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走在红旗复兴的路上

原题:他们走在红旗复兴的路上
                                   ——聚焦红旗L5研发团队

  2013年4月25日,中国·北京·长安街,迎宾车队飞疾行进。这是法国总统奥朗德上任后首次来华访问,他的座驾是中国一汽全新打造的红旗L5。时隔30年之后,大红旗国宾车再度进入国人视野,点亮了每一个人心中的“国车”情结。
  那时那刻,千里之外的长春,在一汽五号门深处那座神秘的红色小楼里,一群人激动而自豪。这群自称“最骄傲的造车人”,比肩世界顶级豪华轿车,找回了50年前大红旗创造的辉煌。
  2014年10月22日,这群人又与红旗H7团队一起,登上了2014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的领奖台,实现了红旗高级轿车系列产品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
  这群人就是红旗L5研发团队,一群与大红旗甘苦与共的人,一群为红旗复兴倾注全部心血的人。

共识在先:思考要充分,执行要坚决
  红旗L5项目是一汽极具风险和挑战性的“天字一号”工程,对外使用的项目代号为“1011工程”。如此艰巨的工程任务,如果没有一支作风过硬、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团队支撑,恐怕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一汽技术中心轿车部整车设计二室承担起了这项任务,他们就是曾经负责“0910工程”—— 国庆60周年阅兵车的开发团队。红旗L5研发团队包括项目组组长郭世君、项目组副组长郭茂林、项目总工程师姜红军,以及总布置、防弹、闭合件、白车身、外饰、内饰、底盘、动力附件、电气9个专业组,团队设计人员共56人。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在各自的领域具有独立的作战能力,且富有高度的责任心,他们在项目组领导的带领下,经过检阅车开发过程中的实战训练,已经成为了一支反应迅速、善于打硬仗的队伍。
  项目确立之初,重重困难像一只只拦路虎挡在了他们的面前。没有现成的生产基地,相关技术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缺少对豪华车的理解……团队成员们面对一个个接踵而至的难题,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但项目组组长郭世君把所有复杂的问题都归结为简单的两个字——学习。于是,项目组就在边学习、边实践、边创新的步伐中平稳前进。
只有充分的思考力和坚决的执行力,才能做好事情。针对项目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变化、信息交流不够充分和办事效率低的弊病,项目组以倒计时的方式,按照计划节点制定大日程。“前期设计方案一次做透,项目组成员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保证高效率的执行力。虽然项目整个过程中极其紧张,压力巨大,但我们不蛮干、不混乱。” 项目组副组长郭茂林这样描述当时的工作状态。项目组还将在检阅车时期就已成熟运用的“五步工作法”(即提案、合意、决裁、展开、总结)在设计、试制、试验各个层面都推广开来,加强了对重大技术方案的质量控制,使得设计制造问题在短期就能得到识别并解决。技术、采购、工艺、操作和管理等各个模块有机结合、协同工作,使得设计更符合制造条件,满足工艺需求,缩短了生产准备和试制时间周期。

创新不止:要不断攻克难关自主研发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项目组的每位成员都深知这句话的含义。红旗L5项目确立之初,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面对国内相关技术的空白,项目组的成员们不畏艰难、日夜奋战在自主创新的战线上,不断地迎接新的挑战。
防弹组组长白石在接手红旗L5的防弹工作后才发现,开发任务比他想象的还要难。任务多、人手少、国内没有任何设计经验,他只能多次前往国外,边学习、边开发。玻璃防弹、窗框防弹、油箱防弹……面对一项项的关键技术难题,面对国外对很多防弹技术的封锁,他只能自己去摸索和尝试,这就使得整个开发的工作量变得异常巨大。为了保证项目节点,每周末加班已经成为习惯,有时甚至为了一个节点忙碌几个通宵。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断的研究与试验,项目组实现了对续航装置和防弹玻璃升降系统进行的自主全新开发。
  在红旗L5电气开发专业组办公室的墙壁上挂着一块黑板,那是他们进行技术方案交流和讨论的阵地,是他们最初灵感诞生的地方。由于整车上的电子电气线路是看不到、摸不到的,前期的线路原理显得尤为重要。最初,这些灵感就像散落的珍珠,更像一座没有入口的迷宫一样横在他们的面前。电气开发专业组主任工程师高长胜就带领成员们一起讨论和论证,经过一次次激烈的讨论和反复的推敲,他们终于将这些散落的珍珠串了起来,找到了迷宫的入口,最终形成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电气产品方案。
  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自主创新之路上布满了荆棘与坎坷,每当大家面对一次次失败陷入深深苦恼之中时,项目总工程师姜红军都会鼓励大家:大胆尝试,不要气馁,行百步者多止于九十!你们要努力走完最后的十步!几经失败与挫折,胜利的曙光终于降临:桥壳穿缸、全时智能四驱、框架式车身、漆器内饰件……他们攻克了一项项技术难题。
  用语言来形容他们创造出的奇迹总是略显苍白,也许数据才是最好的证明:红旗L5项目自2010年3月正式立项后,历时4年,获得和申请专利100余项,形成578项豪华车设计流程及规范。2012年底交付上级的119台礼宾车,圆满完成了100多批次外国元首、政府首脑访华及2014年亚信峰会上元首接待任务……奇迹还在继续,这些创造奇迹的人也在成长,通过在项目中的实战演练,很多加入团队不久的年轻人都迅速成为了各自领域里独当一面的好手。

