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上:高大伟和他的卓越团队

  高大伟,入职22年来,从电工、班组长、工程师、党总支书记成长为一汽-大众汽车轿车一厂焊装车间经理,成为一个有着“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美誉的功勋团队的“掌门人”,一个创新型、复合型的管理专家。他率领着总人数超过6000人焊装车间团队,用智慧与奉献在多个项目中屡建战功,树起了“卓越焊装,卓越团队”的品牌形象。在高大伟身上,完美地诠释了一汽人“学习、创新、抗争、自强”的精神风貌,完美地展现了一汽人“争第一、创新业、担责任”的价值追求。
原题:天天向上:高大伟和他的卓越团队

信奉永求第一,所以他总是第一
  心中有梦想,人生就有目标,工作就有不竭的动力。1992年,刚刚走出校门的高大伟来到了他梦寐以求的中国一汽,成为一汽-大众公司的一名机电技工,面对现代化的汽车制造设备和只有外国专家才能染指的一些高新技术、工艺,他暗下决心:我一定要成为这一领域的行家里手。
  常言道:性格决定命运,高大伟就是这样一个例证。从参加工作那一天起,高大伟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不管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在他22年的职业生涯里,“第一”就是高大伟标签,在他的身上,与他一同进厂的同伴们看得最清楚的一点是“他让优秀成为了习惯”。
  入职后他的第一个身份是电工,不久后,公司要举办技术比武,按工作年限,高大伟连参赛的资格都没有,可是他找到领导:我想试试,不参加竞赛。没想到,他这一试竟然技压所有正式选手,拿了第一!正是凭借这样的成绩让他比规定时间提前半年破格成为一汽—大众公司的第一位工人技师;几年后,又凭借精湛的机器人维修、激光焊技术转岗成为一汽—大众第一位高级技师。延着一汽-大众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他一步一步又从工长走到维修工程师、区域主管、车间党总支书记、车间经理,每一个岗位都做到了第一。在他任车间党总支书记期间,让人惊喜的是,一直工作在生产领域的高大伟居然很快就把焊装车间的党群工作做到全一汽集团最好的,甚至在全国都出了名,那段时间,高大伟总是抽出大块时间来迎接各级领导视察或是行业内外党群体系学习考察。对此,高大伟轻描淡写地说:技术、管理这些工作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只要用心,都能做好。
  在高大伟看来,这么多的第一不是他工作的终极目的,他更在意的是通过一次次的阶段性“小胜”不断提升自己的心气,不断接近自己的梦想。“有能力做好的事情为什么不尽最大努力去做好?我特别认同一汽‘争第一、创新业、担责任’的理念,一汽人就应该永争第一,这是每个一汽人都该有的追求。大家都这样去想、去做,一汽就一定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第一流的企业,‘红旗复兴,解放更强,产业报国,职工幸福’的梦想就不会遥远。” 曾任一汽—大众轿车一厂厂长的王维忠说起自己的部下高大伟的一以贯之的优秀,语气中满是欣赏:“内驱力是一种品质,大伟是个内驱力极强的人,企业给他提供了一个平台,但是如果自己不努力他无论如何不会有今天的成就。这几年一汽—大众一年的工作日平均都在325天,在这么大的工作压力之下,他还能去考研究生,这是一般人想都不能去想的。还有对一汽自主配套企业的支持与拉动上,高大伟作为一个合资企业的经理人员,表现出一种特别强烈的责任感。”
起点并不高的高大伟用自己那么多的“第一”的履历映衬出一种与一汽文化高度契合的精神特质。这么多年,正是永争第一的信念引领着高大伟向前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迎难而上,决不退缩,而他所热爱的企业也一次次把机会给他,把舞台给他,把掌声给他。这一点,高大伟感受颇深:“一汽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只要你有能力,企业就会给你人生出彩的机会。”

