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中的舞者
——记厦门航空女飞行员洪连珍
——记厦门航空女飞行员洪连珍
“生命就是一场舞蹈。”再次见到满脸笑意的洪连珍时,我想到了这句话。
第一次见到洪连珍时,她响亮的爽朗笑声让我暗自惊讶:这哪里像是个曾经被病魔缠身接近死神的人!时隔一年,当熟悉的笑声再次在耳边响起时,看着年已六旬却依然精神矍铄的她,我不得不佩服这个将蓝天作舞台的舞者,她在用一种舞者的精神诠释着女性的魅力。都说女人最怕青春逝去,但岁月在她面前却似乎显得有些无能为力。“我爱蓝天,爱飞行!”一份简单纯粹的爱,一生忘我投入的追求,不留意中使她可以摆脱时间的束缚,成为蓝天中一位动人的舞者。
与“洪连珍”这三个字无法分开的是一长串的数字:中国第三批女飞行员;空军第一代女指挥员;转业到厦门航空有限公司爱岗敬业18年后,2008年10月27日执飞的福州——成都——福州航班,为其43年的飞行生涯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至此,洪连珍安全飞行16875.23小时。
与这些数字并列的是众多荣誉: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团副团长;先后荣获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1989年被军委空军树立为“空军热爱飞行事业优秀飞行员标兵”;1990年转业到地方民用航空公司后,任责任机长的同时兼飞行教员,获得民航局安全奖章,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女职工,当选党的十一大、十五大代表等。
拨开这些数字和荣誉,却只见一位舞者在蓝天中忘我得起舞。因为专注而美丽,因为投入和执着而让人心生敬意。
舞者精髓一:顽强不屈,不服输
对于一个心怀梦想并一直追随于它的人来说,梦想的翅膀突然被折断,这该是怎样的打击!1972年,在洪连珍飞行生涯的第七个年头,年仅24岁的她被确诊患有淋巴癌,并被告知“最多还能活半年”。音乐依旧,而舞者不再。就在所有人都黯然神伤的时候,洪连珍却自己站了起来,对命运说“不”。
“我太想飞了,‘飞上蓝天’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对我来说,不让我飞比夺走我的生命还更让我难以接受。一想到这病好好治疗还是有机会让我再重上蓝天时,我就让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
化疗的痛苦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为了有体力与病魔抗争,当时已经有化疗反应的洪连珍吃饭就如同嚼蜡,但是她忍住不吐,硬是让自己把这些早已没有味道的饭菜咽下去,只为了能够重返蓝天!而她真的做到了:凭着顽强的意志、乐观的心态和不服输的性格,在组织的关心和战友的鼓励下,一年后洪连珍战胜病魔,重新驾机飞上蓝天,被誉为“钢铁姑娘”。信念,带来了奇迹。
对于洪连珍来说,飞行就是她的舞蹈。随着民航业的发展,地方民用航空公司需要更多的飞行员执行飞行任务。为了能够多飞,1990年洪连珍放弃了在部队蒸蒸日上的事业,转业到厦门航空有限公司。
从军队到地方,洪连珍可以不在乎从一个团职领导干部变成一个普通的民航飞行员这种身份的变化,却不能忽视民航使用的美国波音系列民用大型客机与部队中所飞的苏式中小型飞机在设备、性能上存在的极大差别。另一方面,洪连珍在同批机型改装人员中年龄最大、文化底子最薄,毫无英语基础,加上治疗癌症时化疗导致的记忆力严重下降,初到厦航的她面临巨大压力和极大挑战。
“先摆好心态,什么部队干部不干部的,我从现在开始就是一个学生。虚心学,认真记。那会儿年纪大了些,再加上之前生病化疗的影响,记忆力没年轻人那么好。能怎么办呢?‘笨鸟先飞’呗!”洪连珍把座舱设备图贴在家里的墙上,随见随记;自己做个仪表练习器,有空就练;放弃休息时间,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用笔记本把英语单词、设备数据、飞行程序等一个字一个字抄下来,一张图一张图描下来……七本共十余万字的学习笔记,让洪连珍在飞行之路上继续前奔。
想起洪连珍当年报名参军、进入空军第一飞行学院时说过的话:“我一直相信只要有梦想并去努力争取的话,梦想迟早会实现。我一直很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舞者精髓二:勇于奉献,不怕苦
“梅兰芳不是你的,不是我的,他是座儿的。”这一句话的背后,是戏者与“座儿”之间的互相尊重,是戏者和“座儿”对戏曲艺术的尊重。尊重的背后,则有着属于戏者的一份默默付出和无私奉献。舞者亦是如此。
洪连珍的丈夫郭启迪和她原本在同一个部队,后因工作需要调到外地,两人平日难得一见。有一次洪连珍陪同从外地来探亲的丈夫从汉口搭乘便机准备休假,正要起飞时,突然接到上级“立即改变航线,到湖南抢救伤员”的通知。由于临时搭配机组可能会耽误时间,洪连珍主动请缨,向领导提出要求担任机长。洪连珍的丈夫独自一人在部队招待所里度过了对他而言也很难得的休假时间。“有多少次,我也曾独自一人望着天上飞过的飞机想他。可是碰上有任务,就只好对不起家人了!”