理念根植:团队就是“以事为核心”的通力协作
  “团队是什么?就是个个都学习,个个都自信,个个都敢干,个个都有责任心,而且要拧成一股绳把事干成。”每次谈到他带领的这个团队,郭世君都难掩心中的骄傲与自豪。
  毫无疑问,红旗L5团队确实有着让领导者骄傲与自豪的理由。在整个项目组,“以事为核心”的工作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一旦遇到问题,没有人会推卸责任,每个人的脑子里闪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怎样解决问题”。因此,在项目组每天的例行早会上都可以看到这样一幕特别的景象:这里主持会议的不是领导,而是负责项目的设计师;大家争论的不是谁对谁错,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生产现场,各专业组设计师与操作师通力协作,在现场挥洒汗水,互相探讨装配方法更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315向中央交付样车是项目的一个重要节点,为了保证样车点火一次成功,各专业组的设计师都来到了装配现场配合装车。装车开始后,每个工程师都按照之前安排好的装车计划提前等候在车间总装工位,当装配到自己负责的零件时,就向操作者讲解零件的装配位置、顺序和拧紧力矩,并且亲自动手配合操作者完成全序工作。在连续鏖战几个昼夜后,装配工作已基本完成,前期担心的装配风险点也已安全度过,但每个设计师仍带着疲惫坚持在装车现场。他们一方面是想全程见证自己的设计由电脑里的数据一步步变成实物,另一方面则是不想漏掉任何一个细小的装车问题,在现场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保证能尽快解决问题。
  下线点火的时刻终于到来了,所有的设计师都屏气凝神,紧张而兴奋地期待着。虽然之前已经过图纸确认、零件检查、子系统检查、台架检查的数次确认,但大家依然担心有意想不到的疏漏。熟悉的起动马达声音再次响起,V12发动机平稳地运转起来,样车缓缓发动驶向检测台。一时间,各种担心的表情浮现在各专业组设计师的脸上,他们不自觉地跟着样车跑了起来……第一次点火大获成功!现场瞬间沸腾,大家击掌相庆!早已忘记疲惫的设计师们,紧紧跟随着缓缓行驶的车辆,一刻都不舍让其离开自己的视线。对于他们来说,这台送审样车意义非凡,不仅是他们为保证节点共同浴血奋战的结晶,更是他们多少次一起通宵达旦孕育的果实。

付出无悔:为了国车荣光,苦点累点没什么
  这是一个年轻人居多的团队,在项目运行阶段,项目团队的成员们有的人刚结婚,有的人刚生了小孩,也有的人正在谈恋爱……但为了项目能够按节点完成,他们暂时放下了没时间见女友的愧疚,没时间装房子的无奈和没时间陪妻育儿的辛酸。勇担“红旗复兴”重任的信念时刻提醒着他们每一个人不能后退。
  红旗L5项目组成立伊始,王志超的身体亮起了红灯,医生告诫他不要再从事疲劳性的工作,要多休息。但设计团队人手少,工作量大,且设计任务时间紧迫。在这种情况下,王志超主动承担起了大红旗空调系统的设计研发工作。为了精准掌控空调控制精度,他一年四季紧跟空调试验,不是高寒区就是高温区。有时进入模拟环境仓工作,瑟瑟发抖和大汗淋漓是常有的事情。上级领导考虑到空调系统的开发任务重,且试验条件对他的病情不利,要给他减轻工作量,但王志超却执意自己身体没问题,回到工作岗位后,仍加班加点地保证空调系统的开发进度。
  张华鹏和妻子汤秋菊同在项目组工作,项目之初他们的宝宝还不到1岁,无论是孩子、家庭,还是工作,都是急需他们的时候。但为了保证项目顺利进行,他们将孩子托付给年老的父母,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因项目时间紧张,难度高,任务量大,他们经常加班到深夜,回家时只能看到熟睡中的宝宝,然而天刚亮,宝宝还未醒来时,他们又再次回到了工作岗位上。虽然陪伴在孩子身边的时间少了,但他们在上下班的路上手牵手,工作中互相支持、彼此勉励的画面已经成为了项目组里一道温馨、美好的风景线。
  “作为一名汽车人,干红旗是我们一生中最大的骄傲,能为红旗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个人苦点、累点算不了什么,人的一生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是一件多么难得的事,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之全力以赴。”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话。现如今,红旗L5已经在路上,因其背后有这样一个无怨无悔付出的团队,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必将满载着过往的荣光和全新的期待驶向未来……

作者:郭美艳  第一汽车集团报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