代表康佳宁同学发言中有一句话是很中肯的,她说最近一段时间“突然出现了跨文化表达的危机”。情况确实是这样的,这次以法国、英国等几个欧洲国家为首,利用“3·14”拉萨事件,利用北京奥运会传递圣火的机会,猛烈攻击中国。他们并不问这些闹“藏独”的喇嘛是否放了火,是否烧死了人,他们认为事实并不重要,批判中国才是重要的。这些国家的许多政要和媒体自认为他们是站在人道主义的、人权的高地,是站在世界最高的道德规范的高地,因此有权“批判”他们认定的“不讲人权”的中国。西方的一些主流媒体完全不顾自己所宣扬的客观报道的新闻观,不顾自己宣扬的“他们的报纸是一个平面镜,不会失真的反映社会”,形成了一轮对中国的猛烈攻击。但是这些国家的媒体没有想到,这对我们中国人倒是一个启示,促进了我们对西方政治意识的认识。对于我们新闻工作者,对于新闻工作者的后备军的同学们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启示——我们必须克服康佳宁同学所说的跨文化表达的危机。为此,我建议以后学院设立“比较文化”的课程,一开始可作为选修课。
   我想大家都知道中央电视台《我们》栏目制片人王利芬博士吧!她在“3·14”之后跟我说:“向世界说明中国,但是看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我们没有向世界说清楚西藏问题。”我同意这个判断。
  我们都知道,50年初中央政府是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西藏问题的。也许是由于我们对西藏上层的奴隶主有统战的好意在里面,因此对于他们的奴隶主的生活和惨无人道的罪恶表现没有向世界说明得更透彻、更清楚。至今天,许多外国人还说,他们对西藏的概念:一是50年代初中国产党的军队占领了西藏,而以前西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二是中国政府破坏了西藏的文化;三达赖喇嘛是慈悲为怀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这些都大错!特错了!西藏从元朝起就明确地进入中国版图了;达赖喇嘛的和平奖本来就是一场闹剧。而拿文化来说,西藏人民在50年前,除了少数喇嘛识字外,其余几乎全部是文盲。以此例看来,我们作为新闻工作者,向世界说明中国任重而道远。
  我提倡对外表达时用“说明”这个动词,是有原因的。因为“宣传”这个词,在英汉大字典里,特别是在英文字典里,会注释这是个贬义词,意思就是一种强词夺理的,不顾事实的表达自己主张的做法。“宣传”在中文里的意义没有问题,但是在将“宣传”翻译成成英文的时候,说“propaganda”却是有问题的,所以不用“宣传”,而用“说明”或 “表述”、“传播”等等。
   “向世界说明中国”这句话现在已经被许多场合引用了,如《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北京奥运会的要旨——向世界说明中国》。为什么中国花这么多钱办奥运会?为什么世界各国都要争举办奥运会?就是因为奥运会是向世界说明自己的国家的一个机会,眼见为实的说明是最有力的说明。
  今天早上我应《新闻与写作》杂志之邀为在汶川大地震第一线的新闻人写几句话。我写的题目是《献给大地震时刻的新闻人》,我这样写的:“惊天动地的大自然的灾难突然爆发,立即触动了人们的相爱之心,远方的陌生人一瞬间成为悬念中的亲人……此刻,新闻人勇往直前是战士,无私奉献是仁者,坚忍不拔是忍者,挺然屹立个构成人民心际的桥梁”。这是我对此刻新闻人的描述,他们是崇高的、有爱心的模范。我们新闻人比起其他行业来,比起纯技术行业来,我们是不是更应了解人民,更要有一颗博爱之心?更要有责任感呢?不要忘了,还有我们应该永远感恩的模范,那就是冒着牺牲危险参加大营救的解放军。
  听说高钢同志也接到了这个杂志社之邀。那么,否能够请他现在当众背诵一下自己的短稿呢?也考验一下他的记忆力!(高钢:我写的是,当公共灾难降临之际,及时、准确地把真实的情况告知人民,连续追踪危机事件的进展情况,告知人民解救自己灾难的方法和途径,沟通政府和社会之间的信息联络,让社会和生活既如它的平稳,这是中国新闻媒体面对人类大敌勾画出的专业行动路线。关注处于灾难当中的人的生命,彰显灾难当中呈现的高尚的品格,呼唤善良、同情、理性、奉献这些构成人类文明基础元素的文明精神,是中国新闻媒体在人权地位灾难当中呈现的职业品质和价值取向。当把真实告诉人民,媒体赢得人民信任之际,来自人民的力量就形成了!)好记忆力!写的真好!到底是有资深报人的背景,了解新闻人的思想和信念。
  两年前,外交学院吴建民院长邀请我参加他在天津举行的“和谐世界和中国梦”论坛。天津外语学院新闻专业的学生参加了,休息的时候有两个大一大二的学生问我:“我们高分考上了新闻学院,可是入学之后觉得没什么可学的,老师的课本不讲我们也懂,不像经济学、法律那么难”,他们有点失落感;但是,我们不能指责学生们的问题幼稚,“童言无忌”。我对参加会议的一些大学的老师说了这件事,他们觉得这不是个别学校存在的问题。
  对此,我们只能说我们当老师的做得不够,没有讲清楚新闻人应当是什么样的人。我当时在会上作了一个简短的演说。我说我们中国的新闻人应当是一个善于与国际社会和国内社会对话的人,能够选择对话的主题,寻找能够对话的人,能够挖掘对话人的思想,能够正确地报道,能够写出有深度的评论。这些人应当有正确的立场,立场就是维护人民的利益,也即他们的报道效果应该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因此必须实事求是,不能说假话。作为一个新闻人,如果有这样的对话本领,应该就不只是会写文章,而应该能够和对话者寻求沟通的语言。一个合格的新闻人,如果是经济方面的记者或编辑,也应该是半个经济学家;如果是国际问题方面的记者或编辑,就应该是半个国际问题专家。也就是说,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应该有0.5个某个专业的知识加上1.0个新闻专业的知识,他是具有1.5个专业的人。如果不是这样要求自己,就真的自己委屈自己了。有太多的功课等着我们去做,这是我对那几位同学之问的回答
  我想继续就此展开这一话题,讲一个真实的案例。我们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毕业生中出过很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今年3月,我收到了一封信,写信者是赵培兰女士,她的女儿李东东同志是新闻出版总署的副署长。我没有简单地转给高钢同志,就是想找一个像今天这样的机会跟同学们说一说这封信。这封信是这样写的:

