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准备,心中有数,发言人面对记者才能不失语

本文摘自《新闻发布实训——新闻发言人的使命与智慧》(高钢、万里主编,中新智库(北京)文化发展中心组织编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8年12月22日,中国农历冬至。这天晚上,在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吃饺子的时候,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主持的《新闻周刊》播出了一期特别节目:《走向公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王国庆、原卫生部发言人毛群安、原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和我在这期特别节目中讲述了一代发言人在中国走向信息公开中的故事。这个夜晚,我的手机微信不断有人发来节目的节选和图片,让没有机会守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这期节目的我看到了北京奥运会第一场发布会上的自己,记忆瞬间将我带回到10年前。那是我一生中出席发布会密度最大的时期,也是我学习国际传播能力的大课堂。那时的我,一天数次走向发布厅,一次又一次仔细地更换着手中的发布信息,一个又一个认真地准备着各种备答口径。因为我知道,充分准备至关重要,不管时间多么有限,不管工作多么繁忙。

  发言人一出场,无论你愿意不愿意,与媒体的较量已经开始了。较量什么?最重要的就是准备的程度。谁准备得充足,谁主动;谁准备得不够,谁被动。记者都是有备而来的,他们在出席发布会或是采访发言人之前已经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也可能进行了深入调查,对要报道的相关情况、背景过程已经非常清楚了。他来出席发布会,只是为了确认,或是就他感兴趣的信息再挖一些深入的内容。也可能在来之前,已经把稿子写好了,就差官方的一句话。他问了,发言人答了,填上就发了。甚至他连发言人的话都写好了,只问是不是这样。发言人说是,他立即发稿。

  如果记者就某个问题对领导干部或是发言人提出采访请求,他的准备工作会做得更扎实。要问的问题都已经拉出了单子,甚至带着已经调查过的情况、故事、数字前来。面对有备而来的记者,领导干部和发言人也必须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记者关注的问题、我们打算传递的主信息了然于胸。不仅要清醒,还要在出席发布会和见记者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准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