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被记者牵着走,最低底线:不出圈

 本文摘自《新闻发布实训——新闻发言人的使命与智慧》(高钢、万里主编,中新智库(北京)文化发展中心组织编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一般来说,记者的问题都是开始很温和,后面越来越尖锐。其实他开始的问题都是打场子、跑龙套的,没打算用。因为他知道你有防备,说话很谨慎,先问几个轻松的问题后,发言人觉得没什么,说话自然了,放开了,真正的问题才开始。结果发言人在不经意间说的洒汤漏水的话都被用了。记者也经常采用吊球的方式提问。他问了一个比较难回答的问题,你用心接住了;他接着问一个更难的问题,你又吃力地接住了;他再问一个更艰难的问题,这时候你已经非常费力了,如果记者再继续问更难的,你就有可能接不住。

  这时候发言人一定要沉着,事先给自己定好说话的范围,不要被记者的连环套唬住,更不能被他牵着走。不管他扔出多少想不到的问题和角度,都不能说出圈的话,也就不会掉进陷阱中。

  “挖陷阱”是记者提问的常态:甜言蜜语、虚晃一枪、声东击西、谣言倒逼、故意激怒等都是。有的领导干部抱怨说:“他挖陷阱!”他是挖了陷阱,你该干什么呢?回到安全岛。哪里是我们的安全岛呢?口径。从记者挖的陷阱到我们的口径之间可能有点距离,怎么才能用一句话搭过去,毫无痕迹地进入安全岛?这需要一些连接话语,比如:这个问题我注意到了,我想说的是;你说的不是事实,事实是;我还想告诉你的是;等等。这些话如同桥梁,用它迅速将话题接到需要说的核心信息上,你就进了安全岛了。