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的名义》看如何处置网络舆情

近期,“大尺度”折射官场政治生态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正在湖南卫视热播。剧中除了真实而深刻的“再现”腐败案件外,还多处涉及“网络删帖”、“视频直播”、“新闻发布”、“舆情处置”等与网络有关的片断,具有非常强的时代性和教育性。

在电视剧第三至第六集中,山水集团的拆迁队假扮警察,试图趁夜强拆大风厂。大风厂工人在抵抗中意外点燃大火,致使多人受伤,此事被群众用手机在网上直播,顿时传遍海内外,形成重大网络舆情。在省委书记沙瑞金的要求下,京州市迅速召开新闻发布会,省委常委、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就网上的传言和公众关心的话题一一作答,用权威声音回应了公众的关切,获得了与会记者的好评。

由吴刚饰演的李达康书记

文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剧情虽然是虚拟的,但剧情反映的现实却真实存在,因拆迁而引发的网络舆情在网络空间也随处可见。在网络资讯异常发达的今天,每个人都可以运用随身携带的手机将遇到的事情拍成照片或视频传在网络空间,如果配上吸引眼球的标题,将在短时间内“引爆”互联网。面对不可逆转的时代发展形势,地方党委政府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及时主动公布相关信息。

除了《人民的名义》剧中这样召开新闻发布会说明情况外,还可以利用当地官方微博微信实时公布事件处置的最新消息。对于那些需要一定时间调查核实的信息,可以了解多少公布多少,让权威消息第一时间占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介的重要版面,避免网络谣言滋生。同时,还要及时搜集、整理、上报公众的关注焦点,及时回应和解答公众质疑,形成良性互动,以良好的姿态弥补突发事件给地方党委政府形象带来的负面损伤。

社会发展到今天,突发事件的消息已无法封堵和屏蔽,也不可能像过去那样经过“再三斟酌”、“认真梳理”,有选择性的公布,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官方的权威消息必须“抢”在“鱼龙混杂”的网络消息前面,只能这样,才能占领舆论制高点,争夺话语主动权。在此基础上,再会同网信部门和公安部门依法查处网络谣言,严厉打击造谣传谣行为,为突发事件的成功处置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平台,网民是现实生活中的公民,他们在现实生活的种种遭遇很容易通过这个开放平台反映出来。处置网络舆情,除了线上的良性互动外,线下的舆源处置也非常关键。正如剧中反映的那样,李达康除了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权威信息外,还为大风厂的工人聘请律师,着手解决工人们反映的现实问题,只有在法律框架下合理合法的把相关问题解决了,拆迁才不会有障碍。因此,地方党委政府在处置网络舆情时,相关领导必须考虑得周全一点、细致一点、人性一点。只有这样,党委政府的工作才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才不会是一句空谈。

电视剧还在播放,剧情还在发展,李达康身上也许还会有其它“故事”,但不管怎样,在网络时代的今天,面对因拆迁而引发的网络舆情,他召开新闻发布会并积极面对记者的态度和做法都值得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和借鉴!

作者:长江网网评员杨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