“对不起的家人中,还有我的女儿!”为了飞行,56天的产假一过,洪连珍就匆匆赶回部队,把出生不久的女儿留在了大连老家。这一别,就是五年。五年中,她和丈夫偶尔趁着出差或训练路过的时候顺便看一眼,即便如此,五年后,当他们接回孩子时,孩子不认父母,只吵着要姥姥。洪连珍夫妇原本把孩子接到身边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和孩子间的感情,但繁忙的工作和不定时的工作时间,使他们很少能有时间在家陪孩子。“那时我们不在家时,她要么留在幼儿园,要么投亲靠友。有一次孩子问我,‘爸爸妈妈又不在家了,我又背着小包包去别人家住了,妈妈你说我可怜不可怜?’她就才五岁!我心里很难受,但是我没有表现出来。我没办法,有些时候是一定要有舍取的,飞行是很严谨的事,为了飞得安全、飞得好,我必须要在这方面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
“战场”从部队转换到地方后,洪连珍在厦航创业初期住简易房、睡硬板床的艰苦条件下,仍经常主动请缨执行飞行任务,勇担重任。2008年春运航空运输任务繁重之时却碰上冰雪灾害,执行完飞行任务、凌晨四点多才上床休息的洪连珍,下午五点多接到新的飞行任务。“当时我犹豫了一下,如果我拒绝,公司方面考虑到我头天晚上刚飞完,也会答应的。但是,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公司是不会在我刚飞完的情况下又来问我可不可以再飞。特殊情况要特殊对待,部队里一直教育我们要能吃苦、能战斗;到了厦航,‘以诚为本,以客为尊’,这么多着急回家过年的旅客滞留在机场,我多飞一次,就能圆几百名旅客的回家梦,我累点,牺牲点休息时间,很值得。”当晚,洪连珍驾机从厦门起飞到受冰雪灾害影响较大的贵阳,将贵阳滞留旅客送到冰雪重灾区杭州,待从杭州起飞到贵阳,最终从贵阳返回厦门时,已是第二天早上八点多。
一个专业的舞者,一个讲究职业道德的舞者,即使自己有怎样的不便,在登台表演亮相的那一刻,他都会依然精神饱满、笑容灿烂。把蓝天当成舞台,飞行作为舞蹈的洪连珍,用她的精湛飞行技术和优秀职业操守赢得了“座儿们”的肯定:有旅客因为她在台风天驾驶飞机时的沉着冷静、正确判断而树起大拇指;也有乘坐她驾驶的飞机的首长因为飞行稳、落地轻专门进驾驶舱和她亲切握手。
提到洪连珍,曾有一位老飞行员不无感慨地说:“这些年,她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飞行上。”
舞者生命力:心存信仰,不放弃
常在想,执着,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它需要面对逆境有足够的抗压性,还需要甘于不言名利得默默奉献。是什么可以让人坚韧如此?只因为心存一份信仰,对这份信仰有着炽热的爱和不懈的追求。一个道德底线高的人,碰到一个美丽的信仰,他总是能演绎一段动人的舞蹈。爱飞、想飞、要飞的洪连珍,在追寻梦想的这一路上,彰显出信仰的力量:产生动力、活力和强大生命力。
很多次问到洪连珍为什么要这样或那样做时,她的回答都惊人得一致:“不为什么,我就是想飞,喜欢飞。”“不为什么,组织上需要我了,我就该尽力做好。”不是她矫情,而是因为一个专注而简单的人,在做任何一件事之前因为单纯希望把事情尽量做到极致完美而使她心无旁骛。岁月穿梭,她的眼中却依旧清澈:不变的信仰,不舍的追求。
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性,在飞行员中女性一直都占少数。作为一名优秀的女飞行员,我本想就女性该如何充满魅力、拥有幸福这个话题和洪连珍深聊一番,此时却觉得有些多此一举。这一路,洪连珍有停下脚步专门想过这个问题吗?没有,她锁定一个目标后,一头扎进实现这个梦想的每一件事上、每一个过程中。于旁人而言,处于这样一种状态的人常充满了斗志、激情和活力,无论男女,这就是一种魅力。于他本人而言,追求梦想的过程本身就是充实而幸福的。
“一个人,一定要有信仰,有目标,有追求;不要轻言放弃。”洪连珍的亲身经历,正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作者: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