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口径,强化核心信息

本文摘自《新闻发布实训——新闻发言人的使命与智慧》(高钢、万里主编,中新智库(北京)文化发展中心组织编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了解舆情、预测问题都是为了制定口径。也就是说,预测了多少问题,就要有多少口径。制定口径与预测问题一样,一是多多益善,二是确定重点。

  申办冬奥会时,我们先后预测了200多个记者关注的问题,也做了200多个备答口径,发给每一位参与陈述和出席发布会的领导和专家,让他们提前熟悉和准备。我对工作团队的要求是,有关注就有回应,有疑问就有解答,有解答就有口径。当时,从刘延东副总理到每一位陈述人都回答了记者问题。我的任务就是确保每个领导和专家回答的每个问题都有口径不出错。

  为了确保领导干部对记者的问题不陌生,答问不出错,我们不仅要求领导干部拿到口径反复阅读熟知,还请来记者对他们进行模拟演练,从各个角度对他们提问,让他们不管面对什么刁钻艰难的问题都能回到口径中,从容对答。正因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口径的准备,申办冬奥会的新闻宣传工作才实现了高标准、零失误,受到了中央的表扬。

  从奥运会筹办时起,我们就给北京市各部门出席发布会的领导干部和发言人准备了四个保护伞:第一个是根据舆情的严重程度告诉他们最大的风险是什么;第二个是帮助他们预测可能被记者问到的艰难问题;第三个是和他们一起研究答问口径;第四个是帮助他们制定能被媒体采用的标题句。

  其中,我们每年为领导干部和发言人制作的答问口径册最受欢迎。口径册只有手机那么大,里面有100多个记者关注的有关北京的答问口径。我把口径册送给市领导和各部门发言人,对他们说:“不要小看这个小册子,它是确保你站在记者面前心不慌、话不乱、语不失、错不犯的护身符。把这个口径册揣在口袋里,再把与你工作相关的那几页折好,在记者出现的时候,迅速拿出来翻阅一下,就能确保你接受记者采访时,有可参考和遵循的依据,说应该说的话,精准答问,全身而退。”大家都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