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径制定机制是精准发布之必需

本文摘自《新闻发布实训——新闻发言人的使命与智慧》(高钢、万里主编,中新智库(北京)文化发展中心组织编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对于发言人来说,口径最最重要。有口径,就可以一锤定音;没口径就可能说错话,陷入被动。经常让发言人尴尬的是,记者已经堵在门口,我们还没有口径。为什么口径总是迟迟出不来呢?应该由谁来提供口径呢?这是很多领导干部和发言人长存心中的疑问。

有一次,某地发生了突发事件,他们请我去帮助处置舆情。我到了现场就问,情况清楚了吗?回答清楚了。口径有了吗?回答还没有。为什么不赶紧制定口径呢?当地的领导你看我,我看你,然后问我:应该由谁提供口径呢?出了事情不知道由谁提供口径,这种情况十分普遍,已经困扰领导干部很长时间了。

  到底应该由谁提供口径?当然不是一个人。口径怎么制定?应该有规范的流程。这个流程是:责任单位根据真实情况,迅速拿出第一口径,交给负责宣传的部门。宣传部门从新闻和传播的角度修改后,征求相关部门尤其是专业人士的意见,然后报主要领导。领导批准后,发给需要对外说话或者可能被记者问到的每个人。或是宣传部门和责任单位共同制定第一口径,征求各方意见后报主要领导审阅确定。这个过程越快越好,不能由于各部门的扯皮和层层报批让谣言抢了先。

  制定口径要关注三个重点。第一个是需要对外传播的核心信息,包括事实和态度。第二个是根据舆情研判确定的关注点并给予回应。第三个是每一次信息发布的衔接要连贯,不能不一致,更不能彼此矛盾。

  口径制定有规范的流程。这个流程是:责任单位根据真实情况,迅速拿出第一口径,交给负责宣传的部门。宣传部门从新闻和传播的角度修改后,征求相关部门尤其是专业人士的意见,然后报主要领导。领导批准后,发给需要对外说话或者可能被记者问到的每个人。这个过程越快越好,不能由于各部门的扯皮和层层报批让谣言抢了先。制定口径要关注三个重点。第一个是需要对外传播的核心信息,包括事实和态度。第二个是根据舆情研判确定的关注点并给予回应。第三个是每一次信息发布的衔接要连贯,不能不一致,更不能彼此矛盾。

  北京举办奥运会期间,国际奥委会也经常在北京召开发布会。他们知道,记者在发布会上会问到有关北京的问题。为了保持一致,他们常邀请北京奥组委的领导出席发布会,有时候也会邀请我和他们的发言人共同主持发布会。在没有参与国际奥委会的发布会之前,看他们的官员在发布会上谈笑风生,十分轻松,以为他们水平高,或是不在乎。等到我介入他们的发布会准备工作后才知道,根本不是这样。他们对发布会非常重视,尤其是重要问题的口径。在发布会前,国际奥委会一定会召开协调会,要求每个出席发布会的人针对可能被问到的问题,说出自己准备的口径,包括我。如果几个人的口径有不一致的地方,就会停下来反复研究,直至形成一致的说法。然后请每个人再复述一遍,谁记不住,一定要求他写下来,反复念,直到记住。在发布会上,各自用自己习惯的表达方式把口径说出去,不允许任何人念稿子。看似轻松,实则重要信息不管谁说,全都严丝合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