尊敬的赵院长并学院各位领导同志们:

  你们好!我是人民大学新闻系第一期学生,当时中国人民大学的校长是吴老吴玉章,新闻系主任是安岗,副主任章南舍,党总支书记邓茂生。在他的领导下,从1955年9月到1959年8月毕业,学习四年。我十分珍惜这四年,因为1938年2月日本侵略者轰炸了我们家乡山西省辽县,炸毁了我的母校,我还不到十五岁就失学了。在抗日战争中,边工作,边生产,边学习,文化基础太差。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我非常感激党,感谢学校的老师们对我的教育和培养。

  我是人民日报考去的,毕业后仍回到人民日报。我的老伴李庄从1938年参加革命,就从事新闻工作。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以及祖国建设时期,写过不少深受读者欢迎的文章,有的曾受到领导的表扬。我的孩子们把他的著作汇集起来,出了一套四卷本的《李庄文集》。

  在2005年,人大新闻学院50周年纪念时,作为校友,我本想送上几套书,表达我对新闻系领导和老师的教育之恩的感谢。因当时李庄病情加重,我思想压力大,错过了这个机会。

  近日,我女儿李东东到人民大学去出席会议,正好代我完成这个任务,实现我的心愿。我想同志们看了李庄的著作,可能对了解党的新闻工作的脉络、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使命、事业发展的艰辛、坎坷,有一定的帮助,对新闻系将来从事新闻工作会有所启示。不知我的想法对否。

  敬祝你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赵培兰   
2007年8月24日

  这封信写得很感动人,我们应该给她回信。赵培兰前辈送给我的《李庄朝鲜战地日记》我看过了,每篇日记都写得非常朴实。他曾写到,要写得短一点,因为他只有一瓶墨水。同学们能理解这句话吗?我委托康佳宁硕士生代表新闻学院的同学给我们的老前辈写一封回信。《李庄朝鲜战地日记》和《李庄文集》这几本书,也请康佳宁和她身边的同学阅读后连同来信一并交学院图书馆永久保存。
  末了,我要对你们提个意见。我发现你们大多数人不记笔记,如果不是我讲得太没意思,这就是一个坏毛病。一边听一边记,印象深刻,记好了笔记,要点也就就有了,事后写文章又快、录音只不过是整理笔记时的补漏;不要由于有了MP3,就懒惰了。请大家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这是我的一个郑重的忠告。你们到了我这个年龄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积累,也会有很多作品,你不要相信自己的记忆力,还是要相信自己的笔记。还给你们在座的一年级的同学留个功课,每人写一篇关于今天这个会议的报道,600到1000字即可。
  我还希望我们新闻学院的学生要比其他院系的学生更应该关心国内外大事。我们的知识面应当是“内知中国,外知世界”,希望大家讲究方法,好好学习,日有收获!
 
  谢谢大家!




摄于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制度化建设十周年研讨会








  注:2005年7月美国《领袖》杂志采访赵启正,后将“向世界说明中国”译为“Present China to the world”作为报道文章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