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畅通的曹羊路

 

    在煤炭资源丰富的鄂尔多斯,修建一条公路的价值有多大?在地势不平的鄂尔多斯高原,维护一条公路的艰辛有多少?于多数人而言,答案或许简单到四个字就可以概括:很大、很多。但具体大到什么程度,多到什么程度,只有亲历者才有发言权:运煤司机孟凡波说每次走到这条路上,他心情就比较舒畅,因为这条路一般不堵车;煤矿经营者朱晓谢说没有这条路他们不会买个煤矿来经营;维护这条公路的何俊峰说,他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保障曹羊路的畅通。
    在煤炭销售旺季的时候,曹羊线每天经过的车辆能达到2万个车次,拉煤车浩浩荡荡绵延数十公里。来自黑龙江的运煤司机孟凡波已经在曹羊路上跑了5年多,他要将附近红亚煤矿的煤运到西营子,沿途50多公里一天要跑四五个来回,“每次走到这条路上,心情就比较舒畅,这条路一般不堵车,即使堵也经常能看到路政人员在疏导,用不了多长时间路就通了。”孟凡波说。
    “路通了”,这样的评价对养护这条路的公路管理办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肯定,从这条路通车以来,他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保畅通。
    曹羊路是鄂尔多斯东部煤炭外运的关键,近几年每年从这里运出去的煤炭达7000多万吨。曹羊路每年为公司贡献1个多亿的收费收入。曹羊线自建成通车以来,在公司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沿线有公司所属的四个井工矿:纳一矿、纳二矿、宏一矿、凯达矿,还有一个年入洗量近一千万吨的凯达洗煤厂,年发运量近2000万吨的西营子集装站。“如果这条路发生严重的堵塞或雨雪天气应急不及时造成长时间的封闭,沿线所有的井工矿将全部面临顶仓停产,集装站的调运也会受到严重影响。”集团公司公路管理办主任何俊峰说。
    由于今年煤炭市场不景气,公路收费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前几年在车流高峰,每天的收费都在五六十万元,而今年第一季度的平均收费仅仅是25万元左右,与往年相比下滑了不少。
    车流量大,创造的效益高,但对道路的损毁也是相当严重的,这样的矛盾对公路养护来说陷入两难。
    曹羊路为重丘二级公路,它的设计日最大通过能力是7000个车次,而在煤炭运销旺季,车流量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标准,公路收费也在相应的急剧增加,最高时每天能收60多万元,“为公司带来这么多的效益当然是我们所希望的,但同时也带来了两个令我们担忧的不利因素:一个超负荷的交通压力对公路本身造成的损坏非常大,另一个是过大的车流量给我们保畅通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如果我们做得不到位,不仅会影响公司的煤炭生产和调运,也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何俊峰说。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们也在从公司的大局出发,努力找到这种喜与忧、利与弊的平衡点和契合点。
    的确,公路超负荷运作早应该进行一次大修,但基于煤炭运输的需求,目前只能是养护维修。从开春到上冻,公路管理办都要制定一套详尽的维修计划,春季对公路进行灌缝修护,冻土消融后对路面坑洼病害修理,在雨季来临之前清理路两边排洪沟,冬季准备防雪防滑处理……
    “道路的养护维修和车辆的正常通行发生了很大的冲突,也就是说,车流在高峰期,道路本身就已经满负荷运行了,如果再加上施工影响,势必会造成公路的严重堵塞乃至瘫痪。因此我们在制定每一项维修计划时都要认真研究和商讨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也就是把道路施工对车辆通行带来的影响想办法降到最低。”不仅如此,他们也制定了一些有效的疏导方案,比如说,在高峰期间,发挥一盘棋的作用,将收费所、工区、办公室后勤人员编在路政队,由路政队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成立驻勤保畅、重点路段保畅、机动保畅三个小组,沿线展开道路疏导工作。在保畅通的一系列工作中,公路管理办人人身兼数职,在反应机制上也有硬性要求,比如大型的堵车及事故现场,路政人员必须在交警到达之前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快速有效的疏导工作。