学习让他一次次从“不懂”到“精通”,所以他乐此不疲
  在人才济济的一汽—大众各级管理团队中,几乎个个是名牌大学毕业生,高大伟是个例外。毕业于长春汽车高等专科学校的高大伟论“出身”没有值得炫耀的资本,可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集众多光环于一身的高大伟,一个令麾下众多名校高材生由衷钦佩的焊装车间经理,不禁要问一个这样的问题:他靠什么取得了这样的成就?答案只有两个字:学习。可以说,在高大伟20几年的工作历程中,学习贯穿全程,如影随形。“刚毕业时,每天学习到深夜。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是因为工作需要,因为不懂的东西太多。”他说。
  “不懂的东西太多”是大实话。在他进入一汽—大众的1992年,机器人自动化焊接技术在我国轿车制造业才刚刚起步,刚成立不久的一汽—大众从美国拆卸生产线回来组装,一切都要重新开始,那时候面对国外自动化设备,谁都没经验,遭遇失败是家常便饭,经过数不清的反复调试,设备成功终于安装完毕,生产线上开下了第一辆捷达车。“肯干活、好学习”的高大伟也成为国内第一批掌握机器人自动化焊接技术,到能够独立承担新项目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专业领域的领军人。
  说起高大伟的学习精神,曾任轿车一厂党委书记的王志才说,下班后他几乎每次路过金涛工作室时,都能看见高大伟伏案学习的身影。“他早已读完了吉林大学的本科,最近又完成了同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学业。”王志才书记还回想起与高大伟一起出国的一件事:那是奥迪Q5投产前,他们一同去德国、西班牙做签收工作,由于没有翻译,王志才很是担心,高大伟说:没问题!可书记心中还是没底,高大伟是技术型的专家不假,坚持学外语也知道,但直接同老外谈技术、谈设备能行吗?“一周的工作下来,大伟用他堪称完美的表现让我对他更加刮目相看了,我对大伟由以前的‘喜欢’上升到了‘尊重’!”王志才说得很动情。
  “回首走过的历程,我所有学习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工作的需要,不学习就满足不了汽车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学习是个辛苦而快乐的过程,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攻读,换来了生产线上一个个难题的迎刃而解,在这个过程中将个人成长与企业的发展进步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是双赢之举。”

做好每一个岗位,所以他不断走上更高的岗位
  人常说:机会总量留给有准备的人。22年的工作历程中,他与一汽—大众一样,走过一条踏实、健康、快速发展的向上之路,一汽—大众为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的技术、管理路线两条不同的路径,高大伟都扎扎实实地做到最优。技术路线上,高大伟从电工、电工技师、高级技师做到了维修工程师;管理路线上,他从班组长、工段长、维修工程师、区域主管、党总支书记一直做到今天一个率领6000多人的车间经理。他经历的岗位如此之多,成长的节点如此繁密,但是回过头去看他的成长之路:他把哪一个岗位都做得风生水起上,而不是蜻蜓点水,也正因如此,才总有更高的岗位在等着他。
  “在工作中,大伟一直是个肯动脑、有想法的人”,说到自己的爱将,高大伟的历任领导的爱惜之情都溢于言表。高大伟“想法”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不管在哪个岗位上,他都勇于并且善于创新。担任经理后,他更是将创新思维应用到管理的每一个层面:创新设备管理方式、创建专业化的技术培训基地、推行管理人员工作岗位轮换机制,结出了一个又一个丰硕的成果。
  在一汽—大众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中,焊装车间属于技术最复杂、设备最先进、问题最集中、管理最多元的一个车间。近几年来,一汽—大众产销量连年大幅提升,给设备带来很大的压力。为了解决设备连续超负荷运转,维修保养时间短的问题,他深入现场认真分析,采集数据,经过大量细致入微的调研和实践,他创造性的提出了“见缝插针式”的设备管理方法和“模块化维修”的管理思路。在他的带动下焊装车间设备停台时间不仅没有因为高负荷的生产而增加,反而使维修工作更加有条不紊,紧张而有序,实现了使有限的时间发挥了最大的效率的目的。高大伟根据车间实际,搭建车间的知识管理平台,以“金涛工作站”为主体,整合车间的优势资源成立了及技术培训、新技术转化、设备日常维修保养等功能为一身的螺柱焊、激光焊、涂胶等9个卫星工作站,自编培训教材,自己培养专业化兼职培训师队伍,开设培训科目33门,累计培训员工近万人次,有效缓解了因新员工流动频繁、新技术、新工艺快速引进带来的安全、生产、质量等方面的难题。目前焊装车间设备开动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持续保持一汽—大众设备开动率最好的记录。