    而应对冰雪气候造成的车辆拥堵和道路封闭,公路管理办有一套切实可行的道路清雪应急预案,一旦下雪,立即就启动预案,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要求部门的所有职工和除雪机具全部上路,在第一时间就进行融雪剂的铺洒作业。公路沿线提前布置了16个融雪剂储备点,工作人员以雪为令,分组分段,基本能做到下雪即清、雪停路通的要求。“我们提前听天气预报,如果下雪,沿线提前准备好融雪设备,一旦下雪,工作人员全部上路进行清雪,往往在其他路段都还处于封闭状态时,曹羊路就基本通车了。”公路管理办副主任苏振东告诉记者。
    这样的应急预案对公路的畅通功不可没,去年的抗洪抢险充分检验了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7月21日,强降雨导致曹羊公路53公里、空车道33公里处路基被洪水冲刷形成路面塌陷,沿线多处排水防护设施遭到洪水破坏,紧接着,封闭路面塌陷,跨度达到30多米。应急预案启动,所有人员都投入到这场抗洪抢险中。经过7个多小时紧张、忙碌的道路抢险,较严重的两处水毁路段全部抢通,实现了空、重车双向通车运行。
    “在7月20号之前,我们就已经得到了21号大暴雨的黄色预警信息,也做出了相应的抗洪抢险应急小组,分组分段,各负其责,进行雨前、雨中、雨后的昼夜不间断地巡查与应急,”何俊峰说,“那天晚上,我们所有参与抗洪抢险的人员严防死守了一个晚上,而且应急工作做得也非常充分,但这么猛、这么强的暴雨确实也让我们始料未及,暴雨引发的山洪导致全线30多处公路出现不同程度的水毁险情,每一处险情都是触目惊心。”何俊峰说,在去年那两三个月的防洪防汛期间,所有参加公路抢险的人员都付出了不少辛勤的汗水,他作为部门负责人对他们的那种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感到非常自豪,也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
    曹羊线的畅通受益的不仅仅是伊泰人。俗语说,要想富,先修路,路通则财旺。纳林庙、川掌一带在没有曹羊线的时候,还处于一种被人们戏称为“捧着金饭碗讨饭吃”的落后局面,但现在这一带也开始变得“扬眉吐气”。目前,曹羊路沿线有大小井工矿及露天矿近30座,每年经曹羊线外运出去的煤炭将近7000多万吨。曹羊路沿线食联煤矿负责人朱晓谢所在的上海绿地公司在2010年买下这个年产120万吨左右的煤矿,这个矿每天经曹羊路运出去的煤炭达4000到5000吨。朱晓谢说,没有这条路他们不会买这个矿,依托这条路,他也和公路管理办的工作人员成了好朋友,“作为一个外地人,我们对曹羊路是有感情的。”沿线老百姓开始靠着公路发展沿线经济,加油站、修理部、旅店、饭馆应运而生。
    曹羊路建成以来公路里程由原来的57.2公里的单线运输增加到122公里的复线运输。至2010年,公路建设里程已达到152.488公里。运营收入也从1998年年收费10万元逐年递增,2010年,公路收费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这条路保障的不仅是公司的煤炭还有社会煤炭的外运,造福的不仅是伊泰人还有沿线的百姓。采访过程中,行走在曹羊路上,一边听着公路管理办负责人的介绍,一边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资源伴随着财富像血液一样经这条大动脉输送到各个地方,正是这样的畅通,保障了公司产运销体系的完整,支持了地方经济的繁荣,支撑了煤炭产业的高效发展。

 

作者简介

邱智敏,2009年从内蒙古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后进入内蒙古伊泰集团总经理办公室新闻中心工作,主要负责《伊泰集团》报的编辑出版。在工作期间,应用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将集团报全面改版升级,《伊泰集团》报多次在全国企业报纸评选中名列前茅。作为《伊泰集团》报的主笔记者,通过不断历练,自身文字功底不断夯实,并在实践中表现良好。希望通过这次评选活动,和更多的人交流学习,发现自身不足,学习优秀经验,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