个人成功并不重要,所以他的旗帜是打造“卓越团队”
  “卓越焊装,卓越团队”这是有着一汽—大众黄埔军校美誉的焊装车间的文化,自从走上焊装车间经理的位置,高大伟和他的团队便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传承育人、开拓先行、担当克难、勤奋奉献、争先求精、革故创新。这个卓越的团队一直是一汽—大众的骄傲,是一汽集团的骄傲。他们所获得国际、国内、省市、集团奖项不胜枚举。不仅仅是创新的成就,不仅仅是全员的成长,不仅仅是一个又一个金光闪闪的奖杯,在高大伟看来,更重要的是整个团队那一直令人骄傲的“精气神儿”。焊装车间已经连续五年在全国机械工业“双代会”QC成果发布会上拔得头筹,取得质量管理QC小组一等奖和国优的最高奖项,并且先后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集体二等奖、集团公司“模范团队”等殊荣。这里同时也一直是“群星闪烁”的地方: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金涛;全国优秀农民工、长春市特等劳动模范徐飞;中央企业劳动模范樊宇;“全国发明展览会铜奖”获得者王德亮;“国际发明展览会银奖”和铜奖的获得者尚国春、范英男;长春市劳动模范周明雪……一大批先进典型和高新技术领域的顶尖人才也让焊装车间这个团队一次次走进公众的视野。
  高大伟不仅是历任领导厚爱有加的得力部下,更是是卓越团队中深受尊敬与信赖的“偶像”级领军人。高大伟注重个人和团队技能的提高,更注重团队和谐氛围的营造。“尊重、诚信”是高大伟带队伍的理念。“尊重”是前提,高大伟说,尊重不分职级,诚信对待每一个人,尊重成就共赢,诚信创造价值。“我们没有罚过员工一分钱,但遇到问题要讲清道理,培育解决问题的氛围,让员工在尊重中成长、进步。他骄傲地说:由于管理明晰,责任心到位,焊装车间没有出现过一起安全事故。
  高大伟的“偶像”效应渗透在方方面面。金涛、李冰、侯晓明还有其他的同事们说起高大伟的人格魅力来,语气近乎崇拜:“他说学习知识只代表过去,培养起学习力才能赢得未来,他坚持天天学习,我们也爱上学习,焊装车间就成了一个学习型的团队”;“高经理是我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在的带动培养下,我已经从一名劳务工成长为一名车间一名专业的培训师,并且已经转为一汽—大众的合同制员工……”;“我最佩服高大伟经理的毅力,他不管多忙多累下班后都要坚持50分钟的长跑。”“有一天他宣布戒烟,已经有十几年烟龄的高大伟说戒就来了一个了断,让我们这些戒的慢的追随者都不好意思了……”两个月前刚被奥迪总部派到一汽—大众的焊装车间德方经理马蒂亚斯·舒尔茨称高大伟是“好得不能再好了的合作伙伴”,他评价自己的伙伴:“平和、友好,乐于助人”,他说高大伟熟识德国文化,“一口流利的德语为我们的沟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看到的焊装车间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球队,庞大,但充满了凝聚力,我很高兴有一位这样的合作伙伴。”
  42岁的高大伟,谦和、儒雅的高大伟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褒奖,“我们焊装车间无论是在技术转化还是在制造水平上都是世界一流的,作为这样一个车间的经理,我十分清楚企业对自己的信任有多高,我所承载的责任有多大。”他坚信自己和自己的团队能担起这些信任和责任,追求卓越,天天向上。

作者简介:第一汽车集团 于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